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

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

工程勘察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工程勘察(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及工程勘察工作的程序、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勘察(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3 职责
3.1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工程勘察工作的控制和管理。

3.2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工程勘察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3.3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工程勘察工作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

4 工作程序及要求
4.1 作业准备
4.1.1 资源配备
4.1.1.1 人员配备:项目设计批准后,根据任务书和设计的工作量,进行组织和人员配备,并明确项目组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4.1.1.2 物资配备: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配备和采购有关物资。

采购物资按《实物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4.1.2 技术准备
4.1.2.1 学习规范:项目组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设计和相关的规范规定,明确项目控制的重点、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

4.1.2.2 现场实习:项目组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现场踏勘,熟悉工作区
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情况,加强感性认识,掌握调查方法。

4.1.2.3 统一要求:项目组负责人组织学习工作细则,统一认识,统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并进行技术交底。

4.2 野外作业
工程勘察工作野外作业程序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测绘(路线布置、观测编录、资料整理检查)、工程地质钻探(设备安装、钻进与编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验收、封孔)、工程地质试验(仪器安装、操作记录、资料分析)、岩土样品采取(样品布置、样品采取、包装送验)、野外验收。

5 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5.1 工程勘察纲要的编写要求
5.1.1 勘察纲要的编制应依据任务书、合同书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在充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5.1.2 纲要的内容应包括:
(1)项目名称、地点;(2)工作依据、执行标准;(3)勘察方案及工作量,其中方案应细化至单个勘探点的要求,含工作深度、精度、拟采用的工作方法、预期目的等;(4)计划提交产品的数量、规格、名称;(5)计划工期、进度安排;(6)资源配备;(7)质量保证措施;(8)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5.2 工程勘察操作标准
5.2.1 工程地质测绘操作标准 (见表1)
5.2.2 工程地质钻探操作标准 (见表2)
5.2.3 岩土工程勘察静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见表3)
5.2.4 岩土工程勘察动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见表4)
5.2.5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样品采取操作标准(见表5)
5.3 工程地质测绘
5.3.1 路线布置
项目负责人或野外作业组组长在野外调查前应做好观测路线的布设工作,观测路线的布置要目的明确,一般沿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密度应服从调查效果,不可强求均匀分布,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适当加密或减稀。

5.3.2 观测编录
野外调查人员对观测点的记录必须使用专门的记录或卡片,并应统一编号。

观测点描述内容要齐全,重点要突出,同时还应注意观测点之间的沿途观测记录,反映点间的变化情况。

记录要清晰简明,对典型或重要工程地质现象,尽量用素描、照片与文字相配合。

5.3.3 资料整理检查
项目组成员对原始资料进行100%的自检和互检,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小于50%,使原始资料达到齐全、完整,相互吻合。

5.4 工程地质钻探
表1 工程地质测绘操作标准表
表2 工程地质钻探操作标准表
续表2 工程地质钻探操作标准表
5.4.1 设备安装
由钻机机长负责设备安装,具体按现行有效的《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执行。

5.4.2 钻进与编录
钻进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防止超长钻进,确保岩土心采取率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和取样达到设计的目的层。

钻机地质员按回次进尺进行编录,正确鉴定岩土特征,按分层原则分层,原始记录要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5.4.3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钻机班长在钻进过程中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主要是观测初见水位、静止水位、水温、涌水和漏水情况,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5.4.4 钻孔验收
钻孔完工后,由项目负责人主持验收,验收主要技术指标是孔径、孔深、孔斜、取心、取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编录和封孔,质量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级。

对不合格孔,应补做未达到要求的部分,或者返工。

验收结果填写钻孔质量验收书。

5.4.5 封孔
钻孔验收后,机台人员应进行封孔,一般用粘土回填捣实,特殊情况应按封孔设计的要求封孔。

5.5 工程地质试验
5.5.1 仪器安装
试验人员对测试仪器设备应分别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准或修正,然后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安装,仪器安装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和精度。

5.5.2 操作记录
试验人员和地质技术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和各项试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或追记,保证各项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5.5.3 资料分析
试验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分析整理工程地质试验中的各项原始记录,绘制相应的测试曲线,并检查核实各种试验资料的完备程度和质量,使其达到真实、准确、整洁、齐全。

5.6 岩、土样品采取
表3岩土工程勘察静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表
表4 岩土工程勘察动力触探试验操作标准表
5.6.1 样品布置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布置。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样,原则上每一主要岩组应有样品控制,其数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采样位置一般布置在代表性剖面上;土工试验样,一般在钻孔中分层采取,每层采样数量依据各工程地质单元的重要性及其均匀性确定,钻孔中遇到需要进行化学分析的土层时,应采化学分析样。

除钻孔采样外,应布置适量的地面采样。

5.6.2 样品采取
表5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样品采取操作标准表
采样人员严格在布置的层位采取代表性岩、土样,操作条件和使用设备须满足相应的工程地质调查规范,采样确保原状土样不扰动,扰动土样取足数量,样品应满足试验目的和所有室内试验要求。

续表5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样品采取操作标准表
5.6.3 包装送验
采取的样品应及时密封、包装和送验,具体参照现行有效的《土工试验规程》和有关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进行。

5.7 成果报告编写和评审
按照工程勘察项目的对应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工程勘察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5.8 野外验收
按照《工程勘察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没有进行野外验收的项目,不能进入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5.9 资料归档、汇交
按照《工程勘察项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控制程序》和《地质资料及地质科技档案管理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6 引用文件
6.1 《工程勘察项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控制程序》
6.2 《水文地质调查作业指导书》
6.3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6.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6.5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
6.6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6.7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6.8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6.9 《土工试验规程》
6.1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 万)》
6.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6.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6.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6.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6.16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6.17 《土工试验标准方法》
6.1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
6.19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7 质量记录
7.1 《勘察文件校审记录表》
7.2 《勘察外业成果检查验收记录》
7.3 《勘察施工现场验证记录》
原始记录及具体的质量检查记录格式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格式执行。

勘察文件校审记录表
编号:第页共页
2 本表由项目责人统一编号、整理保管并归档。

勘察外业成果检查验收记录
备注: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作业是否符合勘察方案(纲要)要求、现场作业程序是否规范、钻孔数量是否满足要求、钻孔深度是否满足要求、取样是否规范满足要求、现场记录是否完整真实等。

勘察施工现场验证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