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摘要: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解题能力;如果作业枯燥无味、重复的作业将成为学生的包袱,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下扼杀在摇篮里。
而且过多的作业也成了老师的负担,一天仅有的时间全部用在批改作业上了,对于课程的研究与教授则变得少之又少。
所以,面对懵懂贪玩的小学生,如何更好地布置和批改作业就成为小学教师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就“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简要的策略分析。
把学生和教师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干一些有价值的实在事儿,成为我们新一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数学作业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是师生间一种“师批生改”的简单的相互的信息反馈,导致学生机械性的完成作业,教师机械性的批阅作业。
而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作业的形式也多样化、多元化的,批改作业就更应该注重体现作业的激励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作业压力过大
现在的教师和家长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避免被其他学生比下去,而采用增强作业强度,加大课外补学班数量的情况,促使学生强行学习。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学习不好是因为学习时间不够久,因此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补课,从而占用学生巩固学校教学知识的时间。
由于校内校外有着不一样的学习进度,而且所布置的作业也不一样,因此会造成学生无法理清思维,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另外,家长还认为频繁反复的进行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被动式进行学习,从而学习效率不高。
2、教师作业批改问题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能会因为个人或其他因素,导致课后作业长时间得不到批改,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到自己作业的错误,也无法进行改正。
另外,教师将作业批改后,要及时让学生进行改正,否则学生不置之不理,就不能发生自己的错误,也就不能在错误中进步。
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过于注重数学题目的类型和量,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布置,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完全。
所以我结合教学实践的效果和问题,粗谈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实现人人进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实际作业能力也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采用统一布置作业的方法,那么其作业效果必然不会太好。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保证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不同需求,并能够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作业布置的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1、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7×3=
口诀:
5×7=
口诀:
7×4=
口诀:
2、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7=42 7×()=35
()×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这种根据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所以,此种作业布置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二、作业要有新颖性、实践性。
在低年级的数学作业中,老是出现口算,笔算等等的枯燥乏味的作业。
学生把作业当成了任务和命令,不执行不行,于是就草草算算,乱七八糟。
我们要提倡把作业布置的有兴趣性,有操作性,让学生从作业中学习、创造、实践,把作业变成学校的乐园。
如:我在讲《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没有去布置书上的练习,而是选择让学生写一篇长方体的自我介绍,并亲手制作一个长方体。
当学生看到作业时候,那种兴奋的神情溢于言表。
我从中感觉到他们学懂知识的那种成功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感悟到数学的真谛,才能实现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才能培养创新意识。
所以布置作业注重实践很重要,设计一下学生主动操作、实验的作业,会提高数学知识的巩固效果。
如《时间的认识》课后,我让学生把学校的作息时间抄写下来,把每堂课的时间和课余时间做了标注,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时间的宝贵,课余时间要珍惜。
还让他们回到家把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了规划和安排。
通过这些作业,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他们在自己家周围找一找这样的图形。
都有哪些物体时正方体的?哪些物体时长方体的?从而总结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三、布置作业的样式要多样化,形式易操作化。
数学作业形式多样,有助于孩子提高自信心,好奇心,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正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我们学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认识时候,我让学生在班级进行举例和用身边现有物体进行表述上面几种长度单位的多少。
再如,学习完路
程、时间、速度后,让学生在自己回家的路上自己测算自己大约的路程,以所用的时间,自己求出自己回家时候的速度。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学会了,而且“寓做作业于乐”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的批阅要及时,分级别。
作业批改是我们教师的常规工作,它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在教师批阅作业还是用优、良、可、及来评价。
或者用对号,差号,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给学生传送多少鼓励和自信,却带来太多的冷漠和打击。
《新课标》也指出“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作业批改对于小学数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批阅要遵循“及时批,评价带有鼓励”为好。
比如学生刚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而且是面批,面批要及时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
把不正确的用线或符合圈出来,不要用大大的差号代替。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避免学生对答案和抄袭作业的现象。
对于最后的评价环节,我认为用很好!较好!一般!继续努力!比较适合学生。
因为学生通过语言能感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消除了学生的负面心理以及心理压力。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错误原因,在下面提出修改方法,进行语言的沟通。
待学生重新做完,教师再次进行审查。
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
例如,有一位学生做36×199+36时的计算为:“36×199+36=7164+36=7200”,教师给她评了中等,并眉批道:“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
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200-36)+36=7164+36=7200”。
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以作暗示。
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200”。
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
综上所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对学生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作业布置是需要教师在仔细琢磨的基础上进行的。
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很难保证每一道题完全答对,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评价的时候,要用语言引导其增加信心,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以后做高难度的数学知识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不要把作业布置看着成一次任务,要看成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要看成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和工具;要看成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实施个别辅导学生进步和鼓励学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