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扁平疣中药方剂

扁平疣中药方剂

扁平疣中药方剂文章来源:信报2005-3-11 11:05:09文字【大】【中】【小】中药方剂(一)【辨证】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

【方名】克疣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

【出处】杨景海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外感风毒,内动肝火。

【治法】清热平肝。

【方名】化毒消疣汤。

【组成】大青叶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蛎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鲜生地30克,黄芩12克,制大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湿热熏蒸,发于皮肤。

【治法】清热除湿。

【方名】清热除湿汤。

【组成】夏枯草15克,板蓝根15克,白藓皮15克,连翘15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药方剂(四)【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

【方名】当归拈痛汤加减。

【组成】羌活1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炙甘草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苍术6克,葛根6克,白术10克,党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傅作琼方。

中药方剂(五)【辨证】素体阳盛,感受热毒,入于营血。

【治法】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方名】活血解毒汤。

【组成】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银花30克,元参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乌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兰根方。

中药方剂(六)【辨证】怒动肝火,气血凝滞于肌肤。

【治法】平肝软坚,清热解毒。

【方名】除疣汤。

【组成】苡仁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败酱草15克,牡蛎粉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余药渣再煎后熏洗患处15-20分钟。

【出处】何同国方。

中药方剂(七)【辨证】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而成。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名】复方木贼汤。

【组成】木贼30克,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连翘30克,香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余药渣再煎外洗,用纱布浸药液磨擦患处,日3次。

【出处】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究皮肤病组。

中药方剂(八)【辨证】脾肺湿热郁结,火郁肌肤。

【治法】燥湿清热,软坚祛瘀,抗病毒。

【方名】扁平疣外治方。

【组成】冰片10克(另包),玄明粉10克(另包),苦参30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鱼腥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用法】先将冰片、玄明粉共研极细要备用。

然后将余药煎汤取浓汁,待冷却至皮肤可耐受温度时,用毛巾或棉球蘸药水于患处反复擦洗15-20分钟。

再用备用冰片、玄明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用多少,调多少),反复擦涂患处15-20分钟,用力以不擦破表皮为限度。

上药每日1剂,分2次外用,5日为1疗程。

【出处】施永茂方顽固扁平疣咋用药文章来源:中国皮肤性病网2009-8-18 14:46:07文字【大】【中】【小】本病亦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中医称之为“扁瘊”。

[临床表现]1.好发于青少年。

2.皮疹为米粒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

3.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

4.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

5.病程慢性,时或突然自行消失,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

[诊断]1.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

2.发生于面部时需与汗管瘤鉴别,后者好发于眼睑及颊上部,为半球形暗褐色坚实小丘疹,组织学与扁平疣完全不同。

[治疗]1.西医药治疗(1)口服乌洛托晶o.3—O.6g,每日3次;氧化镁0.5日,每日3次;甲氰咪胍O.28,每日3次;肌肉注射聚肌胞2mg,每周2次,或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g,每周1次。

(2)局部外用3%酞丁胺霜搽剂,或1.5%—5%5—氟脲嘧啶软膏。

数目少者可液氮冷冻治疗。

2.中医药治疗(1)内治法:参见寻常疣。

(2)外治法;①狗脊30克、地肤子30克,煎水外洗患部。

②白鲜皮、白矾各30克,水煎趁热搽洗患处。

③鸦胆子捣烂,包于纱布内,搽拭患部,每日1-2次。

中药治疗:当归9g赤勺9g白勺9g桃仁9g红花9g熟地9g牛夕9g赤小豆15g穿山甲9g(制,冲服)以上中药一日一剂,七天为一个疗程。

总有效率90%。

此方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协定处方,一般三剂见效,九至三十剂痊愈.扁平疣医药数据库中心中医论坛疾病名称(英文) flat wart拚音BIANPINGYOU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扁平疣(verrucaplana)为针尖至绿豆大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褐色或肤色,境界明显,好发于颜面、手背。

大都骤然发生,散在或密集,或由于搔抓而呈串珠状。

无自觉症状或微痒,多见于青少年。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中医病机病理组织病理学检查系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但与寻常疣不同,无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仅轻微延长,无角化不全。

表皮上部细胞有比寻常疣更广泛的空泡形成,空泡化细胞的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不同的固缩。

其中一层核呈深嗜碱性,颗粒层均匀增厚,角质层细胞因空泡形成而呈明显的网篮状。

有些扁平疣基底层内含有大量的黑素,真皮内无特异变化。

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1.风热毒蕴证候:突然发病,以颜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如针头大及黄豆大呈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自觉瘙痒,搔抓可有新皮损出现。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新起之皮损,病程短,发于颜面,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自觉瘙痒,不断有新皮疹出现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风邪致病多发病突然,侵犯上部,风热毒蕴,外侵肌表,经络不畅则发为本病。

且发病突然,不断有新皮疹出现。

2.肝郁痰凝证候:发病时间长,病变以手背及面颈以下部位为主,皮疹颜色紫褐,质略硬,皮疹长期不消,亦无新疹出现,相对较稳定。

辨析:①辨证:以病程长,皮疹色紫褐,质硬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津液不布,结聚肌肤,故见皮肤起疣且质硬,不易消退。

西医诊断标准扁平疣诊断标准:1.皮疹骤然出现,过程缓慢,可自然消退。

2.皮疹为粟粒大之扁平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褐色或正常皮色,损害散在或密集,也可融合,因为搔抓可自体接种,而呈串珠状排列。

3.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多对称发生。

4.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

5.多见于青少年。

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程长,经过缓慢,持续多年不愈。

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1.骤然出现米粒大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包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

2.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

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 1.毛发上皮瘤:损害为针头至黄豆大的圆形坚实小丘疹,皮色呈淡红色或黄色,表面光滑,多发对称或单发,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庭发病倾向。

多数沿鼻唇沟对称分布,有些发生于额部、眼睑、上唇、颈部。

组织病理学与扁平疣完全不同可资鉴别。

2.汗管瘤:损害为2~3mm大小,可为正常皮色,淡棕黄色以至黄褐色,表面呈蜡样光泽的柔软或稍硬丘疹,多位于下眼睑及颊上部、颈侧面、胸部。

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疹消退,症状消失。

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一)全身治疗1.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每周1次,6~10次为1疗程。

2.乌洛托品0.3~0.6g,口服,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3.氧化镁0.5/次,1日3次。

(二)局部治疗1.外擦0.5%5-Fu软膏。

2.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每日涂患处1次。

3.外擦3%~5%福尔马林浴液。

4.数目不多时,可用无色碘酊、5%酒石酸锑钾溶液或1%氟尿嘧啶软膏仔细点搽。

5.液氮棉棒点涂或喷雾。

中医治疗本病应内服外用药相结合。

中药内服以散风平肝、清热解毒为治则。

辨证应局部和整体相结合,注重局部辨证。

发于头面的多为风热毒蕴,发于其他部位的,病程长色紫褐者多肝郁痰凝。

(一)辨证选方1.风热毒蕴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桑菊消疣汤加减(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桑叶10g,野菊花6g,蒲公英30g,大青叶30K,赤芍9g,红花9g,马齿苋15g,土茯苓30g,生龙牡各30g(先煎),磁石30g (先煎)。

2.肝郁痰凝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软坚。

方药:治疣汤加减:柴胡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山甲(先煎)10g,板蓝根30g,夏枯草15g,生龙牡各30g(先煎)。

皮色紫暗、质硬难消者加三棱10g、莪术10g。

(二)外治法1.鸦胆子肉,包于纱布内,拭擦患部,每日1~2次。

2.外用百部酒60m1,兑入雄黄解毒散15g振荡混匀后涂患处,日2~3次。

3.用鲜鸡内金在皮疹处摩擦,每日1~2次。

或干鸡内金用水浸泡变软后擦患处,每日1~2次。

:(1)肌肉注射:聚肌胞注射液,1ml,每天1次,连续用10天;(2)口服:双密达莫片(潘生丁),1片,每天3次,连服1月;(3)局部外用:咪奎莫特乳膏,每天1次,涂患处。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tcm/2009/20090113020310_74951.s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