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入用木制或皮革制的套子匣子里,作用如同 后来的信封,这盛器叫“函”,所以、函又 成了书信的别称。函若要牢固,便用绳或漆 封好,称为“缄”,至今人们在信封上还写 某地某人缄等字样。用文字代替结绳,这是 社会文明发展的开端,最初都是出于记载交 流生活和生产的实用需要。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完全可以证明,从有文字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
早的文字甲骨文,就其内容与形式来看,是 原始应用文的雏形,可以说在中国应用文史 上,甲骨文是是应用文的“祖先”。 “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 《拙轩集· 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文,他 说:“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些新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规定公文 写作要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建立自己的机关开始, 就相应地有了自己的公文,1942年,陕甘宁 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 为以后文书工作的健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
秦汉时期是应用文文种分类制度正式确立的
时期,这个时期第一次确立了下行文与上行 文的区别与各自文种。下行文有:制、诏、 策、戒,这四种文书,均属于指令性的,只 有皇帝才能使用。上行文有:章、表、奏、 议,这四种文书,是大臣给皇帝上书用的。 这一时期,首开公务文书文种规范化之先河,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章应用文 第四节 第五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应用文的种类和作用 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应用文的结构 应用文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一、应用文的定义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三、应用文的特点
一、应用文的定义
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
人民政府对公文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和健全工作,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 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1955年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 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 行条例》。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195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
问题的几点意见(稿)》。 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 又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这个办法作 了修订,重新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了一个
公文格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公文名称和使用 范围,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使用的制、诏、 诰、刺、题、奏、表、笺等名目,表现了革 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也是公文制度 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192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对公文程式又作了一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从内容上讲,现时的应用文直接为现实服务,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全方位体现了坚持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 从形式上,删繁就简,不但摒弃旧时代形式 主义的僵化模式而且从“左”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更为灵活、简洁、求实,并与现代化 管理和现代办公条件相适应;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开始,也就有了应用文。 新中国成立后,应用文的新形式大量涌现, 如倡仪书、挑战书、决心书、喜报、慰问信、 公约等,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顺 应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 产生的。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而应用文中的一些旧形式,不适应社会变革
后的需要而日益衰落,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了。 特别是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过 十多年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使应用文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大显 身手。应用文在内容、形式、语言等诸多方 面发生巨大变化。
从语言上讲,推陈出新,假话、空话、大话
丧失市场,追求语言的规范、严谨、得体、 简明,并吸收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新鲜语汇, 语言的力度大为提高。 毋需怀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 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应用文还将继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属性和根 本特点。 2.真实性。 3.程式性。 4.时效性 5.针对性 6.权威性。
在我国应用文发展的历史上,在长期的写作
实践中,曾经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李斯 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晁错的《论贵粟书》、贾谊的《论积贮疏》、 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 疏》等,都是千古名篇。对于应用文的研究, 我们也有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体论 部分20篇,其中12篇谈到应用文。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在文种上有明显的分类始于西周,周
王与诸侯王使用的命令性文件,分为“诰”、 “誓”、“命令”。 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格式的正式确立始于秦 汉,这种格式有着明显的封建等级观念,它 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 公文的“一文一事”制度,始于唐宋时期。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我们至今尚能从应用文的品类中看到古代文
明的渊源。就拿现代人应用最广的信件来说 吧,秦汉人称它为“牍”或“尺牍”,古人 未发明纸笔时,用书刀将文字刻在木片或竹 片上,称“牍”;致送给人的信牍,大约一 尺长,故称“尺牍”,这名称现在“尺牍选 本”之类上还在应用。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有些重要的尺牍或须送递至远地的书信,装
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 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 和个人事务时所常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 某种惯用体势的一类文章总称。它是人们交 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 工具。
一、应用文的定义
这个含义向人们揭示了应用文的使用范围、
作用、内容及形式上的特殊要求。 应用文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几乎涉 及各个领域、各种部门、各个阶层;比如, 用于科学研究的,就需要学术论文;用于办 公的、就需要公文;用于交际的,就需要书 信;用于经营的,就需要合同;用于诉讼的, 就需要诉状,等等。
三、应用文的特点
7.条理性(逻辑性)
8.论说性
练习
一、解释 应用文 二、填空 1.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代___的 《拙政集》。 2. ___是应用文的“祖先”。 3. “公文”二字最早出现于___。
练习
4.应用文的分类始于___,当时分为___、 ___、___三种。 5.第一次确立上行文、下行文是___时期, 其中上行文是___、___、___、___,下行 文是___、___、___、___。 6.公文的“一文一事”制度,始于___时期。 7.应用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至少四种)
简答题
三、简答题 你如何理解应用文的实用性?
答案
一、略 二、1. 宋代 张侃 2.甲骨文 3. 《后汉书· 刘 陶传》 4.西周 诰 誓 命 5.秦汉 章表奏议 制诏策戒 6 唐宋 7.实用性 真实性 程式性 时效性 针对性 权威性 条理性 三、略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现在执行的是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有其延续性,应用文写作 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 变迁,应用文在人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 继承、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地发展起来。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一、应用文的定义
可以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甚至达到了无
所不在的程度。在社会生活中,一切组织与 个人都和应用文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应用 文成为推动工作于学习,加强社会联系的不 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而使用频率最高。
一、应用文的定义
应用文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它用以“处理事
务”,用以“交流情况”,用以“传递信 息”,用以“沟通联系”。 应用文内容、形式上的特殊要求,表现为内 容具有实用、真实、针对性强、讲究时效的 特点,而形式上则不仅内部结构具有单一、 循规的特点,而且其外观式样也具有相对固 定的格式,即规范性。( 带着镣铐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