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工业用地规划导则(修改稿)
1. 总则
1.0.1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和对有限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加快形成本市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发展格局,特制定本导则。
1.0.2 《合肥市工业用地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
为审核项目用地规模及评估提供基本参数;为制定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文件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2. 实施规定
需供地的新建工业项目,在审核其用地规模和规划方案审批时须符合以下要求和准入条件:
2.0.1 规划选址
工业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必须符合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规划;符合合肥市工业产业布局和导向,项目体现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发展。
2.0.2 用地规模
工业项目用地规模应依据项目规划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和投资总额等指标,与本导则进行比较评估其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定是否供地和供地规模。
如有下列情况的,原则上不单独供地,鼓励项目进入标准化厂房生产。
用地规模低于20亩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低于400万元/ 亩的工业项目;亩均税收低于30万元/ 亩的工业项目。
四个城区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3亿的工业项目。
2.0.3 容积率工业项目的生产性建筑部分(研发、宿舍楼部分建筑面积不参与指标计算)容积率应大于本导则规定的所在大类行业所在区域控制值。
低于本导则规定的重大工业项目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报市规委会批准确定容积率。
四个城区工业园区,单栋(组)标准化厂房面积应大于5万平
方米,容积率应大于 3.0 ;成片建设标准化厂房,应配套适量的生
产、生活设施,容积率应大于 2.5 。
鼓励建设高层工业厂房。
2.0.4 建筑密度多层工业厂房的建筑密度应大于35%。
2.0.5 建筑系数对生产工艺特殊需要室外装备或场地的工业项目,其建筑系数(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种建、构筑物及堆场占地面积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大于40%。
2.0.6 建筑层数工业项目应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层数一般不小于3
层,建设一
层工业厂房,需报市规委会批准。
四个城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层数应大于6层。
2.0.7 建筑退让
工业生产厂房退道路红线不得大于5米,沿城市主干道有特殊要求的,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另行约定。
厂房退让用地边界应满足消防或厂区运输要求。
行政办公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退道路红线和用地边界按《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其退道路红线部分可布置为树阵式停车场。
工业建筑原则上不退让城市绿线,但建筑基础不得侵占城市绿线。
2.0.8 建筑间距工业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的安全要求。
除厂区主要通道外,工业建筑间距不考虑景观、采光和视线干扰等其它间距要求。
工业项目内部道路不宜超过8米。
2.0.9 建筑景观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工业建筑立面,应满足城市规划及《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城市道路沿线不得设置锅炉房、厨房间、污水池等有碍城市景观、市容卫生的附属设施。
配(变)电室、泵房宜布置在地下室或底层,确需独立设置的要依据消防、环卫等相关规定进行布置,其外部形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0.10 绿地率倡导多样的绿化形式,鼓励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工业项目绿地率应小于10%。
超过10%的,需作出说明。
2.0.11 行政办公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工业用地应以建设生产加工产
品,形成有效产出和税收的建
筑为主。
研发中心项目应有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认证(批复)。
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 过总用地面积的 7%,其中行政办公研发用地比例不得超过总用地 面积的 2%。
鼓励企业自建公共租赁房。
行政办公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 的30%。
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宾馆、招待所和与企业自身 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培训中心等商用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2.0.12 雨水利用 新建工业项目鼓励采用雨水利用设施。
用地规模达到 100亩以 上,或工业建筑单体屋顶面积达 3000平方米以上的,应配套建设 雨水利用设施。
对有污染源的化工和制药等工业项目,需组织专题论证确定 雨水利用方式。
2.0.13 太阳能利用 积极推广与工业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对单 体厂房屋顶面积大于 2000平方米的,厂房设计时应预留屋面设置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荷载;对相邻建筑群屋面面积达到 10万平方米 以上的区域,鼓励建设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
已建厂房屋面新增太阳能光伏组件,要充分考虑结构安全、 屋面防水和美观等因素。
2.0.14 建筑节能 倡导建筑节能,鼓励参照《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 65%设计标 准实施细则》开展工业项目配套的行政办公和研发等建筑节能试 点。
2.0.15 建设时序 工业项目应严格遵循先建市政基础设施和工业生产厂房,后 建行政办公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
同时应明确项目开工、竣工和 投产时间。
3. 附则
本市改、扩建工业项目参照本导则规定执行。
编制工业用地控规时应执行本导则的相关规定。
合肥市规划局对本导则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每两年进行修订。
3.0.1 3.0.2 3.0.3 3.0.4
附表:
1、容积率指标控制表
注:
①行业代码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 —2002)中的大类
行业代码。
②A控制值使用范围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区、城区和三县工业区;国家级开发区,建议在现公布的控制值的基础上,上
浮10%作为该区域的控制值;B控制值使用范围为乡镇工业聚集区;国
家08版控制值是选取《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按大类行业设置的工业项目容积率控制值,是本导则设定A
和B控制值的基本依据。
③对于特大、特重型机械生产,或化工、重型装备等生产工艺特殊需要室外装备或场地的项目,其容积率控制值可适当降低。
有特殊要求的重大项目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工业项目的容积率。
④适合多层厂房的大类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⑤适合单层厂房或有特殊生产工艺的大类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
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
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控制表(m)
附图:
1
、工业厂区平面示意图
2、工业办公楼退让道路红线示意图
建琨退让城市道踣
ICn
ppHTOtr■": rtu < 耳•■鼻
姐市週菇
乙厂区
:A
单也:1«
堆
世阵式停军堵
机心豪
e
道跻虹线
i
I用地界线
|年仁吉海|
门斤
3、工业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示意图
道路红线
I
I
用地边畀
t--
2(1(-n
flatty曲禺池
;2n
厂眉flt 行■ _ Itttaft
3m 3c
4、工业建筑退让城市绿线剖面示意图
基鈕亮廈
工ilk厂房L 2_1,™
6、工业厂区主要通道示意图
■
1
«
1
] 厂房间距满足
1建顼设计防史规范)要求
1 11
U 1 . t
,
i.[—
H 厂1,,』1小1X
1.2m 秣蛊J.2M
厂回址南flu厂EST
STtttii S7 &ai
r*亠厂区主要通道厂矗
[K.O1
厂房间距満足
1 ■《建眾设计防火规范》要求f
iTTp
塀箕打" 坊籥
』.曲X ;! 區匚
,.I . ■=£4
■ VS Efffc舉
I •迥1・邂亦;L3n Li!a
nfi«*车讦逼
I 厂区次要適道
IO. OlD
8、工业厂房暗散水示意图
工业厂房基础
s's
O
250-30DS 回塚土
-50«0)MC20S5潘眾土面层,独1:1水呢矽子压
实赶光
150厚粒径5 72弗石麗竝.5卷合砂浆(A 1则
3:孩土}
—素土粹'向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