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险
一、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风险
物流市场进入门槛低,物流企业多不胜数,但集约化远未形成。
随着外资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和国有企业转型成功,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惨烈,众多民营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在整个转型阶段,外部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复杂,油价的不稳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部分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恐将难以保持。
二、法律法规政策性风险
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
物流行业在运输、包装、回收、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环境保护监管日趋严格,交通部发布《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倡导绿色物流、生态物流、低碳物流,传统物流的环保改造成本值得关注。
其次,“营改增”税改中物流企业可抵扣税项少,导致物流企业成本不降反增。
我国现阶段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给物流企业运作带来较多潜在政策性风险。
此外,物流企业一般聚集在城市边缘的物流基地(园区)、货运市场,物流活动集中。
物流活动环境污染只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音污染等。
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供应链管理风险
客户多样化需求也要求物流企业提供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一体化服务。
这种服务使民营物流企业逐渐向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迈进,在此过程中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风险问题应运而生,如时间风险、安全风险和合作风险。
四、特种货物监管缺失风险
一是货物属性不明风险。
物流企业为保护客户隐私,只要客户提供的货物具有完整包装,将不再检查检验检测货物属性,在托运过程中也根本不标明货物属性,这给物流过程带来较大潜在风险。
二是货物运输事故风险。
物流企业基于自身条件所限,对货物跟踪监控可能不是很及时,特种物流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造成传统物流服务可控性差。
五、规模扩张“瓶颈”在成风险
物流企业在逐步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继续扩张面临着一定瓶颈。
由此会带来战略风险、网点建设风险、金融风险等。
首先,战略风险主要体现为企业在扩张期经营战略决策失误,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由于物流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每个网点的建设都需要进行详细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如果前期考虑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网点建设失败,这种风险在二线及以下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
第三,很多大型物流企业正在尝试开展物流金融增值服务,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但在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情况下,难以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和效率。
此外,物流企业与货主之间的应收账款拖期问题也比较严重,造成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大了经营成本和风险。
六、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仓储物流的快速发展,各家电商快速扩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人才普遍存在缺口;其次,高端物流供应链企业日益面临客户管理和运作环节执行等供应链管理风险;
三是大力建设集约式商贸物流园区和物流电子交易平台过程中,推广物联网、RFID、GRS 等新技术的不确定性风险;四是物流行业与电商、金融行业的快速融合加剧传统中小物
流企业的兼并重组风险。
七、产业链风险
制造业内需短期难以改善行业盈利。
物流行业需求高度依赖宏观经济景气度和下游制造业需求。
尽管外需小幅回暖,但国内经济低迷、内需疲软仍将一定时期持续,去产能、去杠杆的结构调整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当前物流行业销售利润率已从2010年的9%降至3%,而市场需求短期难以拉动行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