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
对于一个拟合得好的模型,总体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应该比较接近。
或者说,可以选择总体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的接近程度作为一个评判模型拟合优度的标准。
和 R 统计量根据上述关系,可以用 r2
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
如果模型与样本观测值完全拟合,即(i=1,2,…n)此时模型与样本观测值完全拟合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r 2 不可能等于 1,但该统计量越接近于 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虽然可以增加模型的解释功能,但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用检验拟合优度的统计量必须能够防止这种倾向。
实际应用中,统计量是在对 r 2 进行调整后的 R 2 。
具体表达式为其中(n-k-1)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n-
1)为总体平方和的自由度。
R 越接近于 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3.土地定级中街区的应用 3.1 土地级别划分的基本原理以往土地定级是在计算完成网格分值的基础上,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绘制频率直方图,以频率曲线分布突变处为级间分界,定级单元边界按照以下顺序优先采用:(1)定级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自然线
状地物;(2)铁路;(3)交通道路(具有商业、娱乐等多重作用的道路除外); 2 6
(4)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类型界线;(5)行政区划界线;(6)其他地物。
以网格分值作为土地定级最基本的定级单元,在土地定级范围内划分5-12 个级别,网格是采用 1/4 或 1/16 公里大小面积相等的虚拟网格,覆盖整个定级范围,在划分级别界限时虚拟网格一是不能自动识别上述阻隔物作为土地级别界限,二是会产生在一宗地块内被划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土地级别的不合理现象,对于大中城市来说,以网格分值作为基本定级单元划分级别需要大量的人工识别阻隔物进行级别界限调整,以及数据量处理巨大,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3.2 街区的定义及划分标准“街区”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舶来词汇,是从英文“block”直接翻译过来的,在中国的传统习惯里与之对应的词汇大约是“街坊” 。
在中国的《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街区”一词。
简单来讲,“街区”就是说是以四条街道为边围成的地区。
街区的概念应该与以下几个要点有关: (1)街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河流、绿化带、围墙等边界元素划分的城市区域,一般有其明显的轮廓范围;(2)从形态上和功能上看,街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绝大多数城市都是由一定数目的街区以某些方式组合而成并维持运转的;(3)街区内元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并置关系,而是通过某些关系达到共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元素的向心性关系,即由街区形态中心或功能中心统领街区内元素;(4)街区是市民生活、工作、休闲的基本单元,也是政策法规执行和公众参与的基本单元。
3.3 引入街区作为土地定级单元土地定级中,引入街区作为土地级别划分的基本的定级单元。
定级单元从虚拟网格到最终定级成果划分为三个层次:网格单元、街区单元、土地级别,将土地级别划分落实到街区层面,对土地定级单元的界定如下:网格单元:采用 1/4 或 1/16 公里大小面积相等的虚拟网格单元;街区单元:由城市道路、河流等阻隔性质地物围合成的最小封闭区间,现实状态下的最小定级单元;土地级别:由若干街区组成,现实状态下规模最大的定级单元。
土地定级对街区的划分原则,参照土地定级单元边界划分原则,主要考虑城市道路系统对土地的分割作用,同时加入河流水系、铁路等对地价有明显阻隔作用的地物对不同质量土地的分割作用。
街区边界的划分原则如下:(1)以城市现状铁路和轻轨等
轨道线路、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河流和主要障碍物等作为划分街区的分界线;(2)围合成具有一定规模或某些特定功能的区域(如经济技术开发区边界、规划新城边界、区县行政边界等);(3)尽量与社区行政管理分区一致,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统一奠定基础; 3.4 街区参与土地级别划分以街区单元作为基本的土地定级单元,在土地定级范围内街区范围确定的基础上,以所计算的网格单元综合分值为基础,按照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街区分值,并对街区分值作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划分级别范围,级别范围涵盖完整的街区,一个级别由若干个完整的街区组成。
7
街区分值计算公式: Ek——第 k 街区单元分值 ai——单元格 i 在 k 街区面积占本单元格面积的比重 bi——单元格 i 的综合分值图3 某城市商业用地以街区分值为定级单元绘制的频率直方图 4.结论与讨论本文考虑结合大中城市特点进行土地定级研究工作,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提速大中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城市地价的影响因素也变得更加复杂,用传统的土地定级方法很难全面的平衡一个城市内部土地质量的优劣好坏,因此主要结合大中城市土地定级特点与难点提出定级方法的两种尝试,一种是考虑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中增加地价因子参与土地定级,另一种是提出引入街区作为土地定级单元的初步构想。
多因素定级方法在全国城镇土地定级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该方法利用影响土地质量优劣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因子进行综合性评价,但是单从作用型因素因子综合分值评价很难全面反映当前房地产市场情况下土地空间质量优劣,因此增加标识型地价因子参与综合分值评价划分土地级别可以解决现有定级方法下存在的问题。
同时,从土地级别划分的基本原理入手,在遵循土地级别边界划分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街区概念,作为土地定级基本单元,简化了工作,使得级别划分成果更加合理。
两种方法创新性尝试是在做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上述的问题和困难后,在研究目前《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逐步尝试后所提出,以更好的服务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
该方法更适用于在房地产市场发达,城市发展规模较大,地价影响因素复杂的大中型城市。
8
参考文献〔1〕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编. 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6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 . 〔3〕北京市基准地价研究编委会编. 北京市基准地价研究 2002.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128-129 〔4〕王轩轩. 中国城市的小地块街区模式初探[D].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07: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