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一年度错误会计账目的调账方法1.对上一年度错账且对上年度税收发生影响的,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的,可直接调整上年度账项,这样可以应用上述几种方法加以调整,对于影响利润的错账须一并调整“本年利润”科目核算的内容。
(2)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之后发现的,一般不能应用上述方法,而按正常的会计核算对有关账户进行一一调整。
这时需区别不同情况,按简便实用的原则进行调整。
对于不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调整。
对于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由于企业在会计年度内已结账,所有的损益账户在当期都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凡涉及调整会计利润的,不能用正常的核算程序对“本年利润”进行调整,而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调整。
[例1]某税务师事务所2006年4月对某公司2005年度纳税审查中,发现多预提厂房租金20000元,应予以回冲。
假设所得税税率33%。
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而将调整数体现在2006年的核算中,应作调整分录如下:①借:预提费用2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②补所得税=20000×33%=6600(元)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6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0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4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00提示: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经不存在“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对于发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应该在实际发生当期计入损益中。
2.对上一年度错账且不影响上一年度的税收,但与本年度核算和税收有关的,可以根据上一年度账项的错漏金额影响本年度税项情况,相应调整本年度有关账项。
[例2]某税务师事务所2006年审查2005年某企业的账簿记录,发现2005年12月份多转材料成本差异40000元(借方超支数),而消耗该材料的产品已完工入库,该产品于2006年售出。
这一错误账项虚增了2005年12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由于产品在2005年未销售,不需结转销售成本,未对2005年度税收发生影响,但是由于在2006年售出,此时虚增的生产成本会转化为虚增销售成本,从而影响2006年度的税项。
如果是在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且产品还未销售,应用转账调整法予以调整上年度账项,即:借:材料成本差异40000贷:库存商品40000如果是在决算报表编制后发现且产品已经销售,由于上一年账项已结平,这时可直接调整本年度的“主营业务成本”或“本年利润”账户,作调整分录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4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或“本年利蟆薄40000增值税是对在我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增值税的税务稽查后应建议纳税人调账,那么有那些情形应予以调账、怎样调账呢?对增值税销项税额,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的“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销项税额”专栏进行核算。
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在贷方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减的销项税额,在贷方用红字登记。
对销项税额的税务稽查调账主要应从销售额、税率及数据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着手。
企业在销售收入实现后,应及时将销售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并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如果纳税人将纳税期限内已实现的销售额不入账、少入账或推迟入账,势必会造成漏缴、少缴或延缓税款入库的时间,可能导致企业纳税申报异常,并引起会计核算失真,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和所得税的缴纳,那么这时就需要调账。
(一)销售确认的税务稽查调账企业销售的实现,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产品(商品)已经发出或者劳务已经提供;价款已经收到或者取得了收取价款的凭据,获得了债权。
这就是销售实现的基本条件。
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无论采取何种结算方式,都应以此为基础确认销售的实现,并及时将销售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同时计提销项税额。
1. 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销售确认的税务稽查调账首先审查报告期末一段时间的发票存根联的开票日期,看有无已开出发票而未撕下记账联未入账或虽已撕下发票联而误记往来结算账户的情况。
将“银行存款”账户、“银行对账单”、“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等和发票存根联进行核对,查明当月应实现的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有无压票现象,或通过对“应对账款”、“应收账款”等有关明细账的清理,查看有无虚列户名的无主账户或转账奇异的情况。
凡有核算内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发生额挂账时间较长的,就有隐匿销售收入的可能。
在查明问题后,应根据未入账或隐匿在往来账户上以及误转其他账户的销售收入额,按不含增值税或含增值税的不同情况,调整销售收入额,核算销项税额,核算销售成本和销售利润。
属应税消费品的,还应追补消费税。
同时应运用上一章介绍的调账方法进行调账(下同)。
2. 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销售确认的税务稽查调账有的纳税人其货物已经发出,并向银行办妥了贷物托收手续后仍不体现销售。
这类情况一般是纳税人属人为地调节利润指标而造成的错误。
可重点以季末或年末发出商品备查簿为中心,查核商品发运记录资料,审查企业提供的购销合同,结合银行结算凭证回单联及发票开具日期,对照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等,查明是否有不及时结转销售收入而延误收入的入账时间。
上述问题,一般只对跨季度或跨年度延误入账的收入进行检查,一季或一年检查一次。
3. 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销售确认的税务稽查调账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往往在合同约定收款日期已到而未及时收到款项时,不结转销售和计提销项税额,这样就延误了税款的入库时间。
应以赊销合同为依据,结合“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等,核实到期应转而未转的主营业务收入额和应计提的销项税额。
同时审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贷方发生额结转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资料,看有无多转或少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成本的问题。
4. 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销售确认的税务稽查调账有的企业已经发出产品,仍不结转销售,造成预收的货款长期挂在“预收账款”账户上。
推迟了销售收入的入账时间,并影响增值税的及时缴纳。
应以期末“预收账款”明细账为中心,结合预收账款合同规定的交货日期,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相关的销售数量与“预收账款”明细账进行核对,查明有无产品已经发出而未及时结转销售情况。
对它经发出产品而未结转主营业务收入的数额,应按规定调整销售收入,核算销售成本,计缴销售税金,核算销售利润。
5. 采用其他结算方式销售货物,销售确认的税务稽查调账所谓其他结算方式是指以汇票、期票、本票、支票、汇兑及现金等进行结算的结算方式。
在这种结算方式下,应以产品(商品)发出或提供应税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作为销售的实现。
有的纳税人其产品(商品)已经发出或劳务已经提供,发票、账单已交付购货方仍不记销售。
应以“产成品”或“库存商品”账户明细账为中心,结合发票及凭证,查核会计分录的对应关系,对照“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看有无产品(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而未列销售的情况。
(二)产品(商品)销售价格的税务稽查调账产品(商品)销售价格税务稽查的内容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对价外费用的税务稽查调账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
全部价款的计算应当包括随同货物销售时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在内。
具体是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但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承运部门开具的运费发票给购货方并由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代垫运费以及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必须明确,凡企业收取的价外费用,不论其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征增值税。
应当指出的是,对有些与销售货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收费,如电力部门收取的电力增容费、贴费等不属价外费用范围的费用,可不并入销售额征税。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的纳税人将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价外费用不并入销售额征税。
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将价外收费直接转为职工福利费或用来冲减待摊费用;有的直接挂结算往来账户或冲减材料成本差异和转作盈余公积;还有的将价外收费作为“小金库”或暂寄存在购货方,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均属偷税行为。
应根据开具发票所列产品(商品)或劳务名称,严格界定价外费用的性质,结合账务处理,查实价外费用的入账情况,凡有违反规定,在按照现行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未按价外费用计算销项税额的,不论是否使用,应按原发生额依价外费用收入所属产品(商品)的增值税税率追补增值税。
属应税消费品的,还应依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追补消费税,并调整有关账务。
2. 产品(商品)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税务稽查调账有的纳税人为了销售的方便,不惜损害国家的税收收入,采取让税让利的办法,以明显低于正常产品(商品)的销售价格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
在这种情况下,应由主管税务机关按下列程序确定销售额。
(1)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确定;(2)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确定;(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应纳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属于从价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应纳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上述公式中的成本,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
上述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为10%,但属从价定率应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为《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成本利润率。
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的,也可比照上述原则确定销售额。
应该强调的是,在按程序确定销售额时,不能将确定的程序相互颠倒或者不区分任何情况而直接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计税销售额。
计算调整为:应补增值税或消费税=核实应缴增值税或消费税-按偏低价格已缴增值税或消费税财务调整为:借:应收账款(追补增值税)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赔补增值税)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或: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上述对产品(商品)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税务稽查,一般可通过价格核对比较和销售毛利分析进行查证。
3. 从销售收入中坐支费用的税务稽查调账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纳税人为了简化缴款和取款手续,加速资金周转,将产品(商品)销售部分的销货款抵作费用支出,一般有支付给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产品(商品)销售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代购代销手续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