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2/离子液体混合物相平衡的研究进展侯彩霞郭红霞粘山坡梁英华樊丽华河北理工大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摘要离子液体对二氧化碳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转化。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从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中选择性萃取有机物,避免相间的交叉污染,实现离子液体的回收。
从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实验测定方法、CO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高压相平衡测定、SC-CO2/离子液体/有机物的三元体系相平衡研究以及模型预测四个方面介绍了CO2/离子液体体系相平衡研究的最近进展,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离子液体二氧化碳相平衡萃取中图分类号O62.4项目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B2008000373)第一作者简介:侯彩霞女1977年生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化工、化工热力学曾发表论文4篇近年来,CO2的化学利用引起了高度重视。
综合利用CO2并使之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不仅为C1化学工业提供了廉价易得的原料,开辟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非石油原料化学工业路线,而且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离子液体以其突出的优点,如蒸汽压低、热稳定性好、不易燃烧和爆炸、溶解性能独特、反应产物分离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化工分离过程、电化学、有机合成、聚合反应及新型功能材料、石油化工等方面[1-4]。
近年来,利用CO2极易溶于离子液体的特点,用离子液体吸收/固定CO2,并合成大宗有机化工原料,已成为CO2利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超临界CO2(SC-CO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较大,而离子液体几乎不溶于SC-CO2,因此,可以利用SC-CO2从离子液体中萃取有机物,回收离子液体。
此外,SC-CO2与离子液体相结合用于反应/分离过程,可以实现反应物系在相间的转移,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5-7]。
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及相平衡研究作为过程开发和应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实验研究1.1CO 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的实验测定在众多的离子液体中,咪唑类离子液体以其合成简单、对水和空气稳定并具有较宽的液态范围(约300 ̄400℃)而成为主要研究对象。
Jacquemin等[8]测定了CO2、CH4、C2H6等8种气体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n]BF4)中的溶解度,考察了分子大小和极性对溶解度的影响,计算了气体的偏摩尔溶解熵和溶解焓。
实验测定温度范围内,8种气体的溶解度明显不同,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最高,溶解的摩尔分数为0.01,CH4和C2H6溶解的摩尔分数为0.0001,H2的溶解度最低。
8种气体的溶解熵和溶解焓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由此说明具有不同的溶解机理。
Baltus等[9]利用石英晶体微平衡法测定了低压下CO2在一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测定压力小于0.1MPa。
CO2的溶解度随着咪唑环上烷基取代基链长的增长而增大,CO2在含有C8氟烷基侧链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要远远高于其在不含有C8氟烷基侧链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Chen等[10]测定了CO2在[bmin]BF4、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n]BF4)和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omin]BF4)中的溶解度,考察了烷基取代基链长对溶解度的影响。
随着取代基链长的增大,CO2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解度间的差别很小。
Fu等[11]通过实验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离子液体中水的含量对CO2溶解度的影响,实验温度40 ̄60℃,压力1 ̄25MPa。
在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水的含量对CO2的溶解度没有明显影响。
尽管CO2容易溶解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但这类离子液体仅靠物理作用固定和溶解CO2,因此CO2的溶解量很有限,室温和常压条件下CO2在这类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仅为0.10% ̄0.15%(质量分数),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上海化工ShanghaiChemicalIndustry综述19··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高效的功能化离子液体。
Yuan等[12]测定了CO2、O2、N2、H2、CH45种气体在1,1,3,3-四甲基胍乳酸盐(TMGL)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308 ̄327K,压力0 ̄11MPa。
5种气体在TMGL中的溶解度顺序为CO2>CH4>O2>N2>H2,可以利用TMGL实现CO2从混合气体中的分离。
此外,CO2在TMGL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bmin]PF6、[C8min]BF4、[bmin]NO3、[C8min]PF6、[Nbupy]BF4以及[bmin]NO3中的溶解度,TMGL是一种较好的固定CO2用离子液体。
Yuan等[13]还测定了CO2在2-羟基醋酸乙铵酯(HEA)等8种羟基铵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CO2在这8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THEAL>HEAA>HEA>HEF>HEAL>THEAA≈HEL>HEAF。
CO2在THEAL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emim]EtSO4中的溶解度,但小于在[bmim]PF6和[omim]PF6中的溶解度。
Blasig等[14]利用磁力悬浮平衡法测定CO2在双酚A聚砜、聚(对乙烯苯基三甲基胺四氟硼酸)(P[VBTMA]BF4)、聚(2-甲基丙烯过氧基乙基)三甲基胺四氟硼酸(P[MATMA]BF4)3种固体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CO2在3种固体中的溶解度顺序为P[VBTMA]BF4>P[MATMA]BF4>双酚A聚砜。
Muldoon等[15]通过对CO2在一系列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进行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决定了CO2的溶解度;离子液体中氟烷基链越多,CO2的溶解度越大;CO2在不含氟但含醚键和烷基自由基的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也较高。
1.2CO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高压相平衡的研究Blanchard等[16-17]1999年首次提出利用SC-CO2从离子液体中萃取不挥发性有机物的过程,详细报道了SC-CO2/离子液体体系的特性。
Shariati等[18-19]测定了CO2与[emim]PF6、[bmim]PF6、[hmim]PF63种离子液体的高压相行为,测定压力0 ̄97MPa。
CO2在3种离子液体中溶解度的变化趋势与Blanchard等测定的CO2在[bmim]PF6中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极为类似。
CO2浓度较低时,溶解压力较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溶解压力迅速增大,如CO2浓度为0.098时,323.46K下的溶解压力仅为0.81MPa,当CO2的浓度为0.727时,溶解压力为85.49MPa,体系出现离子液体和超临界流体两相。
Gutkowski等[20]的研究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
当CO2的摩尔分数在0.1 ̄0.6时,溶解压力较低(小于20MPa);当CO2的摩尔分数为0.7时,溶解压力迅速增加到40MPa。
在整个实验温度和压力的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临界点。
实验结果还显示随着离子液体中烷基取代基链的增长,CO2的溶解度增大。
对体系液—液—气(LLV)三相平衡的研究发现,该体系属于Scott等划分的二元体系相平衡的第三类。
Petermann等[21]利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测定高压下CO2、CH4、C2H63种气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在[emim]EtSO4中的溶解度,该方法将容量吸收测定法原则与重量吸收测定法原则相结合,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吸收的气体。
纯气体吸收实验结果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最大;二元气体混合物吸收过程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影响CO2的吸收;三元气体混合物的吸收实验中CO2的溶解度仍然是最大的,但吸收的选择性降低。
1.3SC-CO2/离子液体/有机物三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与SC-CO2/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相平衡研究相比,SC-CO2/离子液体/有机物三元体系相平衡对于萃取过程的开发和离子液体的回收更有意义。
Fu等[22]利用静态法测定了CO2/[bmin]PF6/萘三元体系的高压相平衡,温度范围313 ̄333K,压力范围8 ̄20MPa。
在CO2相中,萘的摩尔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萘在离子液体中摩尔分数的增大而降低。
Aki等[23]的研究发现,最低临界终点压力(ThelowestcriticalendpointpressureLCEP,即出现第二个液相的压力)与离子液体和有机物的种类有关。
对于特定的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LCEP取决于离子液体在有机物中的初始浓度。
K点压力(即液相与CO2相融为一体的压力)取决与离子液体的种类。
对高于LCEP压力下各相组成的分析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离子液体在富含有机物相中的浓度降低,富含离子液体相中的浓度升高。
Kühne等[24-25]将[bmim]BF4+1-(4-isobutylphenyl)-ethanol+CO2三元体系相行为与[bmim]BF4+4-isobutylacetophenone+CO2、[bmim]BF4+1-phenylethanol+CO2三元体系相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具有相似结构的有机物对CO2/离子液体体系相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异丁基使有机物结构不对称,(如[1-(4-isobutylphenyl)-ethanol],这种不对称结构有利于CO2的溶解;有机物中含有的羟基(如乙醇)与四氟硼酸阴离子形成氢键,降低了CO2与离子液体间的上海化工第34卷20··相互作用力,使得CO2的溶解度降低。
由此说明有机物与离子液体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CO2在离子液体—有机物体系的溶解度。
2模型由于实验测定困难、耗时长、费用昂贵,不易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CO2在各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如何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1热力学方程Jacquemin等[8]利用扩展的亨利定律对CO2、CH4、C2H6等8种气体在[bmin]BF4中的溶解度进行关联,计算了各种气体的亨利常数、标准吉布斯自由能、标准溶解熵和标准溶解焓。
Shiflett等[26]首次利用R-K方程预测了高压下CO2在[bmin]BF4和[bmim]PF6离子液体中的相行为,并利用基团贡献法估算离子液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此外,还利用一维质量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
预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吻合较好。
计算得到CO2的两相扩散系数在10-10 ̄10-11m2/s,比CO2在有机溶剂中的扩散系数高10 ̄100倍。
高军等[27]利用PRSV状态方程与Wong-Sandler混合规则(WS)、VanderWaals混合规则相结合,计算CO2在[bmin]PF6等6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利用离子液体的密度数据得到PRSV方程的参数a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