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案
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 1 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
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 1 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 2 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 1 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
有长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 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
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 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 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 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 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 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1.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 教学难点 现这些特点的。
2.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具 准备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之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总写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分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说明手指的
全体和人群的全体一样,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大。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机敏,干 活以他为主
不窈窕, 常受伤,做的 事复杂
长处,也要 看到他人 的短处。彼
中指
高傲,沽名钓
相貌堂
誉,华而不实
皇,有曲线美
此谅解,相 干活不出力
互合作,才
体态秀丽,能
体态秀
无名指、小指
力薄弱
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
能把事情 做得更好。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 A.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 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 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 的这些特点的? 明确:这句话列举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现了 食指勤奋努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B.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的幸福。 这句话是如何描写中指的?他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 何形成的? 明确: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 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因为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 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和“养尊处优” 的幸福。 C.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 “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 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是其间最优美 的。 5.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探究。 (1)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 个什么道理? 明确:团结就是力量。 (2)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 人? 明确: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食指:勤奋卖力、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手指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
会这样写的好处。
表格:
手指
性格特点
特点
长处
短处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组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A.交流方法:引导学生逐一说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
短处与长处,然后让他(她)读出在表达上有特点的部分,教师随
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
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
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 1 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
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人;中指:养尊处优、华而不实的人;无名 指和小指:能力差、一味追求风光享乐的人。
6.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小结: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 以自己的长处为荣,但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不隐瞒,不避讳。此 外,还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个读音,在“薄弱”一词中读
“bó”。
◆需注意的字形:“搔”的右上部是“叉”,不要写成“又”; “仓”的下部是“ ”,不要写成“巳”。
◆形近字示例:纽(纽扣)——扭(扭动)——钮(电钮)憎 (憎恨)——赠(赠送)——增(增加)
(2)理解重点词语。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屏障]像屏风那样 遮挡着的东西。 [秽物]肮脏的东西。[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 仪容)美好。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 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扶衬]扶助,衬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只能依附其他几根手指。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 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 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 3~5 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 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吧! (1)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习第 3~5 自 然段。 学法指导: ①同桌俩人一组,从 3、4、5 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学习。 ②读一读,了解手指的特点,圈出能概括手指短处、长处的词 语。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丰子恺 (1898—1975)我国漫画家、作家、翻译家、音乐和 美术教育家。浙江桐乡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21 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丰子恺的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善于选取熟悉的生活题材,用质朴的文字表 达自己的感受。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另外还著有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 小说》等。 2.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分别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 无名指、小指及叙述者来朗读课文。
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作业: 1.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任签字
总课时
签字日期
周次
备课人
日期
课题
22、手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 容。 (1)找出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 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结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 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 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 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预设:划分文章层次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言之有理、言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划分了层次并归纳了段
落大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根手指
的
,告诉我
们
。
过渡:同学们,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各根手指
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手指,作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下引导学生领悟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指导学
生朗读。
B.明确:
手指
性格特点
长处
短处
启发
形体不
人各
大拇指
吃苦耐劳,不 图名利
最肯吃苦 (吃苦耐劳、 默默奉献)
美:身体矮而 有所长,各 胖,头大而肥, 有所短。我 构造简单(身 们既要看
体、头、构造) 到他人的
食指
勤奋卖力,敢 于探险,不怕牺 牲,机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
出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
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
道理—
—
。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
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