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六步教学法的实践-文档资料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六步教学法的实践-文档资料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六步教学法的实践
《电子技术应用》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科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单纯的高密度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们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此,我们必须走出传授式的误区,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我们探求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我们教师要坚持“在做上教”,同时学生“在做上学”,并把“教学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我们的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切切实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院近年来学校在实践中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模式,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此思想实践于《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这堂课的授课中,详细阐述本堂课的课程实施过程。

根据本堂课内容,我将授课过程为“导、析、做、链、启、评”六个教学环节,并根据各知识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1 导(设立情境,导入课题)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是续固定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后又一重要的电路结构,对比固定偏置放大电路而言,主要优点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这一优点。

在此环节,采取“实
验演示”的方式介绍“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缺点,对比此电路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发现经过加热后,动态输出波形出现了失真,如图1。

归纳出结论:固定偏置放大电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其Q不稳定。

继而解释其不稳定的原因,让学员明白环境变化、三极管参数、Q点和电路动态输出之间的关系。

由而引发思考:“有方法能够稳定Q 点吗?”引入正课。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

2 析(巧用方法,分析原理)
对于“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学习,主要学习它的电路结构及Q稳定的工作原理。

对于这一环节运用知识对比和理论推导的方式。

知识对比法,让学员对比“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与“固定偏置式”电路结构的相似性(如图2),找出它们的不同,可以有效的避免学员对知识的混淆,加强了学员对新知识的记忆。

理论推导部分是通过分析电路结构,得出Q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分析公式,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Q点,几乎不受三极管参数的影响,相对稳定”的结论。

3 做(动手操作,验证原理)
运用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电路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如图3,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让学员“做”,学员们在充分思考、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

在此过程中,教员要在教室中巡视,充分了解学员们在实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做适当的指导。

这一过程用时视实验内容而定。

4 链(链接实例,体现应用)
在授课过程中,要链接基本电路结构和电路的实际应用例子,可以使所授内容更能为学员们所理解并结构,实例可以从后续的专业课程中选取,更能体现本堂课的专业基础性。

以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结构为例子,实例中应用的是其改进电路,即发射极增加电位器的结构,如图4a,这种结构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5 启(学习知识,启发思维)
教员的授课不是为了让学员死记硬背住知识点,而是希望能够使得学员学习到方法,并能够运用此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学员从学习过程中总结到规律,应用到新的问题中,这就是“启发”。

以“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为例,设计用改进电路的学习过程来启发学员思考“CE的作用”。

具体操作如下:
(1)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比有无REP时的电路输出,如图4b(仿真实验可以由教员操作,也可以设计由学员自己完成,由教学条件而定)。

运用这种动态仿真的形式,不但能使结论更易于理解,还能够让学员熟悉软件操作。

(2)结合仿真中REP大小和输出波形幅度间的关系分析CE的作用,思路如图5:从前面的仿真实验中,学员可以得到,当REP=0时,uo较大;当REP>0时,uo较小;对比有无CE时交流通路,启发学员得出结论“有CE时,uo较大,目的是消除对RE对交流分量的影响”。

在这部分的设计思路上,不仅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员自主思考,体现其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还可以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员们互帮互助,互相启发思维,充分体现“教中学、学
中做”的教学理念。

6 评(归纳总结,点评提升)
教员根据学员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实际上也就是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帮助学员们理清思路、掌握方法,还要对同学们在分析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进行叙述。

在这一过程中,教员主要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一般用时10分钟左右。

总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

”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讲,我们的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当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进行实训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对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思考,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使他们对所学理论有了充分的理解,知道所学理论如何进行实际应用。

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