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科大附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高红艳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不仅影响中国,还传播到世界。
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在日本正受到追捧,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3、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2011年继续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及其产品4、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次7200万,超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参观者6400万人次的记录,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盛典,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融。
面对这种文化的相互沟通、交流的盛会,我们应该()①坚持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②在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③保持全球文化的高度统一④以平等互助作为文化交流的准则,以多元共存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继承是发展的桎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②文化既竞争又排斥的过程③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知识体系等的作用在上升,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大国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这体现出()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B、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C、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总是一致的D、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规范显得更为重要10、“嫦娥二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
由于电视和网络的现场全球直播,我们目睹了“嫦娥二号”运行的整个过程。
这说明大众传媒()A、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已取代了旧的传媒C、将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D、将逐步弱化文化的多样性11、“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名言警句能够直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②⑥13、下面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得糟粕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4、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
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
上述材料说明( )A、各地区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性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15、目前“相亲交友类”节目的虚假之风盛行。
在影响力极大的卫视上一味地迎合低俗猎奇倾向,污染了社会环境,毒害了群众,给电视荧屏视听业务的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
出现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是()A、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B、文化产品的规模化C、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文化载体D、目前文化生活的复杂性16、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对古典名著、历史事件、明星人物的“恶搞”,因迎合了某些人的阴暗心理,一出笼便受到推崇,以至于无处不有,泛滥成灾。
而面对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①国家要严格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②国家应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引导③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提高辨别能力④文化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了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8、鲁迅:“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制造烟花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③19、上海市教委曾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
中国青年报报道,“珍爱生命”首次出现在《小学生守则》中,而《中学生守则》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
这说明()A、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B、道德修养的形成是渐进的C、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D、道德和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
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知识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信或问候信都不写。
这表明()①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②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③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④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到中秋佳节,海内外的华人华侨都会赏月、吃月饼。
中秋赏月、中秋吃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
从文化角度说明()①传统节日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不变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精华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2、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
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3、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C、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最本质的含义是()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C、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D、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5、近来网上相继爆出令人担忧的“XX门事件”,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青少年。
为此,青少年要()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自觉遵守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④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污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③④陕科大附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Ⅱ卷26、“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请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8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孔子认为,“孝悌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
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8分)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6分)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8、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2)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你认为学校还可以开展哪些形式的的宣传教育活动?(6分)29、材料一:目前,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