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T320-HZTB--0021.目的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除氧器的吊装工作,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指导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³1000MW机组工程#2机组除氧器的吊装和安装。
2.适用范围适用于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³1000MW机组工程#2机组除氧器的吊装和安装。
3.编制依据3.1.《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3.2.《汽机房辅助设备安装图》中南电力设计院3.3.《除氧器设备图纸》(制造厂提供)3.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3.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DL5009.2-2002。
3.6.《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3.7.《火电建设起重机应用手册》(北京电力建设公司编)3.8.《重型设备吊装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3.9.《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10.《钢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11.《施工机械技术性能手册》(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2005.103.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辨识》GB18218-2000。
3.13.《手持式电动工器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93。
3.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373号。
4.作业项目概述4.1.工程概况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³1000MW机组工程#2除氧器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厂生产,除氧器的结构形式为内置式结构;除氧器筒总重157t其外形尺寸长³宽³高(39079mm³4060mm³4100mm);除氧器分3段运输到现场,布置在除氧间33m层#14~#17柱间;中心线距B排柱5500mm,距C排柱4500mm。
4.2.主要工作量4.2.1.M18000履带吊活动区域路基平整。
4.2.2.除氧器拖运滑道制作安装,除氧器拖运滑道在除氧层上安装牢固可靠。
(见“除氧器滑道图”)4.2.3.除氧器吊装。
4.2.4.除氧器地面转向及支座安装。
4.2.5.除氧器拖运。
4.2.6.除氧器找正就位。
4.2.7.除氧器拖运滑道拆除。
4.2.8.除氧器附件安装。
5.作业准备5.1.施工人员配置(人员组织机构图见附录)●应办理安全作业票,由汽机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施工人员熟知除氧器吊装程序和质量标准,掌握除氧器吊装步骤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全员签字认可。
●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起重工、操作工、电焊工、火焊工、电工)须持证上岗。
5.2.机械配置●M18000履带吊工况:主臂长度67.1米,主臂最大角度80°;副臂长度51.8米,副臂最大角度47.5°;工作半径50米,额定起重量为58.1t。
●施工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
5.3.工器具配置●钢丝绳、卸扣等电动工器具应经严格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4.测量器具配置计量器具必须经校验合格并报审,并贴好合格证及校验日期。
5.5.施工场地准备5.5.1.设备材料堆场清理干净,无积水,运输道路畅通。
5.5.2.除氧层B、C排杂物清理完毕。
5.5.3.M18000履带吊活动区域路基平整。
k5.5.3.1.以扩建端A、B排和#20轴线为基准,清理出一块场地,作为设备停放和吊车停置、行走场地。
(详见M18000履带吊平面布置图)5.5.3.2.拆除吊装区域内影响M18000履带吊停置、行走的障碍物。
5.5.3.3.设备停放及履带吊行走场地要求平整坚实,满足M18000接地比压要求。
5.5.4.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照明。
5.5.5.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5.5.6.通讯联络需保持通畅。
5.6.文件资料5.6.1.施工有关的技术资料及图纸到齐,能够满足除氧器安装需要。
5.6.2.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完毕,开工报告及相关作业票已经审核通过。
5.7.质量策划5.7.1.设备到现场后按设备开箱检查程序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及时上报。
5.7.2.每道工序应经相关人员验收确认,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7.3.施工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5.7.4.施工班组在施工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交给施工负责人。
技术人员认真收集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归档,施工完毕后,技术人员及时报验。
5.8.计划安装工期5.8.1.除氧器拖运滑道制作安装6天5.8.2.除氧器吊装1天5.8.3.除氧器拖运1天5.8.4.除氧器组合(视厂家施工进度)5.8.5.临时设施拆除2天6.开工条件6.1.设备、材料按供应计划到达现场,满足施工要求,质量报验完毕。
6.2.设备材料堆场清理干净,无积水,运输道路畅通。
6.3.除氧器间框架及钢次梁安装验收完毕,承重混凝土框架养护达到强度要求,具备安装除氧器条件。
6.4.人员资质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6.5.高空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应符合登高作业条件。
6.6.施工现场消防设施配备充足。
6.7.办理中间交接签证。
7.作业顺序(见附录)8.作业方法8.1.作业方法8.1.1.设备检查8.1.1.1.设备应符合图纸尺寸、接口位置正确。
8.1.1.2.根据图纸测量出除氧器的重心,并做出标记。
8.1.1.3.清点所供零部件数量和质量应满足安装要求。
贵重和易损部件交仓库保管。
8.1.1.4.设备表面油漆和各管口保护应完好,发现损坏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8.1.2.除氧器拖运滑道制作安装(见除氧器滑道制作安装图)8.1.2.1.除氧器拖运滑道承重梁选用型号为HA6030-1420的H型钢,两侧用S=20mm钢板进行加固,并由滑道梁、水平支撑、连接槽钢等组成,滑道中心间距2400mm,滑道中心距B排5500mm。
8.1.2.2.除氧层楼面为斜面,滑道下用槽钢和钢板适当调整标高,使两滑道平齐,且上平面高于除氧器基础50mm。
8.1.2.3.滑道安装完毕后在滑道上平面焊接[300槽钢,作为重物移运器的导向。
8.1.2.4.滑道制造完毕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1.3.除氧器吊装8.1.3.1.除氧器卸车转向及支座安装●根据(附图)所示在地面布置好M18000履带吊,挂好吊索、吊具。
●M18000履带吊工况:主臂长度67.1米,副臂长度51.8米,工作半径50米,额定起重量为58.1t。
卸车时,除氧器筒体最重件重量为46t,M18000履带吊实际承受载荷57.627t,负荷率为99%。
●将除氧器吊起离地100mm时悬停5分钟检查起重机械性能及钢丝绳,待确定安全后方可行走。
●将除氧器吊起离地面适当高度,将除氧器1个固定支座和1个临时支座放置在其安装位置,找平找正后分段点焊牢。
并在支座侧面焊2个吊耳,以作拖运时用。
●以上工作完毕后,将4个重物移动器分别点焊固定在2个支座下,位置距离中心线1.2米待重物移运器落在滑道后分别在其前后焊接限位并磨除与支座焊点8.1.3.2.除氧器吊装(见除氧器吊装示意图)M18000履带吊工况:主臂长度67.1米,主臂角度80°;副臂长度51.8米,副臂角度47.5°,工作半径50米,额定起重量为58.1t。
●履带吊行走及停放位置铺设路基箱●M18000履带吊吊装用2根6³37+1-170、Φ66mm 40m的钢丝绳空绕一圈分四股起吊除氧器●将除氧器吊起离地100mm时悬停5分钟检查起重机械性能及钢丝绳,待确定安全后方可吊装。
●M18000履带吊缓慢起升除氧器直至除氧器下底面高度高于B排,此时M18000履带吊顺时针旋转,当除氧器旋转至滑道上时,M18000履带吊缓慢落钩,将除氧器第一段放置在预先放好的滑道的重物移运器上,确认无异常后,M18000松钩。
8.1.4.除氧器拖运器具选用5t卷扬机进行牵拉至安装位置。
8.1.5.中间段和第三段参照以上吊装过程。
8.1.6.除氧器对接组合(除氧器对接工作由上海动力有限公司负责)。
8.1.7.除氧器拖运滑道拆除8.1.7.1.除氧器对接工作完毕后,在除氧器两侧的四个支座(三个活动支座,一个固定支座)焊接8个临时支撑。
用液压千斤顶将除氧器抬高200mm,在8个临时支撑下面分别垫上钢制支墩,液压千斤顶缓慢下降将除氧器落在钢制支墩上。
8.1.7.2.拆除除氧器托运滑道。
8.1.8.浇灌除氧器支座。
8.1.9.拆除除氧器钢制支墩。
8.1.10.安装除氧器支座,除氧器就位找正。
8.1.11.除氧器水位计、平台、栏杆及其它附件安装。
9.质量工艺及计量要求9.1.质量工艺要求9.1.1.质量记录9.1.2.质量检验计划表(见附录)9.1.3.施工技术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及时。
施工技术样表(见附录)9.2.计量要求9.2.1.除氧器吊装为一般计量要求9.2.2.测量过程控制计划(见附录)10.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10.1.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控制10.1.1.在除氧器安装过程中存在触电伤人、起重伤人等伤人以及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中可能出现高处落物、高处坠落等不安全因素,我们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10.1.2.起重吊装作业10.1.2.1.不安全行为:操作人员精神不集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使用不合格吊具。
10.1.2.2.不安全状态:吊具损坏;吊物滑落;机械损坏。
10.1.2.3.可能导致的事故:钢丝绳断裂伤人、吊件滑落伤人、机械毁坏。
10.1.2.4.预控措施●钢丝绳、链条葫芦、卸卡等起重工具在使用前认真检查确认:钢丝绳绳扣可靠,无严重磨损现象;链条葫芦无严重锈蚀、无裂纹、无打滑现象,开口销完整,吊钩无裂纹、无变形;卸卡丝扣良好,表面无裂纹。
●起吊物应绑扎牢固。
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不得偏拉斜吊。
落钩时应防止由于吊物局部着地而引起吊绳偏斜。
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起重机严禁同时操作三个动作。
●起重作业区域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或通过;起吊过程中严禁任何人员在起重机伸臂及吊物下方逗留或通过。
●起重机吊运重物时应走吊物通道,严禁从人员的头顶上方越过。
●吊起的重物必须在空中作短时间停留时,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起吊重物时,吊臂及吊物上严禁有人或浮置物。
●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起重机各机构的构造和技术性能。
●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精力集中,未经指挥人员许可,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操作人员应按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
如指挥信号不清或将引起事故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并立即通知指挥人员。
操作人员对任何人发出的危险信号均必须听从。
●指挥人员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准确。
●多人绑扎同一负载时,应做好呼唤应答,确认绑扎无误后,方可由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起吊。
10.1.3.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10.1.3.1.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不全;平台搭设不合理;交叉作业;高处行走;现场环境复杂;带病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