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的兴衰

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的兴衰

《江苏商论》!""#$%&摘要明清之际,世界航路全面贯通,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此国际背景之下,澳门这个广东省香山县濒海的小渔村,奇迹般地崛起为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国际商港,成为葡人的远东贸易基地。

以澳门为中心兴起的海上贸易随之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落的阶段。

关键词明朝清朝澳门贸易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的兴衰!石元蒙一、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贸易兴起的原因!"新航路的发现与葡萄牙人的东来。

新航路发现之前,东西方之间很少直接的联系。

他们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欧亚大陆和地中海航线进行。

!#世纪末,土耳其帝国兴起于中亚,西亚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长期对峙,以及由此而来的频繁战争,严重阻隔了欧亚之间的交通,传统的欧亚大陆通道和地中海航线由于不安宁而日趋衰落,这激起了欧洲人开拓海上航路,直接通向东方的强烈追求。

与此同时,中国的指南针、火器技术,阿拉伯的天文和航海知识与技术,及欧洲日心说等天文学知识的丰富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愿望准备了可行的条件。

处在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出口处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角。

!#$%年,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新航路。

!&!’年,葡萄牙商人首次抵达中国沿海,在广东珠江口岸、福建和浙江的海岛上与中国商人交易。

!&’&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年贿赂广东香山县地方官员,获得在澳泊船特权,!&&%年葡人以年纳地租五百两白银的代价,居留澳门。

自此,澳门港渐兴,中国的丝货、瓷器等物品通过澳门运向世界各地,开始形成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路。

("天然良港。

澳门港风平浪静,是风帆时代泊锚帆船的理想场所。

澳门的水陆交通比较便利,与广东内地,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各县之间的内河航运非常发达。

此外,由于澳门地处南海之滨,东北面可与日本、琉球和菲律宾相通,西南方向穿过马六甲海峡,又可进入印度洋到达东南亚和南洋各国,因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转运站。

’"发达的丝织业与旺盛的国际需求。

商品经济中,只有供需相辅相成,才能出现商业的繁荣。

澳门虽为一弹丸之地,却是国际丝货交易的中转站,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雄厚的丝货市场和发达的丝织业。

以江、浙间的太湖为中心而扩展至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特别发达,丰富的生产能力和优良的质量为丝货出口世界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同时,自!#、!&世纪以来,欧美生产力开始起飞,人民的购买力普遍提高,日益发展的欧洲丝织业显示出容纳中国大量生丝的能力。

这种供需关系形成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贸易之物质基础。

二、!"#$—!%&$年澳门海上贸易的鼎盛期!&)*—!+#*年是澳门海上贸易的鼎盛期,主要形成三条贸易航线。

!"里斯本—澳门航线的畅通。

由里斯本经果阿、马六甲至澳门,是澳门葡人所经营的亚欧贸易的第一段。

《历史上的澳门》一书记载:“澳门与欧洲的贸易由王家垄断,每年由,-../012和大船组成的王家船队由里斯本起航,载着毛织品、红布、水晶、玻璃制品、英国时钟、佛兰德尔工业品、葡国酒,在沿途交换其他产品。

船队从果阿出发前往科钦,交换那里的香料和贵金属,然后前去马六甲,交换其他香料和来自巽他的檀香木。

在澳门,这些货物被换成丝与剩下的货物一起运往日本,前去交换银块。

”澳门大船自日本返回澳门后,卸下载回的绝大部分白银,装上广州采购好的货物向马六甲航行,此为欧亚贸易的第二段。

所载货物除了一定量的日本银,主要有:丝绸、黄金、麝香、珍珠、象牙、木刻、漆器、瓷器、生姜、药材、大黄等,在澳门大船西运印度的产品中,大部分为中国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丝绸,不仅有大量的生丝,还有织造精美的刺绣和锦缎。

!&)*—!&$*年间,每年由澳门输入果阿的中国生丝量为’***担,价值(#万两,获利’+万两。

在澳门至里斯本航线的商品交换中,直接运入欧洲的品种多于直接来自欧洲的产品,这种交换关系体现了东亚产品在国际交换中的优越地位。

("澳门—日本的贸易。

葡萄牙人从澳门载运到日本的中国生丝数量是比较大的。

这些生丝在日本一般可以卖到较高的价格,其利润率保持在%*—)*3,有时超过!**3。

因此,葡萄牙商人在长崎都显得很富有。

尽管日本本身是一个产丝国,但日本人都非常喜爱中国丝绸,无论是生丝还是纺丝,都认为比他们生产的质量好。

因此,在!+和!%世纪代表着日商业研究!"本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京都丝织业,主要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生丝。

一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理商在访问日本时评论:“中国生丝在日本被当成现款,公平交易。

”日本人对中国生丝的狂热追求,为葡萄牙人创造了极好的赢利机会。

另外,在!"#$—!"%$年,日本的金银比价为!& !%,而中国为!&’到!&!$,葡萄牙人就是利用这种差价,把从日本获得的白银运载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黄金,然后再运载到长崎换取白银,每次航程可获得巨利。

%(澳门—马尼拉贸易。

西班牙人自欧洲出发,向西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再以美洲为基地继续西航,来到东方,希望能分享香料贸易的利益,可是,西班牙人到达菲律宾之后,发现那里只有少数黄金及棉、蜡、绳索等物可供出口,这些货物价值太小,如果把它们运美出卖,所获利润微薄,不足以维持大帆船横越太平洋的航运成本,也不能使殖民地政府税收充裕。

开通澳门—马尼拉贸易,显然基于下述原因:!"、!)世纪的美洲,因为银矿生产丰富,人民购买力增大,讲求生活享受,大量追求华贵的丝绸。

大帆船把中国商人运往菲岛的丝货大量运美,由于商品本身价值的高昂,和在美洲市场上的大量需求,自然可以赚取巨额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国内银矿产量非常有限,求过于供的结果使银的价值急剧增加,所以中国商人只要努力对菲输出各种货物,尤其是大帆船运美的丝货,那么就可以把从美运往菲律宾的银子赚回本国了。

!"、!)世纪中国丝货的对菲输出贸易,因为利之所在,不独由中国商人经营,葡萄牙人更以澳门为根据地,大量收购中国丝货,转运到菲岛出卖。

或者他们为中国货主把丝货运输于马尼拉,从中抽收佣金。

为了在竞争中获利,他们曾向中国商人散发谣言,说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将要财政破产,不能偿付贷款,以阻止华商赴菲贸易。

!"*$年,一位耶稣会士叙述菲律宾的情况时说:“所有这些货物以中国丝货为主,都运往墨西哥,在那里就地出售,利润非常之大,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这种买卖更可以令人致富的贸易。

”由于中菲贸易的发展,再加上墨西哥与马尼拉之间大帆船贸易,美洲白银与中国丝货,自!"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开始,便长期交流于太平洋东西两岸。

三、澳门海上贸易由盛转衰繁荣了近半个世纪的澳门海上贸易,自!)世纪%$年代起开始遭受挫折,随着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发生,澳门海上贸易结束了它的繁荣期。

!(禁止葡人直入省城。

澳门葡人在明政府“怀柔与羁縻”政策下获得了航运和税收诸方面一系列的特权,尤其是直入省城贸易的特权,令外国商人和官员羡慕不已,但最终,广东官员以葡人长期偷漏税饷,不服中国管束为由,于!"%!年下令禁止葡人进入广州城贸易。

从此他们只能靠广州商人为其提供出口货物,他们运回澳门的外国货也只能靠广州商人从澳门购回广州销售,严重消弱了澳门商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享有的特殊地位。

#(丧失马六甲。

荷兰经过!"世纪末期的尼德兰革命,迅速成为!)世纪的海运强国,凭!)世纪葡国的国力,它难以在里斯本、果阿和马六甲之间如此长的战线上实施有效防御。

!"%$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加强了它的海军活动,特别是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水域,使葡萄牙人同欧洲的贸易遭受损失。

经过多年的有效围攻,荷兰人于!"*!年!月攻占了马六甲,澳门葡人最终丧失了这条通向欧洲航线的控制权。

%(澳门—长崎贸易的终结。

信奉新教的荷兰人为了挤进日本市场,取代葡人的贸易地位,向日本幕府大进谗言,使幕府对葡萄牙传教士的戒心越来越重。

!"%+年,日本幕府宣布锁国令,宣布全面实行闭关政策,除与中国、朝鲜和荷兰三国通商之外,禁止其他国家在日本贸易。

实际上,锁国令主要是针对葡萄牙人的,此令一出,所有居留长崎等地的葡商及其家属、奴仆等均被逐回澳门。

幕府还规定,任何人若偷偷回到长崎,或带信回长崎,一经查出,全家一起处死。

之后,葡人虽然多次努力恢复贸易,但一直未能实现。

*(澳门—马尼拉贸易的中断。

!"*$年!#月,葡萄牙爆发反对西班牙的起义,摆脱了西班牙长达"$年的统治,恢复了独立。

马尼拉总督企图以保持澳门—马尼拉贸易为诱饵,迫使澳葡归顺西班牙,马尼拉派特使前往澳门游说,澳葡总督、主教和大法官不愿意失去马尼拉这个有价值的市场,便答应马尼拉使者,将以全澳门葡商的名义宣誓效忠西班牙国王,但澳门的全体葡商反对,群情激昂,引起暴动,澳督被刺死,马尼拉使者被关进监狱,险些丢了性命。

西班牙为了进行报复,宣布断绝澳门—马尼拉的一切贸易往来。

!)世纪%$年代末*$年代初,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澳门相继丧失了几条重要的国际贸易航线,原来使澳门海上贸易得以繁荣的特殊历史机遇已不复存在。

在随之到来的漫长的困难时期,澳门葡人需要经受各方面的调试和考验。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责任编辑:蒋汉春商业研究!"《江苏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