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教学主题课例研究报告20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教学主题课例研究报告20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主题课例研究【课例主题】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观课要点】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2.主题活动的设计对目标达成的效用3.教学资源的整理和运用《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从逻辑结构上来分析:先阐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关键还要靠自身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从较轻和较严重两个角度分析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应对?较轻: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解决。

在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后,用法律的威严震慑违法分子,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较重:能将其制服时将其制服,不能制服时用“呼救法”“报警法”“周璇法”“正当防卫”“两害相权取其轻”。

此时,在从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侵害时,最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认识到,预防更为重要,所以接下来探讨如何预防生活中容易受到的侵害。

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在研究被侵害前如何预防受到侵害和在受到侵害过程中如何机智应对以后,再探讨如何在被侵权后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找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机构寻求帮助。

其次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

再次,采取诉讼途径维权。

最后指出如果有经济困难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本节内容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找出线索,我按照侵害前——侵害中——侵害后的线索引导学生探索效果更好。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但基于这方面的经验比较简单,对于面对较重的侵害和受到侵害后如何维权的问题,课前调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所以教学中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探讨、应用,以缩小理论与现实的距离,顺利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觉守法、护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力]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1.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教学重点】学会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掌握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觉守法、护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本课的难点。

方法选择:自学指导,案例表演、讲评,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体验自我保护设计意图:活动设计面对众多选择只能选择其一,让学生体验生命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感悟生命的重要,激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自觉性。

师:人生是美好的,人生的路途上有许多是我们在不断追逐的东西,比如:美貌、美食、名望、权利、爱情.......,现在如果你手里有500万,从我的拍卖会购买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你打算买什么呢?生:(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要选择它?)师:生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它是人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财富的基础。

生命一旦丧失,其他一切都变的没有意义。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社会的保护,后来学校也给我们提供各方面的保护。

但是我们的生命安全仅仅靠他们对我们的保护就可以了吗?生:(追问:那还需要什么?)二、调查分析——机智应对侵害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这个部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比如有过被妈妈偷看qq记录,被高年级同学威胁要钱等。

基于这样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许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并且还有更为严重的潜在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分析生活——总结规律——指导生活这个认知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在潜移默化中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请问你有没有遇到以下四种行为?请对这4种行为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应对?1.妈妈有次偷看了我的日记2.高年级的同学威胁并问我要钱。

3.放学路上看到社会青年正在对他人实施抢劫。

4.我被犯罪分子绑架。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汇报结果。

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依法享有隐私权,家长不经本人允许偷看日记也好、看聊天记录也好都是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此时,面对侵犯我们权利的人要么是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他们的行为往往不是非常恶劣,危害性也不大,但是我们依然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自己的权利极有可以受到更进一步的侵害。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或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

其关键点就是利用法律的尊严震慑犯罪分子,以制止侵害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我们遇到看到犯罪分子正在实施犯罪,或遭遇犯罪分子劫持的时候都属于生命面临严重危险的侵害,这时协商和解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能将其制服时将其制服,不能制服时用“呼救法”“报警法”“周璇法”“正当防卫”“两害相权取其轻”。

总之要记住的要领是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前提下,尽量减轻危害的情况下能制止、终止或之后配合警察尽快抓住犯罪分子。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侵权行为的发生,最好平时就注重预防,下面给大家补充一下“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八大要领”:1、记住可信赖成年人的姓名、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的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如果有人撬门扒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

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道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

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贵重物品。

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处显露。

7、遇到换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

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

这是要镇静、机智的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8、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体特征和其他线索,以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生:男女生分别读出这些预防知识。

师:播放预防知识视频三、案例分析——感知维权方式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出示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然后借助申潇然被害的案例,并分两段展示给学生,以增加结局给学生的震撼。

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探究,设计各种方法帮助申潇然维权。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在对我们的侵权行为实施前、实施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那在违法行为实施后,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师: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法律知识”视频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专门性法律,我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必须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到底在具体情境下通过哪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维权呢?请看这个案例:2015年9月,被告人李艳勤和申二刚各自离异后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2015年12月,申二刚的女儿申潇然(被害人,5岁)开始与李艳勤、申二刚及李艳勤的儿子申岩桐一起生活。

其间,李艳勤经常以申潇然不写作业、不听话为由,采用掐、拧、踢、烫等方式殴打申潇然,致申潇然头面部、颈部、胸腹部及四肢等部位经常受伤...... 师:5岁的申潇然遭遇这样的事情,她应该怎么做呢?生:(预设:应该找她的妈妈、或者找到邻居帮她想办法;到法院去起诉......)师:追问并引导学生意识到:1.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合法权益收到侵害的时候,应该找到自己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作为申潇然应该找自己的亲生母亲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实在不行也可以向邻居反应,以便于寻求帮助。

(追问:如果你是她的邻居你会怎么做?)2.通常到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当然在具体维权时既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反映问题,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方法维权。

但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维权,否则只能是对违法者的纵容。

师:出示申潇然的后续材料:申潇然2016年3月27日晚,李艳勤在其租住处因琐事殴打申潇然,致其腹部受伤,后又多次殴打申潇然腹部等部位,致其伤情加重。

同年5月4日晚,申潇然开始出现呕吐症状,李艳勤购买了治疗中暑等症状的药物让申潇然服用。

同月6日17时许,申潇然和申岩桐在租住处睡觉,李艳勤将两个孩子反锁在家中。

当天19时许,李艳勤回家后发现申潇然躺在床下,身体已经发凉,遂拨打120急救电话,将申潇然送往医院抢救,但在途中申潇然因受钝性暴力作用造成肠管破裂,致感染性休克死亡。

师:请对这个结局发表自己的看法?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

师: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如果没有经济条件请律师或诉讼应怎么办?师: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我们可以通过申请法律援助的方法获得帮助。

四、拓展提升——立志守法护法设计意图:在这个部分通过《亲爱的》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法律援助更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这种维权的途径,又进一步引导孩子立志为守法护法做出贡献,以达成更高的教育价值。

师:出示法律援助网的网址,播放《亲爱的》中“佟大为”对“赵薇”实施法律援助,启发同学们为法律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做出青年人的贡献。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教学的实践反思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活动式教学在实践中也曾经存在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以后在开展主题活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为活动而活动,乱而忘记了初衷。

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二、设计活动脱离生活,太追求高大全如果一节课都在给学生讲大道理、喊口号,碰触不到学生的心灵,也就没办法引发学生的共鸣,整节课也就“活”不起来。

思想品德的形成绝不是在硬性灌输中形成的。

三、只关注生活,没有理论提升我们面对的群体都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必须要着眼于未来。

教育绝不是有一说一,应该是知一而懂一片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