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活动:送玩具回家
黄丹
设计意图: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
”在幼儿园中,我时常发现有些幼儿很会玩玩具,他们的玩法比较新颖,通过玩玩具,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发挥出了较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问题在于每当收玩具时,孩子们会一下子把玩具放进一个篮子里,或是根本不去理会它,让它在地上任由践踏,每当看到这情景,我总会一阵心痛,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能拥有一颗爱心,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教育活动:“送玩具回家”。
设计中,我以《新纲要》为指导,将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摆脱了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学、自由玩的空间。
本次活动我除了以“游玩具王国”为导火线贯穿始终外,还大胆创设了一些有趣逼真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玩具王国”,请配班老师扮演“玩具姐姐”。
2.各种不同种类的玩具若干。
3.每人一张标记图,玩具柜上事先贴有一套,“玩具姐姐”身边也有一套标记图。
4.录音机(录有娃娃的哭声和对话)、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游玩具王国”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咱们去玩具王国玩玩吧!”(放郊游音乐)“看,玩具王国到了。
”
“玩具姐姐”:“欢迎各位小朋友到我们玩具王国来玩,我们是玩具姐姐,这是门票,请大家保管好。
”
二、进入“玩具王国”,自由玩玩具。
1.师:“小朋友,玩具王国漂亮吗?看看都有些什么玩具?”
(幼儿边参观边互相交流,也可和老师进行交流)
2.交代要求:
现在大家可以去玩你最喜欢的玩具,但记住一定要爱护玩具,千万不能把玩具弄坏。
(幼儿玩时,教师可加入和孩子一起玩,也可巡回指导,对一些不会玩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帮助。
)
三、认识玩具标记图。
师:“现在大家把玩具收好,我们再到其他地方去玩玩吧!”
(放娃娃哭泣声的音乐):“呜……呜……”
“听,是谁在哭呀?”小朋友帮找一找。
“原来是个娃娃,你为什么哭呀?”
“娃娃”:“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
师:“你的家不就在这儿吗?”
“娃娃”:“不是不是,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把我送错地方了,这不是我的家。
”
师:“那你的家在哪儿呢,我们去问问玩具姐姐吧!”
“玩具姐姐”:“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玩具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玩具,它们都有自己的家,为便于区分,我们为它们贴上了玩具标记图,
里,这就是它们的家;如这种标记图它代表的是插塑积
(“玩具姐姐”逐一出示玩具标记图向大家介绍)
“玩具姐姐”:“这些玩具标记图小朋友都认识了吗?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在每种玩具的家门口我们事先都贴了标记,刚才小朋友进来的时候,
我发给每人一张票,上面画的就是玩具标记图,请大家拿出来
看一看,找一找和你手上的票相同的玩具标记图在哪儿?”
(幼儿寻找,教师指导)
四、游戏“送玩具回家”,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1.师:“刚才玩具被我们送错了,怎么办呢?”
“我们帮它们再重新送一次,这回拿玩具时可要看清楚,你手上的标记图是什么,你就拿什么玩具,并把它送回家,比一比谁既拿
得对又送得对,好吗?”
2.幼儿选择玩具,同时将它们送回家。
3.教师与“玩具姐姐”巡回观察、指导纠正送错玩具的幼儿。
五、离开“玩具王国”,结束活动。
师:“今天大家在玩具王国里不仅玩得开心,而且还做了一件好事:‘送玩具回家’,时间不早了,我们和玩具姐姐说再见吧!”
(幼儿整队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
在课后的自由活动时,经常让幼儿练习“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巩固尝试看标记图,收拾摆放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