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第四章美国独立战争2.《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基本内容:《独立宣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宣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权力的政府;第二部分列举了英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宣称这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部分号召人民推翻英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这是宣言的中心思想。

宣言体现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第一,关于平等的理论,第二,自然权利学说,第三,人民主权学说第四,人民革命权力的理论意义:《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

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方式肯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开始了把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付诸实践的进程,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争取独立的旗帜。

在他的激励下,人民斗志昂扬的走向战场,为实现独立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他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

5、《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如何?目的:战后,特别是谢斯起义之后,人民群众运动不断高涨,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一遍偿还公债,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镇压人民反抗,有权利征税及调整对外贸易与洲际贸易,从而保障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

避免独裁者的产生内容:美国宪法确认了某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

包括:(1)分权与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2)有限政府原则。

它与法治原则相联系,即联邦政府的权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3)代议政府原则,它与人民主权原则相联系。

联邦宪法序言中显示出美国人民是宪法的制定者,但必须通过选派代表管理国家。

美国宪法显现的某些反民主内容。

包括:(1)公开承认奴隶制,如宪法第1条第2款、第9款,分别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奴隶制度的合法性,同时明确说明奴隶买卖可延续到1808年;(2)轻率对待公民权利。

宪法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却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宪代表解释说这种权利在各州法中已有规定。

而实质上联邦宪法并末确认各州法规定的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即便是默认,但因各州规定不同,公民享受的权利有所差异。

意义:积极:(1)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

(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这部宪法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保证美国的长期稳定。

消极:(1)承认了黑人奴隶制(2)保留了种族歧视的烙印第五章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试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前提。

社会:社会上出现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平民和资产阶级,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

贵族、教会占有的财产明显居于少数,富农式的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已经发展起来,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动摇。

同时,金融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也使专制王朝在财政上不得不依靠资产阶级。

政治:专制王朝危机加深法国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法国的专制王朝和贵族等级已非常腐朽。

法国因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消耗大量军费,与英国签订贸易条约,财政处于破产境地。

(直接原因)旧制度陷入绝境。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理性主义的深入第八章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试述海地革命的主要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经过:起义的开始1.1790年在文森特·奧热的领导下爆发了第一次自由有色人种的武裝起义。

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文森特·奧热被判处死刑。

揭开了海地革命的序幕2.1791年8月22日,200名黑人奴隶冲击殖民机构,惩办殖民官吏和种植园主,分掉种植园主的粮食和实物。

起义过程中涌现出了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战胜英、西殖民军1.西班牙军队于1793年3月派兵侵入海地。

杜桑于1794年赶走了侵略军,並乘胜追击,几乎全部解放了海岛的东部。

2.正在同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英国也于1793年9也派兵15,000名在海地登陆。

黑人起义军进行了英勇顽強的抗战。

1798年10月,英军失败,与杜桑签订条约,承认海地独立,黑人起义军实际控制了全岛。

3.1801年,杜桑·卢维杜尔声明海地独立,颁布了宪法。

宪法规定:正式废除奴隶制度,居民不分肤色一律平等,私有财产神胜不可侵犯,贸易自由,海地独立不受任何外国干涉等等。

杜桑·卢维杜尔被推选为終身总督打败法国殖民军建立共和国1.法国于1802年1月派3万名远征军在海地登陆,海地军民在杜桑·卢维杜尔的领导下,采取坚壁清野、机动灵活的战术,一度给法军沉重打击。

4月,被迫想法军投降。

6月,杜桑·卢维杜尔被捕,死于狱中。

2.1802年8月,杜桑的战友得萨林和克里斯托率军起义,继续坚持战斗,各地积极举旗响应。

1803年10月,攻入太子港。

11月8日,法军投降。

3.1803年11月29日,海地人民通过了《独立宣言》4.1804年1月1日,拉丁美洲第一个摆脱了殖民统治和废除了奴隶制度的國家在正式宣布独立,並采用了“海地”作为国名。

历史意义:1,打败了法国、西班牙、和英国三大殖民强国的军队,砸碎了殖民制度和奴隶制的枷锁争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2.它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信心和斗志,为拉丁美洲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它揭开了整个拉丁美洲革命的序幕,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九章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4.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社会后果。

前提条件:一、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基础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2.责任内阁的产生3,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二、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1,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农村的资本主义化3,对殖民地的侵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时常,英国在美洲、印度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地和商业采购站才恰更多海上霸权和殖民扩张上又先后在17世纪和18世纪击败了荷兰和法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 英国国内市场较早形成并且发展较快,以及行会制度比较薄弱,也对以后工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

5, 17、18世纪,随着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6 ,英国行会制度比较薄弱,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可以顺利发展,7,国债制度三、资源和技术条件1,交通运输比较发达2,国内资源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技术条件:1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手工工场的发展对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为大机器生产培养训练出了所必需的工人基干队伍,又为他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劳动形式以及工业技术。

2 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3 由于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扩大的需要,格林尼治天文台建立起来。

4 1666年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英国实验科学研究促使天文学、地理学、力学、数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5 这些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历史意义: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从社会关系来说,⒈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⒉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⒈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⒉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⒊出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试分析《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3. 作为党纲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4.驳斥了对共产主义的种种污蔑,批判了形形色色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

重要意义:《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第十二章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 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国自由主义的理论、政策及其后果。

3.简述德国统一经历的三次王朝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1863 年,丹麦国王颁布新宪法,将同属丹麦和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划入丹麦的版图,引起了德意志的不满,于是普奥结成同盟,在1864年发动对丹麦的战争,占领整个石勒苏益格丹麦军队全面崩溃,被迫签订《。

也纳合约》,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让给普奥两国。

这次战争使俾斯麦摸清了奥地利军事力量的底细。

普奥战争:对丹麦的战争结束之后,俾斯麦展开多边外交,以孤立奥地利,制造了一个不利于奥地利的国际形势。

借口奥地利对荷尔施泰因的管理不善,对奥地利横加指责,激怒了奥地利,双方于1866年6月14发动战争。

普鲁士占领萨克森、汉诺威及黑森,7月3日,双方决战于撒多瓦,普军大获全胜。

在俾斯麦的努力下,双方在7月20日达成停战协定,在布拉格签订合约。

根据合约,普鲁士放弃了对荷尔施泰因的统治,统一普鲁士吞并法兰克福、汉诺威及黑森,更重要的是,奥地利同意解散德意志邦联,同意美因河以北诸邦在普鲁士领导下成立北德意志邦联。

普鲁士除要求奥地利交纳少量赔款外,没有割取奥地利一寸土地。

为后来对法战争中争取奥地利中立打下了基础。

普法战争:普奥战争结束后,法皇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遭到俾斯麦的断然拒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