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ppt
李斯特与著名作曲家拉夫
作曲家拉夫早年在苏黎世生活时曾经非常贫困。1845年6月 19日,他听说他的偶像李斯特要在巴塞尔举办音乐会,由于无 钱乘车,他便冒着大风雨,赶到了80公里外的。可是,他到达 的时候,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所有的门票都已售完。这时,李 斯特的秘书贝洛尼发现了沮丧的拉夫,并把这情形转告了李斯 特。李斯特得知后,不但破例允许他进入音乐会,而且坚持让 他穿着湿衣服,与自己一起坐在舞台上。“我坐在那里,简直 象是一处流淌的泉水。”拉夫回忆道,“我忘却了所有的事情, 只是庆幸自己见到、听到了李斯特。”
李斯特与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
18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李斯 特已是名声沸扬的音乐家,而肖邦则只是个默默无 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 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那时候,在 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 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 前面,当灯一熄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 演奏。观众被琴声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观 众看到舞台上坐着肖邦,大为惊愕。人们既为出现 了一颗灿烂的钢琴演奏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 荐艺术新秀的行为表示钦佩。
《牛津音乐大词典》评说:
根据所有可靠记载,李斯特即使不是唯一最伟 大的、也堪称是顶尖的钢琴家之一。其创作当时未 受人赏识。然而今天已被公认为上乘之作,不仅因 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因它们对瓦格纳、理查· 施特劳 斯以及后世作曲家们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钢琴曲 独树一帜,交响诗则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交 响曲光彩逼人、想像丰富,宗教作品动人心弦且具 前瞻性,歌曲也格调甚高。 李斯特一直是音乐界一位浪漫的谜一样人物, 是天才而不乏狡黠机智,是炫技家同时也具表演天 份。为人慷慨,提携同僚兴后进。魏玛时期对瓦格 纳的支持,以及后来对勃拉姆斯和舒曼的大力提倡, 导致十九世纪音乐的派系分裂,对艺术造成不可估 量的影响。
这是发生在德国一个小城市里的故事:有一位姑娘要开音乐会, 她在海报上说自己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不料,就在 音乐会的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吓得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首诉说了自己艰苦 的孤儿身世,冒称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她跪在李斯特面前, 请求宽恕。“噢!原来是这样。”李斯特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 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姑娘看李斯特这么和 蔼可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李斯特要她把晚间演奏的曲子弹一遍 给他听,并且边听边给以指点。 末了,李斯特爽快地说:“好了,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现 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 晚会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第 二天,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 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
主要作品: 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 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 想曲》 简介:《梅菲斯特圆舞曲》 此曲也常被译为《魔鬼圆舞曲》,因为梅菲斯 特就是歌德剧作《浮士德》中的魔鬼。李斯特的这 部作品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在1862年将 它改编成约10分钟长的管弦乐交响诗,而后又将其 发展成共约70分钟长的三乐章交响曲《浮士德》中 的终乐章。钢琴版的《梅菲斯特圆舞曲》堪称是作曲家、钢琴家、 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 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 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 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 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 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 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 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 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 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