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选课系统

学生选课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选课系统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2月20日目录第一章:现行系统概述第二章:系统分析2.1需求分析2.2可行性研究2.3信息系统规划2.4系统的开发方法的选择2.5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2.6业务流程分析2.7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2.8功能/数据分析2.9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2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3.3代码设计3.4输入/输出设计3.5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第四章系统实施4.1系统实施4.2系统运行调试第五章:结束语(结论、建议、收获、体会及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工作内容)参考文献第一章现行系统概述本科生选课系统是个很庞大的信息系统。

目前随着学校人数和课程的激增,对教务处而言,管理和维护选课系统关系到自身的效率,选课系统的繁杂,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对的增加教务处的管理负担。

对学生而言,在选课阶段必须面对大量课程进行仔细筛选,而所有课程聚在一起,学生无法快速定位自己想选以及在规定时间内被要求选的课程类别。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我们的选课系统仍然存在着问题,也需要对其进行改造,由此提高学生选课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

学生选课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是一个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

学生选课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选课信息而设计的。

学生选课系统将是选课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准确,及时,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学生选课情况。

第二章系统分析2.1需求分析学生可以选修规定范围内的课程,查看已修学分总数,还可以修改个人信息。

教师可以根据统计的人数挑选一定数量的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上公布成绩,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查询成绩。

管理员可以指定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修改课程信息,增加、修改、删除学生信息。

分析一:系统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需求:(1)某些选修课程因为前序课程或者教学管理资源的限制,要求系统能对课程选修人数、选修学生年级、专业等进行限制。

(2)选课过程需具有时效性,系统要能在短时间内响应大量学生的查询和选课要求,並及时处理。

(3)教务部门能及时掌握课程选修情况,系统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学生不需经任何培训即可操作。

(4)系统要提供数据输出接口以供教务员作后期处理及保存。

包括作为以后查询和评估使用的资料。

分析二: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分为二大模块:管理员模块:(1)负责统一管理,包括课程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2)限制选修条件的管理,包括条件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统一管理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用户的管理;(4)系统公告的管理;(5)数据的管理和数据导出;(6)管理员密码管理和学生密码的初始化操作。

2.2可行性研究2.2.1技术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是指从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两方面来论证新系统实现的可能性。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才能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外围设备、辅助设备、网络设备等。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协议、软件工具以及用户专用的软件等。

在构件系统的硬件平台时,不仅要了解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和优缺点之外,还要正确地选定系统硬件平台的体系结构。

要用好管好学校的信息资源,除了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境外,还必须要有一批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和信息维护的人员。

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所需要的硬件系统,学校和个人电脑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对于软件技术要求,自己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和《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程》的课程学习已基本上能对所要设计的系统进行设计。

现在的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界面设计是充分考虑管理员的习惯,使操作方便快捷,数据输入快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无误,制表灵活,让所有的选课学生直接进入后即可自行操作。

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2.2经济可行性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费用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投入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主要是指人的劳动消耗和设备的损耗。

软件开发费用的估算是从软件开发计划开始的,经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的实施为止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工费用。

根据人的劳动消耗及设备的使用损耗,整个设计过程大约需要2万元的费用。

当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为学校教务管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带来的效益将会远远大于软件开发的成本,因此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2.3社会可行性研究本次对于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只是为了满足校内学生选课的需要,只适用于校内学生、任课教师和教务管理员的,对于社会以及网络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务管理和学校的正常教学,且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学校教学资料的保存,不会侵犯师生的合法权益,为学校的办公信息化和自动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本保证,所以不会构成违法行为。

因此在社会上也是可行的。

2.3信息系统规划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教材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并根据发展战略和总体结构方案,确定了系统的开发次序及时间安排。

以下用甘特图表示出我们的规划进度:甘特进度图2.4系统的开发方法的选择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基于Java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所编的学校学生选课系统。

给出了开发此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以及开发环境,较为详尽介绍了需求分析过程,系统的界面构思以及搭建,软件代码的开发模式,分层搭建,以及部分代码实现。

讨论了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规定,存储过程,开发java程序的习惯,以及系统的用处和特点。

本系统为增强Java程序的可移植性,代码的的复用性,功能界面的可观性,系统的可维护性而对Java源代码进行了抽象封装,对以后可能需要修改的变量放进了配置文件,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界面美观等特点。

2.5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学生选课系统含登录验证模块、学生选课模块、管理员模块和教师查询模块。

学生通过本系统,可透过浏览器查询课程安排、教师及选课情况等;管理员通过本系统,可对全校学生进行选修课的统筹管理,如修改、添加、查询、删除等,从而为教务工作提供决策信息。

1、从课程列表中选择所要选修的课程;2、查询已选课程及其相关信息,包括上课时间及地点;3、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在该系统中的系统模块功能分析中,将系统模块功能进行划分,如图3-1所示:图3-1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模块流程图用户登录身份验证模块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并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跳转到对应的页面中,设置选课时间模块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修改选课时间段,录入信息模块提供给系统给管理员,用来录入学生和教师信息,以及录入教学楼教室等信息。

开设课程模块提供给教师用户,用来开设一门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

编辑课程时间地点模块提供给教师用户、编辑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有好的界面与操作。

评分模块用于教师用户选修该教师开设的课程的学生评分。

查看课程模块包括查看必修课程、查看选修课程、查看已修课程、查看课程成绩单。

选课和锁定模块中实现选择选修课和锁定选课信息的功能。

2.6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描述:在每学期末,教务处向各系院下发教学计划表,由各系院根据计划表安排开设课程,再交给教务处。

教务处汇总信息(教师信息,时间安排,教室安排,课程信息),列出选课表,供学生选择。

学生进行第一次选课,生成个人选课表,与时间安排表,课程和教师名单,教室安排表一起,汇总选课信息,再交由选课管理系统随机进行处理,生成选课总名单,学院选课名单,班级选课名单,课程名单,个人课程表,分别交给教务员,院系,辅导员,教师和学生。

学生根据第一次选课的结果,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补选,流程与第一次相同,但选课管理系统按学生选课的时间顺序生成选课结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退选,同样交给选课管理系统处理。

学生可以查询个人课程表(课程信息,时间信息,教师信息,教室安排),教师可以查询自己的开课信息(时间,教室,课程)和学生名单,院系可以查看本院课程安排信息(教师,时间,教室,课程,学生),辅导员办公室可以查看所带班级的信息,教务处可查看以上所有信息。

业务流程图:2.7数据流程图:排课结果网上排课系统数据流程图:网上选课系统数据流程图2.8数据分析数据字典:根据数据流程分析,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建立系统数据字典。

下面列出部分数据字典内容:(1)排课数据流编号:A01系统名:网上选课系统输入:课程信息表,教学楼信息表,教师信息表,院系信息表输出:排课表,选课通知表描述:排课者按年级排课,排课表内容包括课程代号,课程名称,授课院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教师代号,考查方式,学分等。

在排课过程中,排课者可以查询教室使用情况和院系课程设置。

在排课者提交排课表以后,系统应当确保该排课方案中没有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如有冲突,系统应该提示排课者具体产生冲突的原因。

(2)选课数据流编号:A02系统名:选课输入:排课表,选课通知表,教师反馈表输出:学生选课表描述: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选课,该规定时间段由排课者通过发布消息通知教师和学生,选课过程如下:学生在选课表上单击课程号,则该信息被提交到服务器,并显示学生的选课结果。

选课表的内容包括排课表的全部内容。

如果一门课程已经达到最大选课人数,则不能再选择这门课程。

如果有学生退课,则该门课的已选人数减1(3)设定选课时间段数据流编号:A03系统名:网上选课系统条目名:设定选课时间段输入:选课时间段表输出:选课时间段表描述:排课者应该设定选课时间段,学生只能在此设定的时间段内选课和退课。

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主要有“学生”、“教师”、“课程”等。

其中“教师”与“课程”存在“开设”联系,并且一个教师可以开设N门课程,即“教师”与“课程”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同样“教学楼”与“教室”也存在一对多关系。

一个学生可以学习N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M个学生学习,即“学生”与“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的关系。

同样“课程”与“教室”之间也是多对多的关系。

整个数据库可以用一个E-R图表示。

如图3-2所示:图3-2 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E-R图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中,涉及的实体包括:(1)学生: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院系、班级等;(2)教师:属性有教师代码、教师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3)课程:属性有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任务与目的、考试方法等;各个实体及其属性如图3-3、图3-4和图3-5所示。

图3-3 学生实体E-R图图3-4 教师实体E-R图图3-5 课程实体E-R图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包括:(1)选课:一名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名学生选,所以是m :n 联系;(2)授课:一门课程可以由多名教师讲授,而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所以是m :n 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