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试行)一、性质与任务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初始阶段,是其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的数控加工技术思维和能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精湛的加工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在数控加工行业中职业技能的持续成长起作基础性作用。
为指导和规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与质量评价,制定本教学标准。
针对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对数控加工基础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教学定位于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数控机床操作规范、识读工艺规程、基础加工等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胜任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和发展的技术技能,为其跨入行业直接就业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进一步技能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编制思路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机械制造行业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趋势及中等职业教育本专业技能培养的定位,整合相关专业课程中的技能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及技能继续提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高于工作过程的原则,将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确定技能教学内容;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岗位规范,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技能学习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2.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技能学习的通用性、专业性、发展性,将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划分为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三个学习模块;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本着教学价值相关、具体内容独立的原则,将每个技能学习模块设计成若干技能学习领域。
3.按照保障有力、教学有效的要求,以提升技能教学质量为目标,对教师队伍、设备场地等实施条件提出一定要求,积极倡导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对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提出建议。
突出学校综合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作用和地位,确保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技能教学目标通过本标准的实施,使学生全面掌握通用技能,熟练掌握一项专项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达到相关工种中级工技能水平,能胜任数控技术相关岗位工作。
具体教学目标为:1.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岗位类别,熟悉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数控加工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2.能结合零件特点合理制定加工方案,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具有扎实的手动加工和普通机械加工能力,能正确选用检测工具检测零件,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具备基础性编程能力。
3.掌握较精密零件数控车的编程与加工,掌握较精密零件数控铣的编程与加工,具备数控机床装调和维护的能力。
4.能顶岗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并符合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熟悉企业的单件、批量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能在企业精益生产的理念下,参与班组的技术交流,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5.形成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专注专业的职业素养,并养成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技能教学要求1.通用技能2.专项技能(二)岗位实践五、实施条件1.师资条件(1)根据技能教学需要,通过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方式,建有涵盖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各工种、各有所长、能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占技能教学专业教师的比例为20%- 30%(2)专任教师应具有机械制造技术领域高级工以上相关职业资格,30%以上的教师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每2年应下企业锻炼2个月,企业在当地应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锻炼岗位应具有一定的数控技术水平和加工难度;具有先进的技能教学理念,能刻苦钻研和改进技能教学方法,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将行业企业典型生产项目转化成技能教学案例,能依据技能教学需求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3)兼职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工作经验,是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热心于数控技术岗位的技能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协同专业专任教师开发教学资源。
2.设备与场地(1)依据本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提高技能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需要,配齐配足本专业技能教学所必须的实训设备,整合钳工实训、机械加工实训、数控车实训、数控铣实训、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实训、数控加工仿真实训等的实训场所,形成集多岗位、多技能、多项目技能教学为一体的技能教学工场。
(2)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实训设备,创造人性化的实训场所;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分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优化技能教学环境,提升技能教学效能;合理分配教学工位,提高生均设备台套数和设备利用率。
(3)引入企业文化,推行全员参与企业质量管理和5S管理,贯通产学要素,创设企业生产的真实情景;按照虚实结合教学的要求,引入数控加工模拟编程及通讯软件,建有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配备集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训平台。
六、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教学安排按照统分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技能课程进程安排,对技能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考虑,编制贯通衔接、技能递进的由技能教学点转化而成的教学项目,嵌入到相关课程中实施。
本标准中通用技能的所有技能内容和要求应得到全部落实,专项技能教学应根据学校开设专业方向选择性完成,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在前5学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岗位技能教学原则上在第5-6学期完成并达到教学要求。
职业学校在制定本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依据本标准制定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计划和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设计书,技能教学计划包括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时、教学安排、实施条件等,单个技能教学项目设计书包括教学项目名称、学习任务、教学要求、任务工作页、技能考核评分表及记录表、工量刃具清单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的样式可参照下表:(2)教学实施合理编制技能教学内容。
技能学习领域的内容要求,应对接企业生产技术规范和职业资格要求,吸纳国家和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成果,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出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由单一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按照数控加工要素复合化、加工工件功能化和部件化的要求,引入企业产品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开发综合性技能教学项目,来提高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推行工作过程导向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的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加工类教学项目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步教学法,装调维护教学项目主要采用“虚拟仿真和真实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岗位技能培养采用“识岗、轮岗、适岗、顶岗”的实践方式。
建立教学过程中师徒式的教学关系,创设真实的技能学习情境,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精心组织技能教学。
统筹安排设备场地,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技能学习成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先易后难,由单项技能至综合技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成递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比学赶帮和优秀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共同提高技能水平。
(3)技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过线上及线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数控操作面板和虚拟仿真软件进行融合,构建虚拟生产环境,实现生产加工的虚拟仿真,并通过通讯软件向数控机床实时传输数据,再由学生操控数控机床完成真实生产,增强技能教学效能。
2.评价建议(1)常规教学评价制定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按照企业生产现场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综合考虑职业素养、安全文明生产、零件质量意识、企业5S管理作为评价要点,制作科学规范的记录表和评分表。
现场记录表中的“安全文明生产”可包括劳保用品穿戴规范、工量刃具使用及摆放规范、设备保养、安全操作等,现场记录表中的“规范操作”可依据各工种设备操作规范制定等,对于操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者采取一票否决制。
评分表应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等。
评分表的使用中还应在主要尺寸中选择5个以上核心尺寸,通过中间公差偏离来分析学生加工质量控制的能力,深度诊断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表1现场记录表(10分)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顶岗实习应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对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工作规范、安全生产、师徒交流、班组活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环节进行评价。
(2)结业评价开展技能教学结业评价考核,涵盖通用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践,通过学业水平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综合性大作业、典型项目、岗位实践报告等方式,编制结业评价量表,形成有行业人员参与的、具有鉴定意义的综合评价结果。
(3)学业水平技能考试依据本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业水平技能考试大纲,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通用技能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和制定、数控编程、合理使用加工刀具、合理选择加工工艺参数、零件加工质量控制,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的特点,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七、编写说明1.编写依据本教学技能标准编写的主要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参考《车工》《铣工》《装配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参考部分数控加工行业企业的岗位规范和技术标准。
2.适用范围: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