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岭市泵与电机行业运行分析

温岭市泵与电机行业运行分析

温岭市泵与电机行业运行分析
2013年我市泵与电机行业,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但是企业家们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加大内部的绩效管理,依托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战略,完善营销平台,引进高端技术装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3年泵与电机行业企业实现产值157.71亿元,同比增幅7.0%,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2.7%;销售额147.36亿元,同比增幅4.8%;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幅17.4%;出口交货值66.72亿元,同比增幅5.8%;税金5.31亿元,同比增幅4.7%。

一、发展现状
我市泵与电机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小型水泵、气泵(微型空压机)、真空泵的主要制造和出口基地,形成了聚集度较高的特色产业,是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全市泵与电机产业链相关企业达3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总数约8万人(其中生产工人2.8万人,经销人员5.2万人),已形成分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营销网络化的良好格局。

我市泵业先后获得“全国水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浙江区域名牌”等殊荣。

利欧、新界2家企业已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东音泵业已通过审核排队上市。

二、主要特点
(一)规模企业比重增加。

全市规模上泵与电机企业216家(同比增加93家即43%),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1.49%。

在全市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泵业企业占了28家,其中新界泵业、利欧股份、东音泵业、大元泵业、格凌实业、光陆机电等6家企业名列前20强,泵业企业在规模工业经济发展中凸显出独特优势。

(二)品牌战略效应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泵业有3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14家泵与电机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有15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有21家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称号,有29家创建“温岭水泵浙江名牌”,有23家企业实施申报“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级”等。

我市的国字号展会——泵与电机专业展览会人气逐年旺盛, 2014年展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除了参展企业数量比去年增加60多家外,展位数也比去年增加150个,达到1050个,参展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吸引了20个国家80多名外商、国内采购商及观众3.92万人次;达成现场成交额3.06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1700万美元,达成意向合同7.3亿元,现场预订2015年展位1000余个。

七年来展会共达成意向合同20.69亿元,现场成交额达8.44亿元。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我市泵与电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德国、中东等180多个国家和
地区,“温岭水泵”区域名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科技创新形成氛围。

温岭泵业的发展得益于传统装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新能源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品,如谊聚泵业的水泵嫁接风能、太阳能技术,使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利欧股份收购无锡市锡泵制造有限公司和大连华能耐酸泵厂,大步挺进产品附加值更高的大中型工业泵领域;新界泵业新推出的屏蔽泵,在质量、性能上可以叫板世界泵业巨头;大元泵业、东音泵业、光陆机电、格凌实业等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智能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技术参数、外观设计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不断提高。

但在日益加剧的国内外泵业竞争中,温岭泵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竞争力不强的短处越来越明显,仅仅依托数量及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已无法持续做大、做强、做精,在此背景下我市以质量强市为突破口,出台质量强市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夯实产业质量基础,建立质量技术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质量诚信的良好氛围,升华产业品牌美誉度,提升泵业质量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研发队伍不断壮大。

研发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泵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2个泵业研究所,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3个温岭市级技术中心。

台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2个,新界泵业是浙江省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外贸订单呈减少趋势。

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利影响,今年我市泵业企业定单减少4%左右,生产任务不足。

尤其是出口欧洲、东亚、非洲的生产企业,订单与同期相比下降6%左右。

(二)产品及劳动力成本上升。

由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的不断上升(据随机了解,泵业企业人工工资及社保福利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0%),加上同行间的低价无序竞争,我市水泵产品的平均毛利率下降10%左右。

泵业企业用工仍然偏紧,从季节性招工难转变成经常性招工难,特别一线生产工人招收困难,在企业工作1-3年以上的年轻工人流失加剧,主要原因是工人对提高工资的期望过高。

(三)部分规模下企业缺乏质量意识。

虽然大多数水泵生产企业主质量意识较强,但是受众多规模下企业不良竞争的影响,有些企业在使用原材料上以次充好,造成产品质量、
信誉度的下降。

也有一些原先比较规范的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放宽了对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影响了成品质量。

从市质监局对水泵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来看,我市的小型潜水电泵、污水污物潜水电泵、微型泵等,总体合格率比去年有小幅回落。

四、2014年工作思路
(一)合力推动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工作,重点抓好《泵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分解与落实,按期完成分解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

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整合提升、产品认证、技术创新等工作。

(二)加快铸造园区建设。

重点引导低小散铸造企业的淘汰落后、整合提升、外迁力度,帮助启动建设泽国、大溪第一期各50亩现代科技铸造园区,强化产业集聚,引入一批拥有先进工艺设备的现代铸造企业,引导铸造行业由污染粗放型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打造高技术精密铸造产业基地,树立转型升级的典范。

鼓励科技含量高的水泵企业集聚东部新区的泵业产业园,推进我市泵业快速有序发展。

(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在建设“中国泵城”网站的基础上,建成泵业对外网站
窗口,用英文版向世界介绍温岭水泵产品,发布温岭水泵知名品牌信息,扩大温岭水泵影响力。

建立泵业品牌推广服务中心网站,向外推广温岭水泵品牌,提高知名度。

在现有省级水泵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国家级水泵检测中心,提升温岭水泵产品质量档次。

(四)大力实施区域名牌。

加大“温岭水泵”浙江省区域名牌的创建与推广力度,在原有的29家企业基础上,争取未来三年内实现创建“温岭水泵”区域名牌推广企业60家,重在夯实与提升企业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

同时,充分发挥“全国水泵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效应,扩大温岭水泵的知名度、美誉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