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毕业设计手册.doc

2018届毕业设计手册.doc

2018届毕业设计手册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机电工程学院编印2017年6月毕业设计手册使用说明一、此手册由机电工程学院统一印发,毕业生人手一份,相关附件作为毕业设计指导和存档资料;二、毕业生拿到手册后,要认真阅读手册内容,熟悉使用要求;三、毕业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毕业设计手册相关材料,根据要求提交电子档或纸质档;四、毕业生要妥善保管手册,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交给指导老师审阅或签字,指导老师对毕业生提交的含毕业设计在内的所有资料审阅合格后,签署同意答辩声明,毕业生答辩结束后,将全部材料装袋归档后方可离校。

目录一、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说明 (1)二、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安排计划 (4)三、2018届毕业生指导老师分配表 (5)四、2018届毕业生指导老师联系表 (6)附件1:毕业设计选题表 (7)附件2:毕业设计任务书 (8)附件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9)附件4:毕业设计过程指导记录 (12)附件5:毕业设计过程检查记录表 (13)附件6:毕业设计封面及正文格式 (14)附件7、8、9:顶岗实习鉴定表、考核表 (27)附件10、11、12答辩申明、成绩评定、答辩记录 (30)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说明1.《毕业设计记手册》总体说明《毕业设计记手册》包含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说明、2018届毕业设计具体安排、2018届毕业生指导老师分配表、2018届毕业生指导联系表、毕业设计选题表、任务书、指导老师过程检查情况表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文本格式等内容组成。

学生应在指导老师具体指导下正确使用《毕业设计记手册》,返校时在规定的日期前交指导老师。

2.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顶岗实习的具体安排根据顶岗实习指导书进行,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必须完成指导书上的所有任务,由校、企指导老师考核后给定成绩。

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分析、研究,形成成果,作为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的考核依据。

3.指导老师的确定各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组长(一般为专业负责人)确定该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该指导老师同时也是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

4.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在选题确定后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老师编制),并进行面对面实际指导。

5.毕业设计题目的变更毕业设计选题一经确定不予更改,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改的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更改。

6.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编制,任务书编制后,指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任务下达和作必要的解释说明。

7.完成开题报告学生根据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收集技术资料、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标准、图集、手册等,并结合项目特点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后立即将电子档提交给指导老师,开题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见《毕业设计手册》。

8.完成毕业设计初稿学生按照开题报告所列提纲和进度安排完成毕业设计初稿,因初稿内容较多,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学生应当在撰写过程中及时将完成内容电子档反馈给指导老师,听取修改意见,在过程中不断完善。

及时向指导老师提交毕业设计初稿,并按指导老师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包括内容和格式)。

9.正式定稿顶岗实习前,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初稿修改完善,查重通过后(知网查重,重复率小于30%),经指导老师审阅同意定稿。

指导老师签署“同意答辩声明”后学生方可进入答辩程序。

凡是未经指导老师签署“同意答辩声明”的,作延期答辩处理。

10.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过程交流指导老师主要通过面授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也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平台进行指导。

学生在按计划实施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汇报毕业设计完成进度及完成情况,并将交流内容填写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记载表中,交流次数不少于8次(手写纸质档,见附件4)。

指导老师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并完成毕业设计过程检查情况记录表(4次,手写纸质档,见附件5)。

11.回校修改毕业设计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回校后,根据知网查重报告及指导老师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设计定稿,请指导老师签署“同意答辩申明”,交答辩组安排答辩具体时间。

12.答辩注意事项毕业设计答辩分组名单(包括答辩教室、具体时间等)在答辩前一周由答辩组公布。

答辩前由指导老师负责通知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答辩过程一般包括答辩陈述和回答提问两个环节,在答辩结束后学生应当按照答辩组老师对毕业设计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完善。

并在答辩之日后两日内装订毕业设计文本及图纸资料。

连同电子文档提交给指导老师,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离校。

毕业设计答辩程序:(1)毕业设计自述(5分钟);(2)答辩小组老师提问,学生答辩(5分钟);(3)答辩小组评议、答辩小组主答辩老师评定成绩(5分钟)。

13.延期答辩被认定参加延期答辩的学生,其延期答辩由各专业答辩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14.毕业设计资料归档答辩结束后,毕业生应当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做好相关毕业设计资料归档工作。

归档资料如下:注:以上资料均存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由各教研室负责人负责收齐、归档保存。

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具体安排注:机电学院各专业适用2018届毕业生指导老师分配表2018届XX专业毕业生指导老师联系表附件1: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表(学生填写)附件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填写)年月日附件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20 —20 学年设计题目: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填表日期20 年月日附件4: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教师过程指导记录表注:根据指导老师意见,此表由学生填写,表格可复制附件5: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情况记录表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班级)附件6:毕业设计(论文)三号楷体,加粗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起讫日期年月日~年月日论文撰写格式为了论文的撰写,根据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将论文的编写格式及有关标准统一规定如下:1论文的装订论文页面设置一律为:上空30mm,下空24mm,左空25mm,右空25mm,对称页边距,页眉20mm,页脚20mm。

用A4(297mm×210mm)标准大小的白纸,装订成册后尺寸为(292mm ×207mm),采用单页印刷。

正文中的一级标题(章目)用小3号加粗宋体,段前段后各空18磅,居左;二级标题(条)用4号加粗宋体,段前段后各空12磅,居左;三级标题(款)用小4号加粗宋体,段前段后各空6磅,居左;四级标题(项)同正文用小4号宋体,行距20磅。

数字和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 体。

样本详见附件。

论文格式为:( 注:页眉字体为小5号宋体)页眉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页码2论文前置部分2.1 封面封面按统一论文封面的内容和格式填写2.2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

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标题用3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用小4号宋体。

摘要中文字数300~400个字,需合符语法,语句通顺。

详见附件二。

2.3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取3~8个。

其中关键词三个字用四号宋体加粗,其余用小4号宋体。

关键词写法的例:关键词:专家系统,模糊数学,枪械设计,知识库见附件二。

2.4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一、二、三级标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其中目录两字用3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用4号加粗宋体,其余为小4号宋体。

见附件三。

3论文的主要部分详见附件四、五、六、七。

3.1 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引言(或绪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科书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引言(或绪论)重点应放在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应该用足够的文字叙述,如有必要可单独编成第一章。

详见附件四。

3.2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做到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按一级标题(章)、二级标题(条)、三级标题(款)、四级标题(项)的次序编排,其中的图表等的序号归入本身所处的本层次的次序中(见图3.2.1)图3.2.1 学位论文正文部分次序编排示意图章、条写法的例:章:8 线性系统的容错约束方差控制设计条:8.2 问题的描述正文中的公式按所处层次编号且用圆括号括起来,(不得使用“*”等符号)。

例如E<f=≤(2.3)E-C())(cfE引用此公式时用“式(2.3)”3.2.1 图图应有图名、图号及必要的说明。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名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或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名的下方。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应标注量纲及标准规定的符号,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图号按章编排,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中若有分图时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如第四章第一个图的图号及图名:图4.1 和通关系证明示意图3.2.2 表表应有表名、表号或必要的说明,表也应有“自明性”表的编排尽可能按内容(或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排、数据依序竖排的格式安排,表的各栏应标明量纲、单位或标准规定的符号,只有在无必要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ソ”或类似的词及符号,表内空白表示“无此项”或“未测”,“——”或“……”代表“未发现”。

表号按章编排,表号和表名之间应空一格,如第三章第一个表的表号及表名:表3.1 共轭烯烃生成热计算结果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要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或跟“(续)”,如表3.1 (续)。

续表均要重复表的编排。

3.3 结论结论是论文最终的、总体的概括性论述,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面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或仪器改进的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结论置于正文最后一章之后,由另页开始。

3.4 致谢可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对资助或支持学位论文工作的国家科学基金、奖学金基金、合作单位、组织或个人;――对指导、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或个人;――对在做论文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的人;――对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对其他应感激的组织和个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