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SNL/QR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学生姓名陈彬班级 06生物技术及应用(1)班学号 061401119指导教师刘远完成日期 2009-6-4成绩评议答辩小组评议意见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陈彬(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06生物技术及应用1班)主题:中国入世后,中国企业管理软件面临国际与国内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特别外国的几大软件巨头。

如何迎接双重挑战,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文意图从分析国内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与个性运作模式为出发点,就对公司企业管理软件营销与服务了解的角度,发展开拓思路,探索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企业管理软件;运作模式;发展China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s developmentchenbinAbstrac t: After China is WTO entry, China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 faced wi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ormidable market competition pressure, special foreign several big software giant. How to meet the dual challenges, is suspends in front of them the realistic question. This article intention from the analysis domestic management software'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individuality operation pattern is a starting point, to the company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 marketing and the service understanding's angle development mentality, explores China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s development, and arouses the widespread interest and the discussionKey words: Business management software; Operation pattern; Development目录引言 (9)1.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 (9)2.企业管理软件的成长过程 (9)3.企业管理软件的个性运作 (10)3.1企业管理软件的个性化 (11)3.2对企业管理软件个性化的认识 (11)3.3对企业管理软件个性化的建议 (11)3.4例举企业管理软件的个性化 (11)4企业管理软件的运作模式 (11)5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3)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企业管理软件业也发展迅速。

我在公司与国家税务局合作,创建的金税工程,生产的金税开票软件系统深入各个企业,附带的企业管理软件AISONO A6,互联网时代的财税一体化软件,全面的规划了企业管理。

公司提供软件应用的培训,公司还与联想公司合作生产税控电脑,所以公司也做电脑行业,最主要的是公司对服务的重视,就在常州的分公司设有100多位专业服务人员,覆盖常州四万多个企业,划分了5个区,软件硬件损坏,随时电话通知赶往修复。

本着服务第一的宗旨,一直广受企业好评。

一、我国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管理软件业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这样一个对知识产权认识还不充分,市场经济规则还不健全的环境下,企业管理软件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

下面通过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分析来了解一下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

归纳起来,我认为中国的企业信息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三次浪潮,目前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早期。

第一阶段:从1983年到1991年。

企业开始在管理上使用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功能有限。

计算机主要应用于计算,文字处理等简单事务,各企业购买计算机经常作为一个摆设。

这一阶段信息化应用的目的性很盲目,计算机到底能为企业做什么,大家还不是十分清楚。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9年,计算机在企事业单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开始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第一次浪潮。

1992年以后,计算机的性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价格也开始大幅度下降,Windows操作系统更为简便。

计算机首先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取得突破。

它们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次浪潮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一阶段为以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广大管理人员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化的实在的好处。

第三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

这一阶段是信息化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改造与提升的阶段。

虽然有些单位在财务电算化开始后就已经进行,但是是在这一时期才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或者主推者是ERP系统的应用,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中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与国际企事业单位接轨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06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产生背景如下。

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的作用巨大,企业生产力因为信息化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人们也在思考,人作为万物的主宰,有没有可能将信息化运用到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信息化能否帮助人们带来工作的快乐感,信息化能否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卓越,信息化能否让人们在更自由的时空中行事,信息化能否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控制欲。

二、企业管理软件成长的过程有人说,回顾中国管理软件的前进脚印,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财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第二阶段:部门级信息化(SCM、HR、CRM等)第三阶段:企业级信息化(ERP)目前企业信息化现状主要是前三个阶段尤其是后两个阶段的并列式混合发展,反映了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保持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目标螺旋式稳步发展的特点三、企业管理软件的个性运作1、企业管理软件的个性化1.1管理软件的灵活适合个性化是ERP的最高境界,综观商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无一不是在朝着这个境界逼近。

1.2从软件技术的方面,主机,客户/服务,B/S的瘦客户端,主线平台技术等,力使软件从架构上适用灵活的个性化。

1.3从编程的语言上,组件化,高配置,跨平台上也适得管理软件从屏幕和流程都可以随需而变。

1.4业务上,我们从制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可以看到个性化的追求一直在孜孜不倦。

如同制造业,就是从单件制造,批量制造,批量定制。

2、对企业管理个性化的认识2.1 我们国内的管理软件的发展实际上也经历了从软件的自己个性化开发,到财务经销存的通用软件,管理软件行业化直到追求个性化。

2.1 我们现在提出个性化管理软件,必须清醒了解达到“个性化”的难度,这个“个性化”是在标准化和更先进的技术支撑,丰富的经过验证的行业管理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来实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是可以适应未来发展的个性化。

2.3 如果我们在管理水平上分不清流程的优劣,在管理软件上,还没有实现客户基本的管理的功能(如一些管理公理),在软件技术(语言和架构)上还没有达游刃有余,个性化可能又是一个概念。

但不管怎样,我们经过二十几年的信息化实践,已经在考虑软件的柔性化。

并且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2.4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软件要达到个性化是需要我们巨大的投入,无论在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新技术的研究,行业客户的需求,还是我们软件业,管理界,咨询业使用的客户都需要共同努力。

但一旦我们成功实现了某个行业软件的个性化,那么,回报也将是巨大的。

3. 对企业管理软件个性化的建议3.1管理软件市场历来跟从它的目标客户-企业的发展而变化的,似乎每一次的信息化诱导总是受到企业发展的抵制。

我们的管理软件企业过于强调推广一些什么东西给我们的客户了,而客户的真正需求和发展趋势却是管理软件厂商所不关注的。

所以对企业管理软件3.2对于国内的企业,存在不同的因素,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大型企业应用和中端、中低端应用市场。

对于同一个规模市场,比如中端应用市场,由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体现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因为管理软件的特殊性,它一定是体现企业的管理需求的,因此大型企业的管理可能还是在粗放型,而一个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可能已经很精细化了,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3.3但是,好像这种言论似乎会推导出管理软件一定要个性化。

不是的,对于应用简单的、规模大的而且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的企业,还是建议上标准管理软件,走过第一个过渡阶段;而经历过信息化洗礼或者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的企业,是可以从自己的管理需求出发,基于标准软件平台进行客户化,建立一个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的管理系统。

3.4例举企业管理软件的个性化就拿公司的A6软件来看,要成为最有效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必须与它们支持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所谓的个性化,落实到项目中就是客户化。

客户化是将A6软件符合业务流程的一种方法,但是实现并非轻松的事情。

管理软件企业应用方便,好用。

这是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智慧的结晶。

公司的服务有一个完善的个性化系统按常州的各个区划分片区,即十几个维护人员负责一个片区,几千家企业的管理软件的维修。

服务涉及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

公司接到企业的报修电话,派单给专区的维护人员,硬件损坏的维护服务,维护人员携带硬件设施上门更换。

软件损坏的维护服务,公司人员上门重新安装软件。

公司实行永久性服务。

只要交纳一定的服务费,就可享受全年维护四、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运作模式展望管理软件的未来,首先需要弄清楚企业业务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业务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能力转化系统,或者说,企业就是一个或一组“转化”能力。

这样一个业务系统一定是具体的、特定的。

严格说来,没有一个企业的业务系统与另一个企业的业务系统是等同的。

企业的信息系统对应业务系统来说,具有附生性,是一种共变、依赖关系。

管理软件曾经在优化大量生产方式的同时窒息了其进化的生机,和谐生产方式的兴起则必须建立在与之附生、共变和依赖的信息系统之上。

和谐生产方式,本质上是通过一个供应链网络来履行订单。

它需要通过一个管理信息平台来实现对信息和关系的管理。

当接到客户的订单时,信息平台所做的事情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根据产品特性和交货期,进行最佳资源组合,设计出最适宜的供应链来满足客户需要,在此过程中,还担当起确保订单按期执行的协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