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生态与农村环境执法监管体系。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有条件的行政村配备环保员,将秸秆焚烧、畜禽养殖等环境问题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饮用水水源地等特定功能区的环境执法监管。

专栏3: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重点项目推进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鼓励适度集中、规模化发展。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等养殖方式减排,配套建设完善的固体废物和污水集中或分散式处理设施,推行清洁养殖。

规模化畜禽以上,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大养殖场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率达到50% 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防治化肥和土壤有机质流失。

(一)强化工程减排措施。

五、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兼顾,优化发展。

统筹川区和山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增加。

黄河支流清水河、茹河个别监测断面为劣?类水质,除四二干沟外,纳入监测范围的其他6大主要排水沟入黄断面水质仍为劣?类,由于环境容量小,改善难度很大。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仍不稳定,固原市、中卫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及石嘴山市的二氧化硫等污染因子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固体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较低。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薄弱,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实施环境保护“13568”战略:“1”是指围绕一个目标,即:推进环境友好型宁夏建设;“3”是指明确三个重点,即: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5”是指突出五项任务,即: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提升能力、完善机制;“6”是统筹六大区域,即:沿黄经济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农产品主产区、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中南部山区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分布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保护区;“8”是指实施八项重点工程,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及工业固废处置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严格控制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排放。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突出抓结构调整与脱硫设施的稳定运行,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全部取消脱硫设施烟气旁路,综合脱硫效率稳定达到90%以上;自备电厂、钢铁烧结机、球团设备及石化催化裂化装置全面实施烟气脱硫改造;加强集中供热,对20蒸吨以上锅炉安装脱硫设施,加快工业锅炉结构升级。

环境保护科技项目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高盐度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煤化工废水无害化生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总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宁夏重点工业行业风险源安全生产与环境风险综合防控体系研究;宁夏典型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固体废物物质流特征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示范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重点在沿黄区域、生态移民区、南部山区黄河支流区三个示范区整治连片村庄1600个,使2/3以上的农民受益。

水泥窑炉氮氧化物治理项目:宁夏赛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水泥窑低氮燃烧技改工程、宁夏瀛海天祥建材有限公司低氮燃烧改造工程、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宣和分厂)低氮燃烧改造工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加强。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整治村庄372个,95%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垃圾池(箱)3万座,配置垃圾转运车331辆,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示范工程100处,受益农民100万人。

推进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4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41个、生态村45个。

宁夏先后被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个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考核试点省区和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之一。

环境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完善自治区及5个地级市环境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环境数据查询和信息平台,推进环境信息公开。

火电企业二氧化硫治理项目: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公司自备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烟气脱硫设施技术改造、宁夏天瑞发电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工程、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工程、中冶美利浆纸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工程。

推进自治区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科技专家及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优化环保科技队伍结构,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机构环境科研能力和水平。

开展重大环境科技攻关,重点研究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火电厂脱硫、脱氮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等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和乡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开发节能降耗、无废少废新技术、新工艺,绿色生产制造、生态工业及废旧资源再利用等循环经济重大关键技术;开展切合我区实际的资源与环境管理政策和标准、土壤监测、生态与环境监测等技术研究,建设覆盖全区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控网络,构建水、大气、生态、土壤等环境预警和应急体系。

——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健全。

自治区、市、重点县(市)三级环境监察、监测、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自治区、市二级环境应急、宣传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80%,基本建成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科学的数字环保体系、有力的科技及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乡级能报告、县级能执法、市级能应急、区级能预警。

四是满足群众环境诉求的压力加大。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产业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环境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

2013年年底前,完成全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

强化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编制黄河宁夏段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通过采取清污分流、治理工程与生物修复相结合,加强引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重点改善黄河干流及南部山区“三河源”(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黄河一二级支流水质。

实施第四排水沟、清水沟、南干沟、第二排水沟、永二干沟、灵武东沟、第三排水沟等沿黄7大主要排水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严格南部山区水库水质保护措施。

加快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中水利用率。

严格沿黄排污企业(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生产、生活废水必须达标排放。

规范排污口,扩大在线监控设备覆盖面,严格控制废水排放总量。

全面改善宁夏黄河中上游流域环境质量,确保黄河干流宁夏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

(一)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保证污染减排任务的落实。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加强技术培训。

规范、完善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自治区及五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及数据传输,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比对监测,加强比对监测的质控抽测及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环境执法、排污收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

定期发布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结果。

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经费及配套资金的拨付、使用及监管工作。

以沿黄各市县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科学规划养殖园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产地的环境质量,保障主要粮食产区的环境安全。

建立农业环保政策标准体系,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作物秸秆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强化秸秆禁烧执法管理。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向集约、精细、生态、高效方向发展。

(五)建设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

八、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加强重金属企业污染源管理和监控,实施台帐管理,建立环境监督员制度、监督性监测和检查制度,逐步安装重金属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

进行重金属重点防控区调查评估,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提高重金属企业的审批权限,所有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

在灵武市、青铜峡市、利通区、中宁县等重点防控区域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对于铅冶炼及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电解锰等重点防控行业进行多方位的管理和约束,提高准入门槛。

对现有重金属排放企业,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退出制度。

加大重金属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鼓励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推动含重金属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对重金属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20%,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均不超过2007年水平。

(四)提高环境保护准入标准。

石化企业二氧化硫治理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炼油业务部)催化裂化硫回收工程、宁夏宝塔石化有限公司催化裂化硫回收工程。

(一)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再生水利用项目:银川市第二再生水厂、石嘴山市第三再生水厂、吴忠市第二再生水厂、固原市第一再生水厂、中卫市第二再生水厂等。

从国家层面看,一是“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为推进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是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措施,为高起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是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将宁夏沿黄经济区纳入全国重点开发区和“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确定为十八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全国五大能源建设重点开发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将以六盘山为主的黄土高原区纳入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加快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通过持续加大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力度,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较2005年下降了9.38%和14.72%,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6.6%和65.8%,下降幅度均超过全国平均降幅1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的历史性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