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荣辱心得体会

知荣辱心得体会

知荣辱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关于荣辱观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八荣八耻”,对引导全社会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

它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教育部部长周济20XX年3月13日在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座谈会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作为一名高职数学课教师,更加深刻地感到“八荣八耻”荣辱观提出的及时与必要,也让我们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感到一种责任的重大。

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提出一点自己的设想,那就是:教师要做掌握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首先教师要通过系统学习切实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历史地位,使自己真信“八荣八耻”,然后再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发挥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什么是荣辱观?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

是由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决定的。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

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古人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所以,明是非、知荣辱、辩美丑,乃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准。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可见,个体的荣辱、耻感,不只是人性的标志,还关乎民族和国家。

因此,小至个人,大至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懂得一个人要以热爱祖国为荣。

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是我们的至爱,抗击敌人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
雄是我们的偶像;学生时代,我们熟背毛主席语录,在学雷峰的活动中长大,我们知道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从鲜红的领巾到闪闪的团徽,一路走来,我们深深懂得: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大学里,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毕业后,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时刻不忘把前人的美好思想传给学生,实践着“文以载道”的古
训。

我深刻体会到荣辱观对一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功与否,相当重要。

一个人不付出辛勤的劳动是不会有所收获的,不会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会掌握娴熟的技能,在事业上也就不会有所成就,也不会对社会、对人民做出什么大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讲求的团结合作,拿我的工作来讲,如果没有同事的帮助协作,即使我有通天的本事,自己也不能完成哪怕是一项具体业务,更谈不上凝聚力和战斗力了。

教师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声誉,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的蜡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在某些地方变成了赚钱的产业,一些教师也趁机追名逐利,甚至不惜以违反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代价,比如某些高校的极个别教授文章抄袭剽窃事件、学术履历造假事件,还有的教师在国家级考试中故意泻题、考前偷题、考场作弊等等事件。

这些事件虽涉及的是极个别的教师,但其造成的影响却是极坏的,使整个社会对教师信任度下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有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前列的必要。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教师一定要牢记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事业嘱托,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立德”,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品德高尚的人。

我们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八荣八耻”为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
和准则,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划出了一个评判是非的标准和界限。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周围有少数同学学习毫无目的,没有远大的志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来到大学都是为了做一个高质量的人才,然而这个“高质量”不仅指学业成绩的优异,
同时还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

我们不但要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学子,更要做讲公德、守纪律的社会公民。

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强大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时刻用”八荣八耻”对照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无论我们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要旗帜鲜明,要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们平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

所以我与许许多多的小学班主任老师一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刻地对学生进行着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以往的道德教化实践表明,道德教育者的空洞说教与自身行为的巨大反差,会使道德教化的效果大大下降,甚至产生反作用。

对学生一生
道德选择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什么书本上的原则,更主要的是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榜样效应对其内心世界引发的强烈震撼。

比如雷锋,是国人永远学习的楷模,但雷锋之所以成长为雷锋,是直接受到身边领导——县委书记张光玉、团政委韩万金崇高行为的潜移默化的熏陶的结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八荣八耻”要想真深入学生的心,教师就责无旁贷地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带动人,做恪守“八荣八耻”的表率。

教师要做“荷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辛勤耕耘好自己的学术园地和教育天地,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芬芳桃李。

篇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体会
--彰显荣辱观争做文明人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
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愿,成为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我们要努力践行,融会到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高尚的文明人。

一、彰显荣辱观,是实现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重大课题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知荣辱,才能明兴替。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变迁,使我们创造了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民族瑰宝,这就是中国的现代文明优良传统和社会公德的结合体。

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就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战略举措。

而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荣辱观的树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夯实基础。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知法、懂法,知法、懂法的目的是用法、执法、守法和护法,从而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是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刚性要求、是根本的准则,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应当是泾渭分明,不容有丝毫的含糊。

以德治国的前提是要立德、育德,立德、育德的目的,是要守德、扬德,让文明新风激荡神州大地。

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是最为宝贵的。

而在人的所有活动中,守法和立德是第一位的、至关重要的,是触及灵魂和塑造形象的。

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就谈不上守法和立德,就会是非不分、良莠莫辨,就会晕头转向、手足无措。

有些人贪赃枉法、陷入囹圄,有些人道德败坏、臭名远扬,最初都是在荣辱观上出了问题,进而不听劝
诫,一意孤行,最终自食其果,追悔莫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