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2020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认为道德并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个体人格品性或生活态度,更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的意义和根基。

先秦儒家强调道德的主要目的是A.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B.旨在推动社会变革C.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努力完善个人品质25.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说明此时的选官制度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26.蹴鞠在汉代是军中用以练身习武的方式,唐朝时经常出现“华庭观货,万人瞻仰”的情景,宋代有了专门靠蹴鞠作为技艺维持生活的艺人。

这些史实说明蹴鞠运动A.源于国家统一集权的政治体制B.适用范围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C.得益于历代政府的开明政策D.满足了平民大众的文化需求27.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士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

这体现了当时A.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差异B.江南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C.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被打破D.南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8.19世纪中后期中国部分乡村出现“近来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为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害寥无几……当此之时,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29.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竖行”书写方式,改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横行”书写方式。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B.书写材料的革新C.西学东渐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30.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

柯棣华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

对上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D.各国援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31.图7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工人工作期间学习场景图。

该图说明当时的教育图7A.以培养劳动实践经验为主B.受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C.违背教育独立发展的本质D.注重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32.公元前44年,一场大规模的“刺杀”行动拉开帷幕,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最终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

之后凯撒(Caesar)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

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罗马A.自然法体系高度成熟B.资产阶级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已经废除了共和体制D.专制独裁违背多数人的意愿33.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多将整块宽大的长袍面料披挂于人体之上,男女服饰差别不大。

14世纪以后,男装多使用填充物,突出男性特征;女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

这反映了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34.1936年1月,美国布朗仪器公司与苏联签订为期3年的技术协议,协议规定布朗公司向苏联重工业部门提供测试仪器和使用说明,并对苏联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

1936年12月,美国弗兰克·基利安公司又与苏联签订价值6万美元的橡胶生产技术协议。

这说明A.战时同盟关系使美苏技术合作加强B.国家利益一致导致美苏意识形态趋同C.美国为摆脱经济困境拓展国外市场D.苏联为完成“一五”计划而引进技术35.美中关系解冻后,中国政府表示会继续加强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但是越中关系却由长久以来的“同志加兄弟”变成“对手加敌人”。

这反映了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B.美国企图继续渗透越南境内C.两极格局的对峙中苏联处于攻势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造船与航海大国,特别是秦汉以后到明代中叶,发明创造、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公元3至15世纪,我国战船与外国战船相比,中国船尺度宽、吨位大、种类多、数量多、武器装备威力大。

古代最为庞大的混合舰队当属明代郑和的旗舰宝船,他带领船队七下西洋,每次下西洋均在2万人以上。

其中永乐三年下西洋有“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清初,在东南亚地区活动的船舶,许多都是由中国船匠建造。

葡萄牙人、荷兰人占领东南亚后,从中国带回了很多造船图纸。

纵观中国造船科学技术史和航海史,充分证实了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勇敢的。

——摘编自顿贺《中国古代造船业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等材料二东西方造船业长期以来是独立发展而又互相推动的,经历了多次造船业中心转移,每次转移不论造船技术、规模和产量都获得了质的飞跃和发展。

世界造船中心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世界造船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在这条规律的作用下,自15世纪中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空前盛举之后,造船中心转移到西欧,二战期间,转移到美国,随后又转移到亚洲(日本、韩国和中国)。

——摘编自辛元欧《试论世界造船中心循环转移的历史趋势》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造船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次世界造船中心发生转移的方向及其主要原因。

(12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一票大众民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平等。

但这里有几个没有说出来的假设:一、所有人(公民)在智力和理性上是平等的;二、所有人在财富、时间、信息收集能力等方面是平等的;三、所有人有能力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作出理性的决策;四、他们所作出的理性决策既符合每一个人的私人利益,也符合他们所处社会的公共利益。

这些假设尽管具有高度的道德感,但在实际上并不存在。

没有一个社会的人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平等的。

即使经济、社会等其他所有方面都是平等的,人们在智力上也是有差异的。

——郑永年《西方民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材料反映了郑永年先生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历代统治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明成祖把原属元朝疆土的十块土地让与朝鲜,其理由是“朝鲜之地也朕度内,朕何争焉”。

雍正帝也认为“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

但中央对边疆历来奉行“王者不治夷狄”的天朝礼制秩序。

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

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

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

1884年建新疆省,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

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建省改制的背景。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建省改制的意义。

(8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战后中东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成为美苏争夺的一个重要对象。

美国的中东政策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调整阶段,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美国为排挤英法势力曾笼络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建立自己的霸权。

在1948年、1956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对以色列施加压力,敦促其停火撤军。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社区,美以合作越来越密切,逐步发展为一种准军事同盟的关系。

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三次中东战争时,美国完全站在以色列一边,将以色列的胜利视为美方的胜利。

在战争中,以色列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胜利,夺取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及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

阿拉伯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却遭受惨败。

1967年,13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喀土穆会议,达成的协议中包括:保证继续对以色列展开斗争以及“三不政策”,即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直接谈判,不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

——摘编自张熠《从第三次中东战争看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后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影响。

(8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

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1956年董老在党的八大上向全党提出“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

董老认为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防止把二者对立起来,只按照法律规范办事而忽略党为保证法律实施而制定的政策,因为法本质上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时代性、灵活性,且政策可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和原则性。

他认为,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须对群众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

董老在论述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时,强调了人民在法制建设当中的重要性。

坚持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是法制建设必须贯穿始终、坚持到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陈泽平《论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在联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法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8分)江西省赣州市2020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1.(25分)(1)原因: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中国造船业奠定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制度为造船业提供制度保障;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共7分,任答2点得4分,任答3点得7分)影响:有利于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为近代造船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借鉴。

(每点2分,共6分)(2)方向1:从明代中国转到西欧(1分)主要原因:明代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衰落;西欧在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开辟新航路,并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拓展。

(共3分,任答1点得2分,答2点得3分)方向2:从西欧到美国(1分)主要原因: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固守已有技术成果及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冲击;美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