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违法合同无效之后的返还财产请求权

违法合同无效之后的返还财产请求权

违法合同无效之后的返还财产请求权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违法合同,总是有人试图打法律的擦边球,这样的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已履行而造成的财产转移应当如何处理?对于违法合同,应当根据个案的情况判断其是否无效;在判断为无效合同之后,已给付的财产以不得要求返还为原则,以允许返还财产为例外。

【关键词】违法合同;无效;财产返还;财产不返还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违法的合同,例如赌博、不道德服务合同、为维持不正当同居关系的赠与合同、某些阴阳合同等等,违法合同一词随处可见,对于这些合同,再确认其无效后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其因履行合同而已转移的财产能否请求返还?一、关于财产返还请求权

在确认合同违法并无效后,当事人最关心的莫不是关于财产的问题。若在明知合同违法,还签订并履行合同,那该当事人是否还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允许其请求返还财产?若允许,则明显违反了这样一句法彦“任何人不得以其恶行主张权利”。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一)现行关于无效合同之返还财产规定的不足

我国现行法律有关无效合同的规定有:《民法通则》第58条、第61条;《合同法》第52条、第58条、第59条。其中,关于合同无效后已给付财产的处理,主要是《民法通则》第61条:“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地责任。双方恶意串通,事实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以及,《合同法》第58条:“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第59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也就是说,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后,已给付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收归国有。那么这两种方式到底适不适合运用于违法合同呢?

1.返还财产并不适合运用于违法合同

返还财产并不是无效合同制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救济的手段。但是,当合同双方当事人明知合同是违反的,仍旧签订该合同并履行之,就是意图摆脱法律的秩序而谋求不正当利益,可以说其已经将自身置于法律秩序或道德秩序之外了;然后双方产生纠纷,给付方未得到非法利益或者其非发动机未获得满足,又意图以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为由寻求法律的帮助。这样的诉求显然不应当得到支持,否则就是对诉权的滥用,也是对社会公正的践踏。因而,返还财产作为无效合同的救济手段,也不应当得到支持。

2.收缴也不合适运用于违法合同

对于“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法律还规定了“收归国有”的责任方式。这一方式也不适合运用于违法合同无效制度中:第一,若违法合同当事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首先,“国家利益”一词很难界定其范围,极容易造成以“国家利益”为名,行侵犯私权利、干涉私权自治的情形;

其次,收缴,这实际上是一种行政责任(在违反行政规范时)、刑事责任(在违反刑事法律规范时)或其他责任(在违反其他法律规范时),若将该责任规定在民事法律中,是国家权力对民事领域的干涉,同时也会造成混淆。例如,曾有报道,某甲因家人涉嫌犯罪,为帮家人逃避罪责而交给某乙1万元,用于行贿。后因家人未能逃避罪责而向某乙索取该1万元。法院做出了没收某甲交给某乙用于行赌的1万元,某乙不返还某甲1万元现金的民事判决。该案件中,行贿涉及的明显是刑事的问题,不应当由民事判决来解决,而正是“收缴”这一方法,造成了混淆和法律冲突。

第二,若违法合同当事人损害了集体、第三人的利益,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应分别处理。如果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对集体、第三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失,那么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法律关系,当事人与承受损失的集体或第三人之间存在损害赔偿法律关系,集体成员或者第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或者放弃求偿权,而不应由法院越俎代庖,在同一诉讼中,强制性的没收财产并返还集体或第三人。

因而,收缴这一责任形式,并不适合作为民事责任运用于违法合同中。(二)以否定返还财产请求权为原则

许多国家对于违反强制性规范和违反公序良俗的给付在立法上都有不予返还的规定。该规则源于罗马法。“当实行给付或允诺是为了他人不实施不道德的和不合法的行为时,可提起‘因受讹诈的要求返还之诉’。如果该债因的可耻性不仅与接受给付方有关,而且同给付方也有关,则不能提起这种要求给付之诉。在这种情况下,被给付标的的占有者获胜。”[1]

意大利民法明文规定违背善良风俗的给付不得索回;法国民法判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大家都较为熟悉的购买用于开妓院房屋的案例,在双方明知的情况下,购买用于开设妓院的房屋并已支付价款的买受人无权要求对方返还价款,出卖方也无权重新获取对出卖物的支配权。[2]

这一规则同样也适合运用于违法合同无效后的财产处理问题中。

否定违法合同中给付人的返还财产请求权,是一种消极的制裁方式,其目的在于惩罚给付人,但绝非保护受领人。虽然受领人貌似摆脱了民事责任,但并不是说受领人不会受到任何处罚,若该违法合同触犯了行政、刑事或其他法律法规,仍旧要承受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或其他责任。或许,在具体个案中,因为“违法合同不予财产返还”的规则的运用,有的受领人可能安然享有给付人的给付,造成个案的不公正。但是,在违法合同中,哪一方不得要求返还均可能使偶然的,也就是说一个违法合同中的给付人,有可能是另一个违法合同中的受领人,该规则的适用给违法合同造成了不安定性,从而是当事人对违法合同产生不安全感,进而预防、阻止当事人订立不发合同,最终追求的效果这一规则无适用的场合。

总之,“当不允许实施可耻行为的当事人请求返还财产的原则被适用时,其结果是违反道德和社会利益的。但这一原则之所以明确地被人们所接受,就一般的意义而言,正是为了使实际生活中不存在适用这一原则的场合”,“让那些家伙自作自受吧”。[3](三)以肯定返还财产请求权为例外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违法合同无效后,给付方都不的要求返还财产,存在例外情况。

第一,若违法合同属于单方违法,且仅受领方违法而给付方不违法时,给付方可以请求返还财产。第二,非同等过错例外规则,在寻求恢复原状救济的一方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间不存在同等过错时,不法原因给付得请求返还。[4]也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