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数学方向作者应按以下格式对投稿稿件进行规范,最好使用word2003版本,使用2007版本的保存格式务必用兼容word2003版本的格式保存,以便编辑后期处理。
(建议作者在做此项工作时将word软件中显示比例根据显示器屏幕宽度尽量调大,以便能更好地看出格式的改动情况,此功能一般在工具栏上有显示)。
基本格式如下:论文标题(黑体,小二,居中对齐)注1空一行后为姓名部分姓名(楷体_GB2312,五号,居中对齐)注2(工作单位)(宋体,小五,居中对齐)注3空一行后为摘要部分摘要(小五,两端对齐)注4关键词(小五,两端对齐)注4中图分类号:(小五,两端对齐)注4空一行后为正文部分正文注5(主要文字五号,两端对齐)参考文献:(小五,两端对齐)注6English title(Times New Roman,小三,正体,加粗,居中对齐)注7空一行后为姓名部分Author’s name(Times New Roman,小四,正体,居中对齐)注8(author’s address)(Times New Roman,小五,正体,居中对齐)注9Abstract:(小五,正体,两端对齐)注10Key words:(小五,正体,两端对齐)注10注1: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word“工具”栏中“字数统计”结果为准),如超过请简化,实在无法做到时可采用加副标题方式(其中破折号用宋体,文字用仿宋_GB2312,三号,居中对齐),如下例: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以重庆旅游品牌为例但标题中有英文字母的,一概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注2:1)中文姓名为两个字的,中间空开一个汉字(或两个英文字母)间隔(小技巧:作者可点击word工具栏中“工具”选项,在下拉菜单中找到“选项(O)…”点击后在“视图”栏中找到“格式标记”,在“全部(L)”前打勾,确认后退出,则文字之间的空格将以虚点表示,便于作者掌握空开距离),如“张X”。
2)如果论文只有一个作者时,该作者姓名为三个字的,则三个字间空一格英文字母间隔,如“张 X X”。
3)一篇文章有多个作者的,每个作者后须有一个英文逗号隔开,并空出一格英文字母,如“张XX, 李X, 王XX”。
4)表示作者单位引用的数字上标部分,如果一个作者有多个单位则上标数字间用英文逗号隔开,如“张XX1,2, 李X1,2,3, 王XX3,4”。
注3:工作单位按一级单位名称、二级单位名称、二级单位下属单位名称顺序排列,之后为一级单位所在城市和省名(所在城市为省会则省略省名),最后为邮编。
如有多个工作单位的,则按作者意愿..编号排列(作者需如同重视作者排名一样重视工作单位顺序排列!单位和作者排名请在规范稿件时就应排好,其后我刊将不允许再调整排名顺序),每个单位前均加数字编号,各单位信息间用分号隔开。
如多个工作单位的一级单位名称相同二级单位名称不同的,则除第一个工作单位需写一级单位名称外,后续的则可省略一级单位名称以及所在城市和邮编。
例如:(1.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 生命科学学院进化生理与行为学实验室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3.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贵州都匀 558000)。
注意工作单位部分中所用标点为英文标点。
注4:1)“摘要:”为黑体小五,摘要内文字汉字为宋体小五,英文和数字以及数学运算符等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
无论是研究性论文还是综述性论文,其摘要应按照报道性摘要写法进行写作,要有研究目的(综述性论文可以为研究背景分析)、研究方法(综述性可略去此部分)、研究结果(需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简洁明晰地罗列出来,不能有含糊或模棱两可的指示性语句,综述性论文的研究结果一般为所综述的研究领域目前的主要进展、动向和研究结果,也需扼要列出),研究结论(研究性论文需在此部分列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即研究结果的学科意义或是研究需要改进之处,或者研究结果的推论;综述性论文的此部分则为所综述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法),中文摘要应不少于250字。
2)“关键词:”为黑体小五,其后的关键词汉字为宋体小五,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
关键词为文章研究内容的提示词,部分词语可直接来自于标题,但不完全源于标题,主要来源于文章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中图分类号:”为黑体小五,其后的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
中图分类号反映了文章研究在中国图书馆分类系统所在领域,具体而言即文章涉及到的研究领域,越细分越好,某些细分研究领域在中图分类法中无明确编号的,可用上一级领域的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可直接查询《中图分类法》一书(目前为第五版),也可直接上网查询,较好用的网址如/Web/ztfl.htm。
4)有关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的具体范例如下(红字为编辑的评语,作者规范稿件时勿写上):摘要:考察我国特有暖水性伏击取食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重复运动能力,检验力竭运动后的恢复状态是否对下一次力竭运动代谢恢复过程产生影响(研究目的)。
实验仪器采用自制流水式呼吸仪,专利号ZL 200520010481.0;选用的南方鲇幼鱼体重为17.64~48.21 g,n=40;在(25.0±1.0)℃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时间间隔,即10 min重复3次、30 min 重复2次和24 h重复2次下,重复力竭性运动(驱赶至力竭)后南方鲇幼鱼的耗氧率(V O2)恢复过程(研究方法)。
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幼鱼静止耗氧率(V O2rest)为(2.39±0.13)~(2.83±0.31)mg·min-1·kg-1,耗氧率峰值(V O2peak)为(8.36±0.26)~(10.39±0.44)mg·min-1·kg-1,运动后过量耗氧(EPOC)总量为(66.31±6.37)~(88.89±4.61)mg·kg-1;力竭运动后20~30 min耗氧率可达一稳定状态,经24 h恢复回落到运动前水平;无论间隔时间长短,各处理组第二次力竭运动均导致恢复速率的显著增加(p<0.05),但耗氧峰值和恢复过程的过量耗氧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果)。
研究提示力竭性运动能诱导出南方鲇幼鱼的最大耗氧率(研究结论)。
关键词:力竭运动;过量耗氧;南方鲇(反映了该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项目和研究对象)中图分类号:Q955(动物生理学领域的中图分类号)注5:1)正文中非标题的中文和标点采用宋体五号,英文、数字运算符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
2)正文中采用三级标题格式,具体格式如下:1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段落行距为上下各空0.5行)1.1 二级标题(黑体五号)1.1.1 三级标题正文文字(楷体_GB2312,五号,其后空两格紧跟正文文字)如三级标题下还需列标题,则用“1)”、“2)”、…。
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引言部分无需加一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只从论文的研究方法或者研究地概况部分开始使用。
3)正文中表格排通栏或者半栏,采用三线表形式,典型格式如下:表1 XXXX (黑体,小五,居中)Tab. 1 XXXXXX (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项目栏(小五)表身(小五)注:XXXXXXX。
(六号)注意表中项目栏的项目有单位的,写法为“项目名/单位”,如:“体质量/kg”、“转速/(r·min-1)”。
另外表身中无数字栏表示需遵循以下规则:空白表示该项未测或无此项,“-”或“…”表示该项未发现,“0”表示实测结果为0。
4)插图要求图片清晰(坐标图要求坐标线粗细合适),大小合适。
图片中的文字和图注均为六号,图题名为小五号,典型格式如下:图片(图中文字六号)注:XXXXXXX。
(六号)图1 XXXXXXX (黑体,小五,居中)Fig. 1 XXXXXXXX (Times New Roman,小五,居中) 坐标图中的纵横坐标标目格式同表中项目名格式,如某图为转速与酶活力的关系,则横坐标标目为“转速/(r·min-1)”,纵坐标标目为“酶活力/(U·mg-1)5)无论表和图均需放在正文引用处的后方,如正文某段话提到如表X、图X所示,则表X、图X必须放到该段话的后方。
6)生物类论文特别注意正文中凡提到生物名称及分类信息时,需提供有关拉丁学名(注意种和属的拉丁名均为斜体),但只需出现一次,再次出现该生物名称时不再列出拉丁学名。
有关基因、蛋白方面的论文在文中区分基因和蛋白的方式:表示基因时要写作“XX基因”(XX为斜体),表示蛋白时则写为“XX蛋白”(XX 为正体),以免混淆。
7)文中表示变量的字母一律为斜体,如“Y=X+Z”、“体质量(W)”;表示矩阵名称的用黑斜体,如“矩阵R”。
8)文中数字超过三位数的要标出千分空,如:2 745.462 3。
用“~”表示数量范围,如20~30;但年份范围用“—”,如1997—2008。
数值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与数值间空出一格距离。
在一组数值均使用同一单位时,仅最后一个数值使用单位,如1、2、4、8 kg;如果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差)”的,格式为“(平均值±标准误(差))单位”,如“(6.2±1.0) mm”。
注6: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被引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编号必须由小到大,不能编号大的文献首先出现位置超过编号小的文献;但在文中反被引的文献不用另外编号再次列出,仍然继续使用原来编号。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按照国标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见附件)进行,但我刊部分格式与之不同:1)英文姓名中作者姓的英文字母和文献名仅首字母大写即可(文献名中某些专业词汇写法的不受此规则影响);2)参考文献中均采用英文标点且标点后均不加空格。
此外文中中文参考文献均需翻译成英文,列在对应中文参考文献下方。
具体格式如下例:参考文献:[1] 邓涛,陈功锡,张代贵,等.吉首蒲儿根的繁殖生态学特性及其濒危成因[J].生态学报,2011,31(15):4318-4326.Deng T,Chen G X,Zhang D G,et al.The reproductiv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nosenecio jishouensis(Compositae) and itsendangerment mechanism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31(15):4318-4326.[2] 陈启瑬.淡水鱼类寄生壶形科(Urceolariidae)纤毛虫三新种的描述及科分类问题的讨论[C]//中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论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Chen Q L.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ciliate (Urceolariidae) parasitzed freshwater fishes,with classification of Family Urceolariidae[C]//Parasitic organisms of freshwater fish of China.Beijing:Agriculture Publishing House,1984.[3] Gorsevski P V,Jankowski P.An optimized solution of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analysis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using fuzzy sets and Kalman filter[J].Computers & Geosciences,2010,36(8):1005-1020.(注意:三个作者以上才能使用“等”和“et al”,三个或三个作者以下则需全部列出作者姓名;期刊类文献应将文献的卷号和期号著录完整)注7:英文标题目应与中文标题内容相对应,不应出现与中文标题不同或中文标题中没有的内容,英文题目的副标题与正标题之间不使用破折号,而用冒号表示,且副标题也不需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