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作业一、名词解释1、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比较晚的,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

现在仅就美国、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3、教育设计研究:是关于教育项目、过程和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评价的系统的研究它对如何优化教育干涉及更好的理解教与学的洞察是一个极有用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是比较晚的,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

现在仅就美国、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5、学习: 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

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的差异是由于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条件不同。

7、奥苏伯尔的两位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8、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9、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

10、系列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1、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2、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3、情境认知论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14、学习社团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成,有着持续增长的学习力,按照规范、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活动使成员不断充实、发展、超越15、认知学徒制是试图通过起初实践中类似职业学徒制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16、情境支持的教学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17、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8、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9、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0、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21、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22、脚本是使用一种特定的描述性语言23、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24、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25、概念同化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6、、产生式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指人脑中贮存的一系列如果—那么形式表示的规则。

27、产生式系统是人工智能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因此分析产生式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建立问题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

28、概念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9、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和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30、概念形成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31、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32、元认知策略是弗拉维尔(Flave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中文译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

3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4、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35、问题表征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可能他百科有自己的语境,36、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是对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对话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比较。

37、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38、心理定势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39、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0、特殊迁移从学习迁移发生的方式上看,学习迁移又可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41、迁移的产生式理论是思维的适应性控制(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ACT)理论的扩展42、认知结构变量其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知识43、认知发展是人类个体的认知在婴儿至青少年时期中的发展。

44、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45、运算是一种行为,通过已知量的可能的组合,获得新的量。

46、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47、学习准备一般指儿童在接受正规教育以前的身心发展的水平(特别是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48、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49、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50、智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51、场独立性,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52、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局的一般性看法。

53、适应性教学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

54、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55、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56、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某种行为本身,是因为行为本身可以带来成就感57、外源性动机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58、需要层次论最能反映人本质的是人的需要。

59、外部奖励的隐蔽性动机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60、遵从遵照并依从每个人必须遵从老师的教导61、差别能力倾向测评有:文字推理、数字推理、抽象推理、文书速度和准确性、观察能力测试、机械推理、空间关系、判断能力测试、语言使用等。

62、双重编码理论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

63、关联认知负荷是表示处理具体任务时加在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的多维结构64、冗余效应是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生态学理论65、注意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66、教学论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67、习得的性能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68、教学过程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69、教学目标分类学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70、“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理论新它有新的教学目标论以一个广义气“知识”概念解释“狭义知识”“技能”和“习得的智力”。

71、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2、任务分析一般指工作过程中那些相对独立的基本活动单位。

73、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

74、目标导向教学设计是以知识分类为前提,以学习结果所到达的目标为线索,二、填空1、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20世纪初,是实验教育学派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桑代克于1949)年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致包括四大块(1)学生与教师(2)学习理论及应用(3)各种类型的学习过程(4)教学心理。

4、美国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走过的曲折道路可以描述为1)单向道(2)死胡同(3)双向道。

5、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三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学者编著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7、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行为的变化。

8、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9、心理学家一半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2)动作技能领域(3)情感领域。

10、学习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中水平:(1)系列学习(2)派对联想学习(3)自由回忆学习。

11、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应。

12、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是强化原理。

13、从后期的观点来看,桑代克早年所做得饿猫学会逃出迷笼实验,是为条件反应学习实验,猫的行为不必用效果律解释,二是可以用强化原理解释。

14、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图式和脚本。

15、在斯金纳条件反射中,“强化”指学习者实现具备的相关原有知识。

16、人类联想学习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型是(1)系列学习(2)派对联想学习(3)自由回忆学习。

17、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18、在心理学史上艾宾浩斯第一次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联想规律;首次用动物做被试研究动物联想学习的规律。

19、学习的S----R联结观强调学习是艾宾浩斯过程。

与此相对的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顿悟过程。

20、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21、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第一个成分是关系,第二个成分是论题。

22、根据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可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全过程分成新知识习得阶段知识的巩固的转化阶段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三个阶段。

2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或命题网络或图式和脚本表征和储存。

24、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25、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以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方式表征和储存。

26、根据一般与特殊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专业领域和非专业领域两类。

27、加涅将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分成学习者实现具备的相关原有知识、、规则和高级规则四类。

28、概念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上位学习知识的核心成分。

29、智慧技能是指本身的性能。

30、智慧技能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指学习者实现具备的相关原有知识,其外部条件主要是例证与练习的选择与呈现言语指导与反馈。

31、具体概念的学习一般是通过概念的形成方式进行的。

32、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可以用上位学习同化模式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