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3)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主要课介绍课程编号:09-092011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总学时:54 学分: 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Ⅰ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教学的发展演变;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同版本的教材演变及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语文教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以后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打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4.《张志公自选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黎锦熙《新国文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课程编号:09-092012 课程名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总学时:54 学分: 3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Ⅱ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设计,并以当代语文教学主要代表性流派为研究对象来进行教学案例分析,让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有充分了解。
通过本科程教学,使研究生系统了解当代语文教学的代表性流派的教学案例,为他们以后进行语文教学论研究、从事教学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滕英超《中学语文教学风格流派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3.阎苹、张正君主编《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单丁《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课程编号:09-092014 课程名称:语文发展前沿专题总课时:36 学分:2开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Ⅱ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尤其注重对二十世纪末期语文教学改革及教育理念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研究生了解并掌握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为他们以后进行语文学科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丰富资料参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改革》(讲义)2.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3.周全华著《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4.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5.林治金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6.王伟主编《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课程编号:14-092016 课程名称:语文学习与科研方法总课时:36 学分:2开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Ⅱ本课程主要讲解语文学习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准备;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类型;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写作过程的思维方法;写作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语文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李海林编《语文教学科研十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裴丽娜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语文教育科研导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张孔义、方龙云著:《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课程编号:09-092002课程名称:语文教育发展史总课时:36 学分:2开设单位:文学院开设学期:Ⅱ教学内容: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时期的语文教育;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近现代语文教育;近现代语文教育思想家研究;当代语文教育(1949-世纪末);港澳台语文教育。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使研究生了解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传统语文教育理念,增强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功底。
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为将来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王文彦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远方出版社2006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3.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5.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6.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8.林治金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9.王伟主编《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0.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课程编号:09-090105 课程名称:文字学课时:54 学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汉字的产生和汉字体系的形成,汉字的性质,汉字字体的演变及其规律,汉字的构造(包括“六书说”的评价及新“六书说”的阐释等),以使学生对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及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这些主要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4、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课程编号:14-092018 课程名称:语法、修辞专题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Ⅰ内容简介:本课程从汉语语法、修辞研究的角度,讲述传统语文学对有关内容的解析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扎实和全面的前提背景知识,从中能够继承地学习前人的研究经验,并注意发现新的选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孙玄常,汉语语法学简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课程编号:14-092019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诸子文学思想研究二、《诗经》研究三、乐府诗歌研究四、唐诗研究五、唐宋文研究六、宋词研究七、元曲研究八、明清小说研究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主要参考书:《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课程编号:14-092020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重要作家与经典文本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更深层的理解,借助新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对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为学生从事文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重评“五四”文学传统第二章创造社与青年文化第三章鲁迅《野草》的哲学思想第四章现代性与茅盾的前期小说第五章巴金:激进反叛中的传统积淀第六章老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七章童年情结与曹禺的戏剧创作第八章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第九章解放区文学专题第十章 50-70年代文学研究第十一章新时期文学思潮主要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邹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