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贴敷疗法最新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最新PPT课件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 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穴进行敷 贴。
(3)局部选穴 :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 贴服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 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腧穴。
(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
穴位敷帖法
授课时间:2017年6月20日 14:30 主讲人:蔡天露
.
1
一、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 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 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 一种疗法。
.
2
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
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
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 药物
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一般每 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 程。
.
18
蒜泥 贴敷 法示 意图
.
19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法示意图
.
20
四、禁忌症
.
21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严防 有强烈刺激性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以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 要注意:
.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软膏。
5、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的水调拌均
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敷贴局部或腧穴, 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 根茎、茎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
12
(三)、操作方法
1、腧穴选择与配伍
(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组穴宜少而精, 一般不超过2-4个穴 。
(1)糖尿病患者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 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辅料成分过敏者 慎用;
4、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
22
.
23
No Image
.
24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5
.
9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 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 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醋调:解毒、化瘀、敛疮,虽用药猛,可 缓其性;
酒调: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虽用药缓, 可激其性;
油调:可润肤生肌。 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
10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 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疗相应疾病。
1、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或药
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的药丸,贮 存备用。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进行治
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水、醋、
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摊敷腧穴, 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
.
3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斑蟊、 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 捣碎或研末敷贴穴 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 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 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收或刺 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疗法、脚心疗 法或涌泉疗法。
脐中,填药量据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填药时
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
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
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
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
故多用于阿是穴。
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 于穴区。
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 滴滴徐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 于神阙穴。
.
6
适用范围
遗精、阳萎、 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 牙痛、口疮、 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
7
二、基本操作方法
.
8
基本操作方法
(一)药物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 膏或为研末用作腧穴敷贴。
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 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 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等。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 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 斑蟊、附子、大戟等。
.
4
作用原理及特征
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 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 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药物经皮肤吸收,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 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
5
适用范围
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 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症。
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风湿性关节炎, 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 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 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
.
13
(三)、操作方法
2、常用贴敷方法
敷法: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 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 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
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
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
.
14
2、常用贴敷方法
填法: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药粉填于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 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均数分 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 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或改用其它有 效部位腧穴交替贴敷。
.
17
3、贴敷时间
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 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较大及发泡之 品。
.

15
2、常用贴敷方法
此外尚有叩法、离子透入法、熨敷法、掺法等。
.
16
(三)、操作方法
3、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的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定时间。 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敷贴时间 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立即取下。
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 贴治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