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


变动成本法下的净营业收益和全额制造成 本法下的联系

全额成本法下的净营业收益=变动成本法下净营业收益+本期固定 制造成本摊入期末存货金额-固定制造成本摊入期初存货的金额。


– –


当产销保持平衡时,变动成本法=全额成本法 当产大于销时,全额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当销大于产时,变动成本法> 全额成本法 销量保持不变时,生产量发生波动时,变动成本法所计算的净营业 收益基本保持不变,但全额成本法下由于本期所分摊的固定固定制 造费用的不同,而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动 当产量保持不变时,变动成本法和全额成本法所计算的净营业收益 都依从于销售数量的变动,但是,变动成本法的变动幅度大于全额 成本法。 从长期来看,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所计算的净营业收益总是趋于相同 的。
例题


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 – – – – – –
直接材料 (50千克×0.2元/千克)10元 直接人工 (2小时×6元/小时) 12元 制造费用 变动: (2小时×3元/小时) 6元 固定: (2小时×1元/小时) 2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30元/件 制造费用预算:全月固定制造费用1,00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3000元,基准 产能为500件。 本月实际产量为600件,原材料购进成本为0.21元/千克,共消耗原材料 30300千克,直接人工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每小时实际工资为7元。变动 制造费用为38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122元。
标准成本卡(例示)
某产品标准卡
项目 直接材料: 标准耗用量 比重 标准价格 单位标准成本
甲材料
乙材料 直接材料合计 直接人工:
2.5公斤
5公斤 7.5公斤
0.33
0.67 1
10元/公斤
9元/公斤
25元
45元 70元
中级工
初级工 直接人工合计 变动制造费用
1小时
4小时 5小时 5小时
0.2
0.8 1
四项差异分析法
制造费 用差异 预算差异 耗费差异
效率差异 能量差异
能力利用差异 效率差异


预算差异的耗费差异与效率差异同三项差异分析。 产能差异的数量差异与效率差异计算如下:
– –
能力利用差异=(基准产能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固定制造 费用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标准固定制 造费用率
5元/小时
2.5元/小时 8元/小时
5元
10元 15元 40元
固定制造费用
合计
5小时
标准产量:6000件
6元/小时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0,000元
30元
155元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的目的在于控制,在于及时发现差异, 分析原因,决定纠正行动,确定责任归属。 成本差异报告要适时,要能对差异产生的原因 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答案




利润(变) =(680-200-80-100)×8000-(1, 600,000+1,400,000)=-60(万元) 利润(全)=(680-200-80-100-160) ×8000-1,400,000 =-28(万元) 差异32万元,是固定制造费用,在全部成本 法下由期末存货2000件带走(2000×160)。
三项差异分析法
制造费 用差异

预算差异 效率差异 能量差异
耗费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 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率 - 标准变动费用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变动制 造费用率 产能差异=(基准产能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标准 固定制造费用率
例外管理

所谓例外管理是指管理人员主要对实际与计划 不符的事项进行管理。
(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核算产品的变动成本,而把固定成本作 为期间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成本
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
原料
直接人
变动制
固定制
销售费
管理费用

造费用
造费用

在制品
制成品
销货成本
损益汇总
于销货时耗用
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下的损益表编制

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
产品制造成本
加:期初存货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减:期末存货 销售成本 销售毛利 减:销售和管理费用 税前净利
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编制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

– –
客观性 正常性 目标性和尺度性
制定公式
– –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耗量× 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 率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率×标准工时+固 定制造费用率×标准工时
标准成本的制订方法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用量标准:技术测定 统计平均 价格标准:平均价格 预计价格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用量标准:写实测定 经验估计 统计平均 价格标准:预计支付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标准工时 三、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价格标准:预计发生变动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工时 四、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价格标准:预计发生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人工效 率差异。

– –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 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 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 资率×标准工时
实际工作中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基本 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分析的变化形式,目的是找出差异发生的原因、 明确责任的归属,便于控制。 实际工作中,往往要考虑工人组合和人工的合 理损耗。
举例

某企业生产经营A产品,11月发生直接材料 200万元,直接人工80万元,变动制造费用 10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160万元,管理与销 售费用140万元,当月完工产品10000件,销 售8000件,销售价格680元/件,假设该企业 没有期初产品库存,试分别用全额制造成本法 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当月税前利润,并说明差异 原因。
差异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 –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由采购部门负主要责任。 – 直接材料的用量差异由生产部门负主要责任 –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由生产部门负主要责任。 – 如属人员安排而引起的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由生产部门负主 要责任。如属工资标准的变化由劳资部门负主要责任。 – 制造费用差异中属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的要由生产部门负主 要责任。属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要由高层主管人员负主要责 任。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具体在划分责任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
产品制造变动成本
加:期初存货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减:期末存货 销售制造变动成本 制造边际 减:变动销售费用
减: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税前净利

变动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和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和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利润时,将变动部分和 固定部分进行了区分,并将固定制造成本则作为产能 成本,列为期间成本,而传统全额制造成本法则是将 制造成本总额进行了分摊,计入存货的价值,根据销 售的情况相应转入期间销售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实施时的关键


如何使企业上下接受目标成本管理这种思想, 如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形成全员全面 成本管理的局面。 在技术上的主要难点,如何合理地确定成本目 标,如何利用成本目标对各部门的成本进行日 常控制、考核和分析评价。
(一)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定义及程序 目标标准成本的制订。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报告 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目标成本管理

实现目标利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进行目标 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的定义及确定程序

目标成本是企业预先规定的作为奋斗目标的未来成本, 它是一种应当发生的成本。 目标成本的确定:


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税金- 单位产品 的目标利润 目标成本总额=产品销售收入- 税金总额- 目标利润总额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差异为实际制造费用总额与标准制造 费用总额之间的差异。 在进行差异分析时,根据分析要素范围的不同, 又分为两项、三项及四项差异分析法。
两项差异分析法
预算差异 制造费用 差异

能量差异

预算差异=实际制造费用总额-(变动制造费用率×实际产量下标 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总额) 能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 用标准总额)-制造费用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基准产能工 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率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定义

标准成本法:预先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用标 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 差异的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将成本的事先
规划、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成本的事 后核算和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程序
制定成本 标准 生产产品 产量
汇总计算标 准成本 汇总实际成 本
计算成本差 异
负责人采 取管理对 策
向负责人提 交成本差异 分析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