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拼接技术的研究历史悠久。
早期用于航空遥感照片合成,由于飞机或卫星上相机和地面景物之间距离很远,这种图像配准采用简单的模板匹配法。
这种方法在现在也有广泛应用,可应用于航空图片合成、大文档扫描合成,视频压缩。
在20世纪90年代随全视函数、全景建模、光场与光照图、同心拼图、全景图概念的提出,模型维数不断下降。
自1994年Chen等人提出全景图拼接技术,国内外出现很多关于全景图生成技术的文章。
全景图生成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普通相机或摄像机对场景信息进行照片图像或视频图像采样,在固定的视点,使相机在水平面内旋转一周拍摄场景,得到一组具有重叠区域的连续环视图像序列:将图像由相机坐标投影到空间坐标:利用图像配准方法寻找将环绕一周的这组图像中,两两相邻的图像间的重叠的区域;将确定的重叠区域利用图像融合方法进行图像序列的无缝拼合,得到一幅全景图像。
全景图像根据其选取视点空间的不同可分为:平面、柱面、球表面、立方体表面。
目前图像配准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为基于灰度相关的方法、相位相关法、基于特征的方法。
基于灰度相关方法的计算量较大,很多力求缩小模版配准计算量的改进算法被提出来。
国防科大开发的HVS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基于特征线段的图像匹配算法。
封静波提出相似曲线的拼接算法通过匹配两幅图像重叠区域每列梯度最大值曲线完成拼接,大大减少了传统模板匹配方法的计算量。
薛峰综合基于灰度相关和特征相关算法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最大梯度和灰度相关的两步配接方法。
于乱采用形状模板对模板内图像的边缘点与模板边界的最短距离统计实现特征点匹配。
李文辉提出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OS)的多分辨率算法。
1975年相位相关法由Kuglin和Hines提出,具有场景无关性,能够对纯粹二维平移的图像精确地对齐。
DeCastro和Morandi发现用傅立叶变换确定旋转对齐就像平移对齐一样。
Reddy和Chatterji改进了Decastro的算法,大大减少了需要转换的数量。
张世阳采用了基于2幂子图像的FFT对齐方法,从而减小了FFT的计算量加快图像对齐速度和减小图像间重叠率。
吴飞采用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图像配准算法求取两相邻视频帧之间的配准系数。
基于特征的图像对齐典型的是基于图像几何特征的对齐方法。
几何特征分为低级的
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特征点的嘴卜任曰生成执术的研究
特征,如边、角和高级特征如物体的识别、特征之间的关系。
文(34)通过二维高斯模
糊过滤可以得到一些低级特征模型,如边模型、角模型和顶点模型。
因为角模型提供了
比坐标点更多的信息,文〔35)中基于几何角模型提出了图像对齐算法,文〔36〕中基
于几何点特征优化匹配和文(37)中利用小波变换提取保留边(。
dge一preserving)的视
觉模型进行图像对齐。
基于高级特征的图像对齐利用低级特征之间的关系或者通过识别
出的物体实现对齐。
文(38)利用特征图像关系图进行图像对齐。
而如何选择特征是其
中的关键技术,许多研究人员也在从事这方面的究,如提取特征点算子:Morave。
算子〔3,,、Forstner算子〔‘0,、susan算子〔“,、HarriS算子〔‘,,,sIFT算子〔‘3,等。
边缘检测算
子:Canny算子〔44]、LoG〔46]算子等。
此外用于提高特征点配准精度的算法很多,赵炫利用
概率模型理论精确特征点的匹配〔46]。
胡社教提出利用KLT跟踪算法精确确定角点位置,提高变换矩阵的求解精度〔4v]。
李寒通过引导互匹配及投票过滤方法提高特征点的检测精度〔#8]。
赵辉采用相位相关法进行自动排序的特征角点匹配算法〔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