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版儿科学配套课件 6.13 新生儿出血症
第九版儿科学配套课件 6.13 新生儿出血症
• 出血量一般不多,呈自限性 • 个别严重出血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 除皮肤、胃肠道等常见部位出血外, 可有颅内出血且死亡率高
• 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
• 多见于纯母乳喂养、慢性腹泻、肝
• 多与母亲产前服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 •生
的药物有关
临床分型及表现
早发型
经典型
晚发型
发病时间 • 生后24小时内
• 生后第2~7天 • 早产儿可迟至生后2周
• 生后1~3个月
• 轻重程度不一 • 轻者仅皮肤少量出血或脐残端渗血
临床表现
• 严重者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头颅 等多部位、多器官出血
• 皮肤瘀斑、脐残端渗血、穿刺或注 射部位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治疗
➢ 维生素K1:给予1~2mg静脉滴注,出血可迅速停止,通常数 小时内凝血因子水平即可上升,24小时完全纠正
➢ 出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冰冻血浆10~20ml/kg,或凝血酶原复 合物以提高血浆中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水平
预防
➢ 母孕期服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应在妊娠最后3个月及分娩前各注 射1次维生素K1 10mg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儿科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
《儿科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映机体维生素K缺乏状况和评估疗效的敏感指标,可反映机体是否存在亚临床维 生素K缺乏 ➢ 维生素K测定:临床应用受限
诊断
➢ 根据有高危病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 维生素K治疗有效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其他出血性疾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血友病
➢ 纯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口服维生素K1 ,每次20mg,每周2次 ➢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维生素K1 0.5~1mg肌内注射1次(早产儿
连用3天),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 早产儿、有肝胆疾病、慢性腹泻、长期全静脉营养等高危儿应每周注射1
次维生素K1 0.5~1mg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孙思邈
第13章 新生儿出血症
授课人:XX XX
定义
➢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维生素K 缺乏导致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降低的 出血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
➢ 肝脏储存量低 ➢ 合成少 ➢ 摄入少 ➢ 吸收少
肝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导致维生素K合
素或长期接受全静脉营养而又未补
• 少数原因不明
成不足有关
充维生素K者
辅助检查
➢ 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是诊断的重要指标;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也可延长;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 纤维蛋白原等正常
➢ 活性Ⅱ因子与Ⅱ因子总量比值:<1时提示维生素K缺乏 ➢ PIVKA-Ⅱ测定:用酶联免疫学方法或电泳法直接测定无活性的凝血酶原。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