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二背诵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二背诵点

1.教育的含义
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的关系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对教育&教育对人口)
5.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教育对生产力)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教育对政治经济制
度)
7.教育对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教育对文化)
8.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4点)
9.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作用(4点)+确定的依据(3点)
10.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美育的要求(3点)
11.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2.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3.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4.分科课程的优缺点
5.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6.综合课程的概念
7.课程目标的功能和依据
8.我国当前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
9.课程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0.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
1.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2.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3.教学的意义
4.教学的任务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大点)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7.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内容&要求)
8.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9.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7+4)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2.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3.注意的转移及分心的区别
4.遗忘的含义+规律+影响因素+遗忘的理论解释+应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
学习(6点)
5.合理进行复习的要求
6.
第五章
1.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2.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4个方面)(4)(4)
3.中学生情绪特点(3个方面)(4)
4.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5)
5.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5)
6.有效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3个方面)(6)
7.人格的特征(5)+结构(3个方面)(3)
8.气质和性格的区别(3)
9.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5)
10.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构成(3)+人格发展阶段(5)
11.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5)
1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第六章
1.心理健康的标准(8点)
2.心理辅导的意义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6点)
4.系统脱敏法的内容
5.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内容(3个条件)
6.理性-情绪疗法
第七章
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2.品德的结构与相互关系
3.德育内容(6)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基本矛盾
5.德育原则+基本要求(8)
6.德育方法
7.德育途径
第八章
1.班级管理的功能
2.班集体的概念/构成要素(4个)/教育作用
3.成熟班集体的标志
4.中小学班主任常规工作(7个)
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4个)
6.勒温的教师领导方式(3个)
7.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方法(4个)
8.课堂的三大要素
9.问题行为的类型(奎伊)
10.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处置与矫正
11.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要求
1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13.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
14.普通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
科目一
素质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艾拉斯莫斯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