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清水江流域水体中氮磷分布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清水江流域水体中氮磷分布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DOI: 10. 13205 / j. hjgc. 201605031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IN QINGSHUI RIVER
HUANG Juan1 ,AN Yan-ling2 ,WU Qi-xin2 (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Karst Environment and Geohazard Preven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03,China)
重安江上两者的质量浓度则表现为枯水期明显高于丰 水期,由此可知重安江的磷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污染。
a—TN; b—NH4+ - N。 —■—丰水期; —△—枯水期。 图 2 清水江流域各采样点及支流氮元素浓度分布 Fig. 2 Variation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Qingshui River
清水江流域 TN 和 NH4+ -N 质量浓度随空间变化 趋势显著,上游和中游相对下游污染较为严重。其中 支流重安江受氮污染最为严重,其丰水期 3 个采样点 的 TN 和 NH4+ -N 的平均值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中 V 类水标准的 3 倍和 1. 5 倍; 枯水期时达到 GB 3838—2002 中 V 类水标准的 5 倍和 2 倍。 2. 3 清水江流域磷元素分布特征
Wj × ( lnxj ) 1. 1826
j =1
j =1
式中: Wj 为指标 j 的归一化权重值,本研究将各指标
视作等权重; EIj 为指标 j 的富营养化评价普适指数; xj为指标 j 的“规范值”。
为了说明流域的富营养化程度,需要采用一系列
的数字对流域的营养状态进行分级,见表 1。
表 1 富营养化程度( EI) 评价标准
于 2013 年 8 月和 2014 年 1 月先后 2 次在清水 江流域 干 流 上 的 兴 仁 镇 断 面 ( 1 号) 、进 凯 里 市 前 ( 2 号) 、凯 里 市 下 游 ( 3 号 ) 、旁 海 ( 4 号 ) 、施 洞 ( 5 号) 、剑河( 6 号) 、柳川( 7 号) 、九秀( 8 号) 、南加 ( 9 号) 、八洋( 10 号) 、封治水库的坝上( 11 号) 与坝 下( 12 号) 、锦屏( 13 号) 、茅坪镇( 14 号) 、远口水库 ( 15 号) 、白市( 16 号) 、翁洞( 17 号) 以及所有的支流 采集样品,具体采样位置如图 1 所示。样品采集后用 硫酸酸化保存,2 d 内运回实验室完成分析。采样前 采用便携式多参数测试仪( 德国 WTW) 现场测定水 体温度( T) 、溶解氧( DO) 、pH 等参数。总氮( TN) 、 氨氮( NH4+ -N) 、总磷( TP) 、可溶性正磷酸盐( PO34 - -P) 、 高锰酸盐指数( COD) 均是在室内按照《水和废水监 测分析方法》[13]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监测与评价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Assessment
143
清水江流域水体中氮磷分布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黄 娟1 安艳玲2 吴起鑫2
( 1. 贵州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 2. 贵州大学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3)
摘要: 于 2013 年 8 月和 2014 年 1 月先后 2 次在清水江流域进行水质监测,阐述了清水江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清水江流域氮、磷污染严重,ρ ( TN) 的平均值为 2. 08 mg / L,ρ ( TP) 为 0. 80 mg / L( ( PO34 - -P) 占 77% ) 。流域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下游氮元素的浓度明显比上游和中游低,磷元素则表 现为在中游最高。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清水江流域总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清水江流域 N / P 比例关系显示干流 上旁海( 4 号) 到南加( 9 号) 之间的河段以及支流重安江和卡龙河表现为氮限制,干流上的其他河段和支流表现为磷 限制。 关键词: 清水江; 氮; 磷; 富营养化
量浓度无论是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低于国家的 I 类
水标准( 15 mg / L) ,说 明 清 水 江 流 域 受 有 机 物 的 污
染较小。
表 2 清水江流域水体理化性质
Table 2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in Qingshui River
监测与评价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Assessment
145
的兴仁镇断面( 1 号) 到施洞( 5 号) 之间的水体表现 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说明此河段的 NH4+ -N 以点源 污染为主,事实上此河段流径都匀、凯里等城市区域,
城镇 和 生 活 污 水 的 排 放 是 其 主 要 的 点 源 污 染 来源[16]。
0引言 前人的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经济
快速发展,我国大河流域的氮、磷营养盐的含量有逐 渐升高的趋势[1-3]。虽然河流的富营养化程度不如湖 泊、水库等缓流水体严重[4-5],但是营养盐含量的升高 会增加河流富营养化风险,因此河流的富营养化也是
* 贵州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 黔科合 SY 字[2013]3133) ; 贵州省科 技厅项目( 黔科合计 Z 字( 2012) 4012) ;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黔科合 J 字[2013]2130 号) ; 贵州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Z045015) 。 收稿日期: 2015 - 09 - 10
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6-7]。 清水江流域是贵州省的第二大河,位于贵州省东
南部,地 处 云 贵 高 原 向 湘 贵 丘 陵 地 过 渡 的 斜 坡 地 带[8]。清水江 流 经 的 福 泉 市、都 匀 市 和 凯 里 市 分 布 了大量的磷化工和化肥企业,导致其氮、磷营养盐的 质量浓度急剧上升。近几年已有部分学者运用模糊 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污染指数法对清水江流域水 体污染做出研究,但其研究范围仅局限于清水江流域 已有的几个监测断面,从全流域的角度讨论水体中氮 磷营养盐的富营养化风险鲜见研究。本研究通过对
环境工程
144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清水江流域 的 氮、磷 营 养 盐 的 时 空 变 化 特 征 进 行 分 析,运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探讨清水江流 域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以期为该流域的水污染治理 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清水江流域是长江流域洞庭湖沅水水系上游主 流河段,地处东经 105°15'—109°50',北纬 26°10'— 27 °15 '[8],发源于 贵 州 贵 定 县 南 斗 篷 山,自 西 向 东 流 经贵定、都匀、丹寨、麻江、凯里等城镇,于天柱县的翁 洞镇入湖南境内,在托口镇与渠水汇合后称为沅江[8]。 清水江流域全长 459 km,流域面积为 17 517 km2[9-10], 主要支流有重安江、巴拉河、太拥河、乌下河、鹿洞河、 亮江、鉴江等。河源至重安江汇口为上游,集水面积 2 763 km2 ; 下至锦屏六洞河汇口为中游; 锦屏下至贵 州—湖南省界为下游[11-12]。 1.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时期
pH
ρ( DO) / ( mg·L - 1 ) ρ( COD) / ( mg·L -1 )
枯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平均值 7. 87 8. 02 9. 34 7. 05 7. 69 4. 37
国家标准值 6 ~ 9 6 ~ 9 I 类 II 类 I 类
I类
2. 2 清水江流域氮元素分布特征 由图 2 可知: 清水江流域 TN 浓 度 年 平 均 值 为
图 1 流域采样点分布 Fig. 1 Sampling locatiபைடு நூலகம்ns of study area
1. 3 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
本研究主要采用广泛应用于我国湖泊、水库和河 流的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法[14]对清水江流域富营
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其主要计算公式见下:
n
n
∑ ∑ EI =
Wj × EIj = 10. 77 ×
2. 36 mg / L,超过 GB 3838—200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中的 V 类水标准。在时间分布上看,干流上 TN 浓度丰水期略高于枯水期,说明清水江流域总氮 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而丰水期较枯水期高 的主要原因在于丰水期降水量增多,冲刷土壤中积累 的营养盐,也可能冲击河底沉积物,使已经沉淀的沉 积物中的营养盐又再度释放出来[15]。在支流重安江 上则明显表现为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说明重安江 有点源污染的贡献。NH4+ - N 则在位于上游和中游
2. 1 清水江流域水体理化性质
由表 2 可知: 清水江流域 pH 值在国家地表水
标准值范 围 内。DO 浓 度 枯 水 期 较 丰 水 期 高,这 可
能是由 于 枯 水 期 时 水 温 较 低,使 水 体 中 水 生 生 物
( 藻类,微生物等耗 氧 生 物) 的 活 动 受 到 抑 制,导 致
枯水期 时 水 体 中 的 DO 保 持 在 较 高 值。COD 的 质
Table 1 The criteria of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营养程度 贫营养 中营养 富营养 重富营养 极富营养 分级标准 ≤20 20 ~ 39. 42 39. 42 ~ 61. 29 61. 29 ~ 76. 28 76. 28 ~ 99.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