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办学情况介绍尊敬的各位来宾: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热烈欢迎您的到来。
下面请允许我把学院的办学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
2001年独立晋升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建校30余年来,学院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主导,确立了“创业、专业、立业”的办学宗旨,大力倡导“成功立业者,成就创业梦”的价值观,着力培植“以职场教学为主的创业导向型”的办学模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人文经贸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目前学院固定资产4.2亿元,占地面积2121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千余万元。
图书藏量64万册,41个专业,10个院系,教职工600余人,在校生11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形成了经省教育评估专家评估认定“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两项办学特色,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是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中国纺织高职高专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学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
全国托福考点、韩语和日语等级考试考点设在学院。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院3000名师生作为安保志愿者赴京圆满完成任务,学院被授予“奥运安保先进单位”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二、办学特色和优势1、先进的办学理念,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建院以来,学院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动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以社会需求为动力的理念。
社会需求是学院发展变革的动力和源泉,贴近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同步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
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向社会输送急需的紧缺人才,以满足社会用人需求服务社会。
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理念。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因材施教,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经过我们的培养,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给了学生谋生的本领。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以及在各项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2、产学一体,创新“专业群+基地+研究所”办学模式从1986年起,学院先后兴办起纺织、服装、机械、筑路、生物化工、机电自动化、水产养殖等1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从1999年起组建了10个专业研究所,作为产学一体配套和提升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学院已开设10个专业群41个专业,相应配套着11个股份制生产性实训基地和10个专业研究所,形成了“专业群+基地+研究所”校内“产学一体”的办学体系。
基地具备承担实践教学和生产任务的双重职责,实行企业化运作,可满足1100多名不同专业学生同时在校内顶岗实训。
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2009年基地实现产值达2亿余元。
3、开放办学,搭建起共同培养人才的平台潍柴、海化等企业的200多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与学院共建了9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23家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由学院牵头组建了“山东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
与潍柴动力集团等等3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澳大利亚、韩国等14个国家的80余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与学院建立合作关系。
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直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从而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依托宝达服饰公司,首先在基础实训室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然后完成接单、计算机设计、进料、样衣裁剪、生产安排、质量把关、发货等一系列流程,通过学生“真地做”,来培养实际技能。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依托由学院控股的山东崇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学生、工人、技术员三种身份合一,实现了“一年跟着干,二年独立干,三年领队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难以安排实际操作的法律、化工等特殊专业,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车间、虚拟工艺与仿真软件,初步实现了课堂与职场的有机融合。
5、创新立业,打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拓展第二课堂的辐射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实施创新学分、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和设立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研究项目立项等措施,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类竞赛,创造和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首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6项课题全部来自于工学结合的生产教学的实践活动;2009届机电学院毕业生王全芝创办潍坊市第一本大型汽车消费刊物《汽车频道》,填补了潍坊市汽车传媒的空白;水产养殖系的学生直接参与了良种繁育和病害防控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实验工作,部分学生毕业前承包基地的养殖大田,走上了创业之路并获得成功。
仅2009年学生申报新专利102项,其中21项专利授权。
提升了学生就业立业的竞争力。
6、立德树人,形成了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学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着力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质。
创新并实施了“一二三四”人才培养工程:一个指导教师工作制,专业教师特别是名师担任指导教师,除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通过言传身教,亲历亲为,对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诚信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工程,诚信固本、厚德成才。
讲普通话、说外语、使用计算机三个强化,并树为校策,长期进行,是学院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和实施举措,成为学院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支柱。
打造四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一是“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体育节”三节,每届活动时间历时4个月,参与学生计每届2万余人次,活动项目达100多项,对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迄今已举办了9届。
二是“人文科学名师讲坛”,定期邀请人文科学名师来学院演讲传道。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先后两次来学院引导开展万人英语大讲堂,引爆学习高潮。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从1997年开始利用寒暑假推行以打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经历卡制度,每人一档,坚持至今。
2006年底开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的学分,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怎样做人。
四是义工队伍,学院300余名长期义工活跃在校内校外,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7、根据市场需求办学,就业保障机制扎实有效使学生走上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生存、自立、发展直至实现人生的理想,是我们办学始终努力的方向。
学院坚持根据市场需求办学,强化能力培养,形成了保证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三个机制:就业工作三级网络化管理机制。
党政一把手挂帅、主管领导分工负责、招生就业中心组织落实、院系(部)就业工作机构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真正实现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心下移,为就业工作的扎实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招生预警机制。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重要参考因素,加强专业布局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学院办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定单式培养”的准就业机制。
建立起青岛南车集团、潍柴动力、福田雷沃重工、鲁泰集团、孚日集团、南山集团、山东华特磁电集团等100多个相关专业的就业实习基地,能为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鲁泰集团、华特集团选拔优秀学生组建“鲁泰学院”、“华特班”,设立“鲁泰奖学金”,“华特班”在校学习的学费由公司全额报销。
学生毕业后即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岗位、待遇从优。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无间隙”就业,就业实习基地已成为我院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顶岗上手快,职业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多年来就业率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2006年96.74%,2007年97.69%,2008年98.78%,2009年99.14%。
2007年7月23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办的《高管专供》在“教育视点”栏目中对我院办学情况和连续多年的高就业率以及重视就业质量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7年5月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7月被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评为“2007山东最具就业推动力特色院校”;2008年3月被评为全国职技院校“就业之星”先进培养单位;在搜狐网上由世界评估权威机构麦克思(MYCOS)公布的2009年度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中,我院名列第十。
建院以来,平均每年有近千人次的学生参加由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级竞赛项目40多项,取得良好成绩。
机电学院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大赛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外语学院学生在山东省第二届韩国语大赛中获得写作第一名、第三届口语第一名、2007年全国韩国语大赛中获山东省第一名全国第六名;服装系刘晓娜同学在第三届CCTV黄金搭档杯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中获郑州赛区(含山东、河南)第一名;经管学院学生“2008年度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山东赛区二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学生市场营销案例大赛三等奖。
化工系学生获全国第二届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
学院跆拳道队连续六年在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共取得14金6银8铜的好成绩,篮球队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赛高职高专组五连冠,沙滩排球队获得2007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第二名。
2008年武术队、舞狮队应邀到德国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巡演活动,受到邀请方和当地市民的高度评价,舞狮队在第四届“齐鲁狮王争霸赛”总分第二名并获“优秀表演奖”。
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8年,学院通过了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进行的评审,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全省仅6所高职院校入选。
学院从此开始了新的发展里程。
当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大转型的要求,结合示范院校建设,学院开始推进新一轮的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目标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山东省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学校建成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职业学院,进入全国百所示范院校前列,学院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学院正全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组织教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主动学习,奋发有为的校风学风建设如火如荼;全院教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选择山科一定会铸就您成功的未来!金榜题名是人生的一大喜事。
在此,我预祝各位通过参与我院的“校园开放日”活动能够选择到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