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对于各种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能源1.4万吨标煤,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比用铁矿石炼钢节约2/3的工时。
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
电器产品换代的节律越来越快,报废电器中的元器件平均只用了2万小时,只相当于设计寿命的1/25,这些元器件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中国日益灵活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指引下,民间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越来越活跃,为满足市场经济多方面的需求,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由于具有企业规模灵活、设立方便、转型容易等特点,最先迎合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往往是中小规模企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型经济的方展方向。
截至2005年底中国废弃资源回收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54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4,827,442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46.16%;利润总额达到了600,317千元,比上年增长了30%。
中国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已初具产业发展的基础。
2006年1-12月,中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219,99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13%;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9,338,69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2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193,30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81%。
2007年1-11月,中国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1,149,10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75%;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9,540,73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3.5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14,13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17%。
近年来,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将其发展成一个集“回收”与“再制造”为一体的独立产业——资源再生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紧缺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中国资源短缺问题的有
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010-2015年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产业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长期以来,再生资源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统计,"十五"期间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量约为4亿吨,年平均回收量在80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超过了6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
再生资源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物资,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能源1.4万吨标煤,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
废纸的价值: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千克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少用纯碱240千克,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省造纸能源消耗 40%-50%。
然而我国目前的废纸回收率仅为20%—30%,每年流失废纸600万吨,相当于浪费森林资源100万亩(在北方)到300万亩(在南方)。
废塑料的价值:我国已经有了将废塑料还原炼汽油、柴油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从4吨废塑料 (包括食品袋、快餐饭盒等)中生产出700-750千克无铅汽油和柴油。
发泡塑料,如一次性餐盒和泡沫装废塑料可以再造塑料。
3个废餐盒可以做一把学生用尺,仅北京地区的每天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就大约有60-70万个,理论上可回收制造尺子20多万把。
废易拉铝罐的价值:废罐熔解后可无数次循环再造成新罐,而且还可制成汽车和飞机零件,甚至家具。
回收刘环境和资源的益处是:循环再造铝罐可节省新造铝罐所需资源的95%。
废玻璃的价值:一吨废玻璃回炉再制可生产 2万个500克装的酒瓶,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20%。
回收1吨废玻璃对环境和资源的好处是: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千克,少用纯碱250千克,节约长石粉60千克,节约煤炭10吨,电400度。
世界大部分金属都能以再生金属的形式循环利用,工业发达国家再生金属产业规模大,
再生金属循环使用比率高。
由于市场需求强劲,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再生金属产业在世界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掀起一轮再生金属投资热潮,原先对再生金属行业并不重视的大企业纷纷涉猎其中。
这一轮的再生金属热起点高,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标志着中国再生金属利用行业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着集团产业升级的方向快速发展。
表 2005-2009年中国各种再生金属产量统计表
目前我国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可再生资源,实行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业基本摈弃了以往那种"收进来,卖出去"的简单的废旧物资搬家式的粗放式回收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清洗、破碎、剪切、除杂、除油、分选、预处理加工模式;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不断研究和开发废旧物资高值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某些品种的有色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贵金属的废触媒、废渣中回收有价成分(如钒、钯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再生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科研开发队伍不断壮大,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再生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拓宽的成效十分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再生资塬开发利用的业务范围和内容日益丰富,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大的业务构成:一是以废旧物资回收为主体的流通企业,另外是以废旧车船和机械设备的拆解,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回收提炼、提纯,再生资源回收机械制造,以及利用废旧物资加工复合材料等等。
2009-2013年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投资战略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回收总值达2500亿美元,并且以年均15%-20%的速度增长。
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30%、纸制品的35%已来自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政府的积极扶持、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公众的配合参与以及循环经济立法的多元作用下,日本、德国、丹麦等国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最为发达。
德国在废弃物回收产业、日本在废弃物加工产业、丹麦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堪称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性集散市场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金属回收)和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由于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在下降。
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农民大量进入回收行业,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利益导向的社会回收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每年约50万t废铝、40万t废铜、30万t废铅是由社会回收体系回收起来的。
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的调整和发展,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年回收量分别为:废钢铁3600到3700万吨,废有色金属200万吨,废塑料500到600万吨,废纸1700万吨;回收拆解报废汽车80万辆,拆解废船100万轻吨,轮胎翻新总量790万条,废家用电器和废电脑回收量达到废弃总量的80%以上。
到2005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达到550亿元以上。
目前全国从事废钢行业的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良莠不齐,整个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行业的集中度较低。
其中,从事进口废钢的企业有500多家,在对外采购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无序竞争。
从废钢产量和行业竞争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废钢行业的竞争层次较低,缺少有规模的企业和有组织的市场竞争秩序。
图表:2001-2006年我国钢铁企业废钢来源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五”时期国家将重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研究开发一批急需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建设若干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基地和规范化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规模经营和一体化进程;建设几个规模适度、管理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废家用电器、电脑,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减轻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