山东省青岛市新高考政策解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 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 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
3. 体现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 为什么要学化学? ➢ 学什么样的化学? ➢ 怎么学化学?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化学科学积累了丰富知识的同 时,也积淀了化学家们认识物质、 创 造 物质和应用物质的 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选修Ⅰ (0或6学分
)
8
高中学校化学课程开设及学生修习要求
高中学校课程开设:必修+选修Ⅰ+选修Ⅱ 高中学生选课要求:必修+选修Ⅰ+选修Ⅱ;必修+选修Ⅰ;必修
选课 要求
必须修 习
选择修 习
自由修 习
修习内容
必修 (五个 主题)
选修Ⅰ(三个 模块)
选修Ⅱ(三个 系列)
学分
4学分
6学分 0-4学
分
学考范围
高考和学业 水平等级性 考试以必修 和选修Ⅰ要 求为基准
由学生自主选 择,由学校自 主实施考核, 学而不考或学 而备考,可在 高校自主招生 中体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纳入学考。
一、新课程
必修 选修Ⅰ 选修Ⅱ
高中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课程意义
共同基础 全修全考 学考内容
毕业依据
差异发展 选修选考 必修的递进或拓展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
03版《课标》中相关【内容标准 】(摘要) •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 和溶液配制。科学方法在化学科 学研究中的应用 •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 验习惯
课程内容 对比分析
*(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
21
本主题考试、评价建议
1.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2. 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做出预测和假设。能依据实验目的和 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3.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 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用恰当形式表达和 展示实验成果。 4. 能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和 实验验证;能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能根 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5. 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 计算。
1. 研究教学指导意见
(原)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内容标准;活动 与探究建议
(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 业质量标准
教学指导意见=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旧教材的教 学指导
主题基本框架:【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建议】 【考试、评价建议】
16
2.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 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 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 学的重要作用。
03版《课标》中相关【内容标准】( 原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 ,认识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作用。 3.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 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 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 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化、比较 、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 用。 5.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赞赏化 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72课时/18(课 2课时/周×54周=108课时
时/学分)=4学 108课时/18课时/学分=6学分
分
➢3课时/周
(相当于2模块)3课时/周×36周=108课时
108课时/18课时/学分=6学分
(3个模块)
0-4
其他模块
18周/学期 36周/学年 18课时/学 分 2学分/模块
7
选修Ⅱ (0~4学分)
3
课程
一、新课程
学业水平合 格性考试以 必修要求为
基准
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由国家
必修 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统一设置
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
选修Ⅰ 选择修习的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
专业倾向和个性发展需要设置
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
选修Ⅱ 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
的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
4. 关注《指导意见》与03《课标》的对比 必修课程:主题1 —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意见》中相关【课程内容】(原文)
1.1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 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 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 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 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 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行动
主要内容
1
2
3
新
新
新
课
理
行
程
念
动
上海 浙江
2014年
北京 天津
山东 海
南
2017年
2个省市
4个省市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安徽 黑龙江 内蒙古 江苏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福建
2018年 17个省市
广西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19年 8个省市
*(二者原文对照,内容要求基本一致)
课程内容 对比分析
20
《意见》中相关【课程内容】 (摘要) 1.2 科学探究过程 认识科学探究是科学实践活动 1.3 化学实验 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 和溶液配制,化学实验及探究 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1.4 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 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生必做实验:
高考和选择性学考内容
个性化需求 校本课程
交叉、延伸或应用
选修不考或备考
毕业总学分144
学分88(116) 学分42(22) 学分14(6)
高中化学课程学分结构的调整
科目
必修 学分
调整后必修 学分
选修 学分
调整后选修 学分
6Hale Waihona Puke 化学3 模块4 2 模块
4 2 模块
6 3 模块
6
高中化学课程安排指导表
必修 必修+选
修Ⅰ
考试 时间 高一末
高三末
学考 成绩
合格
5个等 级
9
二、新理念
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 物这六个学科可以排列成的20个组合,那 么学生该如何选择呢?学生在选择考试科 目时,只有依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选出 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才能 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三、新行动
必修学分
一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选修Ⅰ学分
二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选修Ⅱ 学分
备注
2
2 0-2 0-2 0-2 0
必修5个主题 在选修Ⅰ: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 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中选择0-3个 模块
➢2课时/周
3个学期=36周/学年+18周/半学年=54
36周/学年
周
2×36=72课时 ➢2课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