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低能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二、推荐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推荐要求。
该项目围绕我国重大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在国家863计划和三部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下,立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产品结构方案、智能能量管理及驾驶品质控制、电池管理系统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均有重大原始创新和突破,获得51项发明专利授权(包括3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能效的全面超越、驾驶性能的高品质和运行的安全可靠;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乘用车领域长期跟随国外技术的局面,实现了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6年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权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交通运输学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战略举措,也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下简称PHEV)结合了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竞相研发和推广的车型。
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此领域长期跟随国外技术的局面,该项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产品结构方案,实现了能效的全面超越、驾驶性能的高品质和运行的安全可靠。
主要创新点如下:1.机电耦合装置是决定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基础。
首次提出串并联构型机电耦合电驱变速箱(以下简称EDU)技术,不同于日本丰田、德国大众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机电耦合方案,通过同轴布置双电机、双离合器、同步器变速,实现发动机、ISG电机和驱动电机3个动力源的自由组合,具备最佳转矩协同和解耦特性,获得了3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的能量管理开发的PHEV产品能耗低于丰田普锐斯Ⅲ、本田雅阁9、大众高尔夫GTE等国际代表性PHEV产品。
2.混合动力系统多状态的平滑切换是决定整车驾驶品质的关键。
通过多阶段同步器退挡与进挡控制、3个动力源转速协调控制和转矩恢复控制、以及同步器与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控制等控制策略,实现了PHEV整车精准平顺的档位切换,以及纯电、串/并联混合驱动等模式的智能选择与切换,满足了客户对新能源汽车驾驶乐趣和舒适性的需求。
3.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大批量推广应用的瓶颈。
通过自主开发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并使用智能多重的电芯均衡和电池动态缓冲管理等10项新技术,实现了上汽PHEV电池包与整车同寿命,具备IP67防护等级以及-30℃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性能,通过了美国UL2580安全认证。
保证上汽PHEV 产品大规模推广应用无安全隐患。
该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1项(含3项美国、欧洲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8项,专著1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行业专家评审意见认为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出具了上汽PHEV与国内外核心竞品的试验报告,结果为:荣威e550、ei6 PHEV NEDC综合能耗(油耗+电耗)折合后综合碳排放指标分别是100.9g/km、95.8g/km,比国外核心竞品普锐斯Ⅲ、雅阁9、高尔夫GTE PHEV的综合碳排放低2.98%以上。
荣威e550 PHEV通过2016年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的极寒环境(-35℃)性能挑战,获得2015年第二届轩辕奖可持续发展技术奖,在2014年第12届米其林必比登新能源国际汽车挑战赛荣获混合动力组总分第一。
截止2016年底,上汽荣威e550、e950 PHEV累计实现销售31650辆,创造47.9亿元新增销售额和6.1亿元新增利润。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的一个典范,获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四、客观评价1.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主要参数的对比结果1)能耗对比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出具上汽荣威e550、ei6 PHEV与核心竞品能耗对比的试验报告:上汽PHEV在NEDC全工况范围的效率最高(综合碳排放值最低),比国外核心竞品普锐斯Ⅲ、雅阁9、高尔夫GTE PHEV 的综合碳排放低2.98%以上(表1&表2)。
注:普锐斯Ⅲ和雅阁9代PHEV因国内无样车,用其官网数据;其余均用真实样车按国家标准(GB/T 19753-2013)进行检测和评判。
2)驾驶品质对比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出具上汽荣威ei6 PHEV与核心竞品驾驶品质及换挡平顺性主观评价对比试验报告:搭载EDU的荣威ei6 PHEV 整车驾驶品质及换挡平顺性优于马瑞利AMT的雪佛兰赛欧Ⅲ轿车,与搭载6AT自动变速箱的中高级轿车荣威950相当。
3)动力电池耐久性测试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出具上汽荣威e550 PHEV行驶里程超过20万km的电池包试验报告:动力电池衰减小,安全可靠。
2.技术评价证明1)国内同行评价2016年12月1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低能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评审会,专家组认可项目研发串并联构型机电耦合电驱变速箱具有独创性,具备充分转矩协同和最佳解耦能力;并通过匹配独特的PHEV智能控制软件,开发了高性能、低能耗的PHEV产品;实现PHEV 整车精准平顺的档位切换和纯电、串/并联混合驱动等模式的智能选择与切换,驾驶品质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中高级轿车相当,解决传统的AMT结构换挡平顺性难题;突破了电池管理系统、模块化成组和高压安全等动力电池研发和制造的核心技术,开发了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和寿命耐久的动力电池产品,通过美国UL机构的安全测试认证;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在上汽PHEV多平台车型,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项目验收意见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上海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新型整车技术研发》(2008AA11A144),2012年6月通过项目验收。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三部委)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上汽荣威550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开发项目》,2016年5月通过项目验收。
3)国内外比赛获奖上汽荣威e550 PHEV在2014年11月11日于成都举办的第12届米其林必比登国际挑战赛上,与宝马、戴姆勒、PSA等国际品牌强手如林的新能源车型竞争中,荣获混合动力组总分第一。
上汽荣威e550 PHEV获2015年第二届轩辕奖可持续发展技术奖。
通过2016年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的极寒环境(-35℃)性能挑战。
4)获国际认证上汽PHEV整车控制策略与软件开发2012年获得A-SPICE Ⅱ认证。
上汽新能源汽车三电开发2016年获得ISO26262流程认证证书。
荣威e550动力电池于2013年10月获得美国UL2580安全认证。
荣威e950动力电池于2015年10月获得美国UL2580安全认证。
3.产品定型试验报告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出具的e550、e950、eRX5和ei6 PHEV 产品定型试验报告清单。
4.专利证书US 8,727,939 B2、ZL200910199960.4和ZL201010224789.0等51项发明专利授权。
5.水平检索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水平检索报告。
6.用户评价法兴华宝汽车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出具的用户使用证明:上汽荣威e550 PHEV续驶里程长、动力充足、易于操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稳定可靠。
五、推广应用情况该项目已在上汽荣威、名爵A级、B级轿车和SUV车型上应用。
1.上汽PHEV系统已开发车型截止2016年底,上汽已累计完成PHEV整车销售31650辆,其中:首款应用车型上汽荣威e550 PHEV于2013年11月正式上市,2014年1~12月销售2735辆。
2015年1~12月销售10710辆。
2016年1~12月销售14874辆。
第二款应用车型上汽荣威e950 PHEV于2016年4月正式上市,2016年4~12月销售3331辆。
第三款应用车型上汽荣威eRX5 PHEV于2016年12月正式上市。
第四款应用车型上汽荣威ei6 PHEV于2016年11月取得公告,即将于2017年3月正式上市。
第五款应用车型上汽名爵某车型将于2017年下半年上市。
上汽荣威eRX5、ei6 PHEV也是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型。
2.发展应用前景该项目将应用到上汽全系列车型。
上汽PHEV整车2017年计划销售8万辆,计划2017~2020年销售PHEV突破50万辆。
将对上汽外企业配套销售,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完成该项目的开发。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和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都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2016年实现整车销售648.89万辆,连续11年保持国内车企销量冠军,并以1067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12次入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排名第46位。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承担着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含荣威、名爵)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2016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突破32万辆,同比增长89%,增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家五部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上汽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整车产品研发。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5亿元,负责上汽新能源乘用车“三电”技术(电驱EDU+电控HCU +电池ESS)的产品研发,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技术力量。
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是首家进入国家电池推荐目录的系统级电池供应商;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变速器公司,负责制造EDU;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电子公司,负责制造电机、电机控制器和混合动力整车控制器。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1.王晓秋(第1完成人):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是项目总负责人,对项目创新点1、2做出创造性贡献。
负责制定项目总体研发思路和技术路线,确定技术方案,并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