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2.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材料说明了( )A.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巩固 B.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C.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 D.茶叶成为世界的普遍生活必需品3.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思想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 )A.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关税壁垒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4.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
这体现了()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5.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
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
”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6.下表所示是蒋孟引在《英国史》中统计的1835年全英国棉纺织业中从业工人人数及比例,表中统计数字最能说明( )A.英国的棉纺织业呈现出衰落趋势 B.资产阶级极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C.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 D.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7.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18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8.荷兰独立后不久,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地发展起来,当时荷兰掌握着世界( )A.海上霸权B.商业霸权 C.文化中心 D.政治霸权9.“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②开始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③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④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10.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1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12.下列几幅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图片,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1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这主要表明(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14.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1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可以得出()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B.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殖民 B.宗教改革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17.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手工工场的发展18.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A B. B C. C D. D19.“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 ( )A.技术支持 B.劳动力支持 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20.以下是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获得解放的黑人奴隶大量涌入城市 B.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大大增加了城市数量C.殖民扩张为美国城市带来大量外来人口 D.工业革命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21.19世纪中叶,欧洲一位农民的以下这番具有讽刺意味的感想,在海外的千百万农民中一再引起共鸣:这反映了当时海外的农民( )A.对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极为不满 B.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C.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状极为不满 D.没有看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进步22.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 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25.“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二、非选择题26.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二……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上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这一重要的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同时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三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欧洲商队的路线)——以上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西经济形态的不同,并分析这种不同对双方的外贸有何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
……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
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
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