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围屏站~砂迎站线路工程投运前质量监督检查设计单位汇报报告xx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工程设计证书编号: 111803-sy工程勘察证书编号: 111803-ky2010年06月合肥目录1 工程概况和技术特点 (1)2 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3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3)4 技术供应和工代服务 (3)5 发生的重大设计变更和处理结果 (4)6 设计变更统计、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4)7 对工程质量和设计规定符合性评估 (4)8 遗留设计问题和处理计划 (6)9 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6)1 工程概况和技术特点1.1 工程概况本工程由220kV围屏站110kV构架起,至110kV砂迎站构架止,路径长度6.269公里,全线按双回路架设。
线路全线位于当涂县境内。
1.2 技术特点1.2.1 导、地线型号及其防振措施导线: LGJ-240/30钢芯铝绞线。
地线:一根为GJ-80钢绞线,另一根为16芯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1.2.2 主要设计气象条件全线按2510气象区进行设计,即设计最大风速为25m/s(30年一遇、离地10米基准高度),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地线取15mm)。
1.2.3 导、地线绝缘配置经查阅《安徽电网污区分布图(2007年版)》,全线均属2.8cm/kV污区。
导线悬垂与耐张绝缘子串按2.8cm/kV污秽等级进行配置,本工程导线悬垂串采用7吨级合成绝缘子单联或双联成串,一般耐张串采用7吨级普通玻璃绝缘子双联成串,跳线串采用7吨级双伞瓷质绝缘子单联成串,构架侧耐张串绝缘子采用7吨级双伞瓷质绝缘子单联成串。
地线按不绝缘进行设计。
1.2.4 杆塔型式及其数量全线新立角钢铁塔共20基,其中直线塔14基,占总数的70 %,耐张塔6基,占总数的30 %。
1.2.6 基础型式及其数量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全线2基铁塔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18基铁塔采用现浇台阶基础基础。
2 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2.1 设计指导思想(1)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作为指导思想,推广采用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典型造价及设备典型规范,促进标准化建设。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精心设计、尽心服务、开拓进取。
(3)工程设计过程中,重点加强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和考核,除选派各专业骨干担任主设人外,还突出加强了设计过程中的策划、方案评审、成品审核等程序,院分管领导全过程参加工程协调会、评审会、方案鸣放会。
所有设计成品均按国网公司的要求提高一个级别进行校审,进一步保证的设计成品资料(4)线路路径的选择在送电线路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现场踏勘、收资、终堪,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市、县城镇规划、重要跨越点选择、沿线交通情况、沿线基础设施及民房、沿线已建与待建高压线等因素,经过多次路径优化,线路路径能尽量与城镇规划及已建、在建项目相协调,交叉跨越合理,并能充分利用沿线道路,方便施工。
同时,沿线路径协议的妥善落实,是线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在本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我公司都高度重视路径协议的落实,在初步设计阶段已落实了全部路径协议,为线路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国网公司“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的设计理念,从路径方案选择、气象条件论证、导地线选型、绝缘配置、杆塔规划、基础配置等多方面均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及技术经济分析并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深度。
(6)对于重要跨越,设计合理的跨越方案对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尤其重要。
在本工程设计中,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7)采用同塔双回进行设计,减少了线路走廊宽度及走廊清理费用,提高了单位走廊输送容量。
2.2 设计原则(1)遵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执行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尤其是要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符合国情。
(2)设计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标准统一、运行高效、努力做到统一性与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适应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和谐性的协调统一。
2.3 设计目标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和规范进行精心设计,严把质量关,设计成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图纸基本无差错,优良率达100%。
3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优质的工程必须有优质的设计。
从接受马鞍山供电公司设计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成立了专业人员配备齐全的设计工作组,制定具体设计措施,并在设计的全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质量。
(1)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本工程要严格按院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整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设计工作,保证本工程设计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保证设计产品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出公司产品优良等品率达到100%。
(2)在总结以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本工程设计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
因此我公司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吸取同类工程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另一方面要高起点、严要求,力争本工程设计达到优秀设计水平。
(3)设计人员要树立经济观点,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施工图设计原则严格按初设审查意见执行,工程总投资不允许超概算,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降低造价,节省成本。
(4)重视信息反馈,特别是同类型工程的信息反馈,避免出现重复性设计差错,消灭常见病、多发病。
(5)科学安排设计进度,缩短设计周期,尽一切可能满足工程建设进度的要求。
在施工阶段保证工代及时到位,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服务,确保顾客满意。
(6)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把事先指导、中间检查及成品校审等三个环节贯穿于设计全过程。
(7)编制了《施工图设计技术组织措施》和《施工图设计计划》,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质量控制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
同时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编制了我公司的《防治质量通病实施措施》、《十八项反事故措施执行情况检查表》、《强制性条文执行细则》,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并在图纸校审过程中重点检查强条、反措的落实情况。
设计成品未出现未执行相关规定的情况。
4 技术供应和工代服务4.1 技术供应(1)人力资源:本工程在可研阶段就成立了专业人员配备齐全的设计工程组,工程组设计人员能够胜任相关工程设计工作。
(2)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工程设计必须的计算机及其软件、支持性服务、交通工具及通信工具等。
4.2 工代服务(1)转变观念,加强工代服务:在工程施工图设计开始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各专业的主设人为该工程施工的工地代表,强调服务也是质量,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工地代表管理及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和奖惩。
本工程从线路复位到基础浇注,一直到立塔架线、金具安装,工代基本做到了随叫随到。
(2)重视技术交底工作:本工程施工图均进行图纸技术交底及施工图会审。
(3)工地代表深入现场:加强与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的联系,正确及时地解决有关设计问题,力争将图纸的错、碰、缺消灭在施工之前,并及时向项目经理及主任(专业)工程师汇报。
按时总结、整理、汇总修改通知单,并在图纸上按施工后实际情况作出修改记录,为以后做竣工图作准备。
(4)做好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重大问题迅速汇报并及时处理。
(5)在工程竣工投产初期及运行一年后进行工程设计回访:组织各专业主设人和主要业务骨干参加,实地调查,听取意见,全面收集施工和试运行期间与设计有关的各种质量问题,回访后要整理出版回访报告,针对回访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提高设计水平。
5 发生的重大设计变更和处理结果本工程未发生的设计变更。
6 设计变更统计、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本工程未发生。
7 对工程质量和设计规定符合性评估7.1 工程设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
7.2 勘测设计产品质量达到项目策划规定的质量目标,努力提高勘测设计产品的技术指标(包括节水、节能、节约土地、环保)、经济指标。
7.3 出公司产品优良品率达到100%。
7.4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及时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和参加施工图纸会审,工地代表能及时到位,技术服务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
设计人员按规定参加现场配合并及时签复施工单位的工程业务联系单,对于有设计改进的地方及时按规定出设计修改通知单,整体工程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未发现施工差错。
7.5 执行强制性条文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尤其是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技术、质量、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文件,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241号)等。
本工程在可研阶段就编制了设计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为创建国家优质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强制性条文》实施监督工作组组织机构组长:卢文启副组长:薛建元成员:许瑾束庆波程鑫(2)岗位职责组长:由工程设计项目经理担任,主要负责组织领导本工程有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贯彻及实施,对本工程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负责。
副组长:由专业工程师担任,负责贯彻学习有关强制性标准条文,负责收集、策划强制性条文的执行实施细则及考核评价工作,对本工程专业设计执行强制性条文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组员:由各专业主设人组成,分别按主设人的职责分工,负责本工程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相应条款的监督实施和管理工作。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实施细则与控制措施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第三篇电气输变电工程中关于勘测设计的相关要求和结构专业的相关强制性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ing of 110~75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报批稿)。
7.6 工程设计实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精心组织、严格施工、认真监督、各方密切配合,工程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协调。
本工程基础的施工、接地装置敷设、铁塔组立、导地展放、附件安装均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8 遗留设计问题和处理计划本工程无遗留问题。
9 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今后的工程中去,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同时,在将来的工程设计中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导则。
我们在该工程设计中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由于省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各处室的关心和支持,铜陵供电公司、安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安徽广源电网建设有限公司以及各参建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