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26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26张PPT)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 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
A 为唯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唯一要务
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2.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铭刻着中国人民永
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了( ) AA.局部抗战阶段 B.全国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例2】“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 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 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以上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在《告全体将士 书》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理由是( D)
(3)结合材料二中的形势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当时局势下如果蒋介石被杀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便于日本侵华,为 了抗日大业,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 积极影响?
结果: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积极影响: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开始展开第二次合作。
【对应训练】 3.下面是某同学所画的某历史事件发展简单示意图,据此可知该事件与下 列哪位人物有关( B) A.周恩来 B.张学良 C.邓世昌 D.康有为
4.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D )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 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 平解决,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愤吗?也 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 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 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①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②抗议蒋介石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对外政策 ③逼迫蒋介石下台 ④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我们反对 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 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可以得出其理由为反抗蒋介石的对外妥协和对内内战 的政策,所以选D。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5.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__华__北__自__治__运__动__”,妄图使 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6.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_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 学生在新华门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华北自治,遭到镇压。这就是著名的“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西安7.时间 Nhomakorabea点:1936年12月12日_____。 蒋介石
8.目的:逼迫_______抗日。 9.概况:__张__学__良__、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 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西__安__事__变_”。
10.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__和__平___解决。
(1)从材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什么?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目的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
(2)材料一中所说的“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指的是什 么?
是指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 北,而国民党军队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却围攻红军打内战。
11.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 键。从此,_十__年__内__战_基本结束,___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战__线__初步形成。
【典例精讲】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例1】1931年某日,“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
材料二: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竭力挑拨南 京和西安的关系,声明不能坐视南京同西安妥协,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 战,以便趁火打劫。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 “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大规模内战 有一触即发之势。而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坚决反对 “讨伐”,坚持营救蒋介石。
1.2016年9月18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85周年。 中国多地以鸣响防空警报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铭记历史,
B 警示未来。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寻找失踪士兵 B.柳条湖事件 C.日本工厂被炸 D.西安事变
2.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如图是 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与该漫画相关的 历史事件是( C)
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 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 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 的是( B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段文字记录了(C)
A.西安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关键信息“1931年”“柳条
湖路段”等可判断该事件为九一八事变。
【对应训练】
1.“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
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 A
人教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2.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柳__条__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__沈__阳__城__。九一八事变爆发。 3.结果:_1_0_0_多__万__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影响:中国人民的__局__部__抗战开始了。
4.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B 前 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一二·九”运动性质的是(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汉奸卖国贼”
5.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C)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
10.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是(
B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B 11.下列属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原因的是( )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
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 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D
7.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中国国民党 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8.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