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耳穴压豆法
实用文档
28
第三节 穴位埋线法
实用文档
29
概念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经络理 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 穴位,从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 一种中西医结合方法。
实用文档
30
起源与发展
• 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60年代初,埋入的物品为动 物组织、钢圈、磁块等,主要利用异物起到对穴 位刺激的持续作用,以弥补一般治疗方法刺激的 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 后延伸为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通过这种异体蛋 白组织对穴位产生的持久、柔和的刺激来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应用主要是在针灸理论的指 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 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外治法中最 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不留行籽最为常见。用胶布制成0.5cm×0.5cm大 小方块。亦可用从药店购买的专用于耳穴压豆治疗 的耳豆板。 2、操作 • 选准穴位处先以75%酒精棉球擦耳廓皮肤,再用干 棉球擦净,用镊子夹起中间粘有压物的小方胶布, 置于所选之穴区,并将其粘牢压紧。
实用文档
14
• 贴压完毕,予以按压,直至耳廓发热、胀痛感。按压 时注意将拇、食二指分置耳廓内外侧,挟持压物,先 作左右圆形移动,找到敏感点后,即采用一压一放式 按压法 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
实用文档
31
埋线作用原理
• 穴位埋线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 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 在穴位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 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量和能量 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血 气,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
实用文档
32
• 其治疗过程,包含了针具刺激效应及埋线 渗血的刺血效应,以及羊肠线在穴位内长 久的刺激作用,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 整, 甚至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符合《内 经》“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的思想。 羊肠线对机体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 和化学刺激,具有速效和续效作用,形成 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刺激量。
• 1.后续刺激 • 宜每日按压胶布3~4次,每次约1min,以患者耐
受为度。两次间隔约4 h。 • 2.出针 • 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一般为3~5
天,最长可达1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 超过2天,平时注意检查以防感染。
实用文档
25
四、适应范围
• 本法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 的疼痛性疾病。
——注射针头埋线法
• 选用注射器针头进行,由于针体小,操 作简便,不用局部麻醉,病人容易接受。
• 目前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如穴位埋线治 疗肥胖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妇科疾病、中风后遗症、癫痫以及各种痛 证等。
实用文档
36
注射针头埋线法 1、工具
• 1、消毒用品,镊子,一次性换药盘,消毒纱布, 7号或8号注射针头;
实用文档
6
耳穴 分布
图
实用文档
7
特殊耳穴
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 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 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症。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痛症, 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等,主要镇静、止痛、止晕作用。
实用文档
8
五、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疼、神经性 疼痛等,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咽喉炎、胆囊炎、 肠炎、面神经炎,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神 经衰弱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 愈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 哮喘、荨麻疹;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12
七、选穴举例
失眠: 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 落枕:颈、神门、外生殖器 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 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分泌、 腹、饥点 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晕车预防:枕、内耳、胃、神门
实用文档
13
八、操作
1、取材 生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磁珠等,其中以王
• 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各种内 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实用文档
3
三、耳廓解剖名称
实用文档
4
四、耳穴分布规律:
倒置胎儿形 (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实用文档
5
1.与面颊对应的穴位--耳垂 2.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 3.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部 4.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 5.与腹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艇 6.与胸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腔 7.与消化道对应的穴位--耳轮脚周围
实用文档
21
二、操作方法
皮内针、镊子和埋针部皮肤严密消 毒后,就可进行针刺,麦粒型和图 钉型皮内针的针刺方法有所差异。
实用文档
22
(一)麦粒型皮内针法:
左手拇指、食指将穴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 手用镊子挟住针柄,针尖对准腧穴将针平刺入穴位 的真皮。针刺方向,一般与穴位所在的经脉呈十字 交叉。针刺入后,在针柄和相应的皮肤之间,贴一 块小胶布,然后再用一块较大的胶布覆盖在针柄上。 这样的目的是保护真身固定于真皮内,以防针具移 动或脱落。此法适用于多数穴位。
• 2、“0”号或“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cm线 段若干,浸泡在75%的酒精内备用;
• 3、直径0.4mm、长50mm的毫针(必要时可剪 去针尖)做针芯;
• 4、创可贴胶布。
实用文档
37
埋线工具
实用文档
38
埋线工具
实用文档
39
剪好的羊肠线(1cm左右)
实用文档
40
2、操作方法
• (1)根据取穴不同,背部穴位 取俯卧位,其他穴位取仰卧位。 选取穴位,做好进针点的标记, 常规皮肤消毒。
(2)取中极、地机、次髎,中极、地机采取麦 粒型皮内针,次髎采取图钉型皮内针
实用文档
27
六、注意事项
• 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的穴位。 如关节附近不可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胸腹部因 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埋针。
• 2.埋针后,若患者感觉疼痛,应将针取出重埋或改 用其他穴位。
• 3.埋针期间,针处不要着水,以免感染。 • 4.热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不宜过长。 • 5.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 6.溃疡、炎症、不明原因的肿块,禁忌埋针。
实用文档
9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单纯性肥胖症、绝经期综 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一部分传染病症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 等,有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 的治愈。
7.各种慢性病症如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 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也能 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 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 等。
• 一般每天患者可自行按压数次,3-5天更换一次,复 诊时可按病情酌情增减或更换穴位。
• 按压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 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 用强刺激法。
实用文档
15
九、注意事项
1、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虚弱、太累之后、精神 极紧张、大出血、不适合贴耳穴;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 气喘、肝功能异常,注意不可强刺激;妊娠五个月前妇女 不宜采用耳穴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忌用耳穴疗法。 2、外耳有炎症或刺激区皮肤有感染、湿疹、溃疡、冻疮、 皮损者等,不能采用耳穴疗法。 3、用酒精为患者的耳朵进行消毒,从里到外(用酒精消 毒时,棉棒不宜太湿润)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实用文档
41
(2)将针芯退出少许,用止血钳或者镊子 将剪好的羊肠线放入七号或者八号注射针头 中
实用文档
42
注意此时左手持针手势
实用文档
43
转换成右手持针,准备刺入皮肤
实用文档
44
(3)左手两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的皮 肤,右手持穿好线的埋线针(注射针头) 快速刺入皮肤。
实用文档
45
(4)将针刺入所需要的深度,稍做提插,出现针感后, 推动针芯将肠线留于穴内,再将注射针头连同针灸针一 起拔出,用棉签按压针口。必要时伤口贴上创可贴。
第一节 耳穴压豆法
实用文档
1
一、概述
• 耳穴压豆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 籽准确地贴压在耳部穴位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 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 治疗法。
• 经过耳穴压豆从而将产生的生物信息输入体内,通过耳与经络 的感传联系,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及人体各部的功能 保持相对的协调,提高人体组织相应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有 病治病,无病健身之目的。
实用文档
33
主要作用
• 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实用文档
34
传统埋线疗法
传统埋线疗法主要有切开埋线法、 三角针埋线法、切开结扎埋线法,这 三种埋线法皆要求局部麻醉,使用手 术器械, 操作比较复杂,且易于感染, 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
实用文档
35
改良埋线疗法
• 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线放射,这是贴压耳穴可 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机理。
实用文档
2
二、联系
• 耳与经络的联系:《灵枢》云:耳为宗脉之所 聚,手足三阳经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 合于阳经与耳廓相通,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 是相当密切的。
• 耳廓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 联系的重要部位。
实用文档
16
4、 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洗澡洗头时保 护好耳部,以延长耳穴贴压时间,当过度疼痛时, 会影响睡眠或导致头痛,这时便应取下王不留行子。
5、交代患者以自己能承受的疼痛程度,每天3~5次, 每次1~2钟,三日后便可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