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辞:指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是在楚文化的氛围中和楚地民歌音乐的基础上诞生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诗歌战国时期的楚人和汉代人模仿创作的一批楚辞作品也统称为楚辞。
2、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曹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的反应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忧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3、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描摹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疏淡,写景传神,亦称“王孟”诗派。
4、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创始于曹操,只采用乐府旧题的形式,内容却紧密反映现实,记述时事,对杜甫的即事名篇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都有启示作用。
55、初唐四杰:指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经历、处境相近,皆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故其作多有怀才不遇之感。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用语质朴,对唐代诗歌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艳丽的余风有所贡献。
6、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的一件大事,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
最初由杜甫开创,到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由这个诗歌流派而逐渐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其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
7、婉约词:词学名称,唐宋词的一大主流,代表作家有温庭筠,李煜,柳永,李清照等词人,婉约是指其词风,作品以个性的抒情为主,情调深沉婉约,语言清丽凝重,思想含蓄深刻,富于意境美。
婉约派提倡词别是一家(李清照提出),在创立新文学、抒情体等方面有特殊贡献。
8、豪放词:词学名称,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词人。
豪放是指其词风,作品往往气象大,意境雄浑,情感奔放,豪放派词风受传统诗教文风的影响,在拓展加深词体文学之体格上有重要作用。
9、散曲: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和乐歌唱的一种新型抒情诗体,在元代又被称为乐府,散曲突破了传统的诗歌审美艺术的窠臼,表现手法大多用铺陈白描,形式灵活自由,语言通俗流利,风格泼辣明快,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活力。
在体式上,散曲大体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10、石头记:即《红楼梦》曹雪芹的未完稿提名石头记,最早的抄本也沿用这一名称,后来程伟元将高鹗的续作四十回连着原作八十回合并,以活字版排印出版,书名改《红楼梦》111、公安派:是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元宗道,元宏道,元中道三兄弟,因三元世居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
公安派的文学观念:a、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流弊,提出文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的历史观。
b、在继承“童心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灵说”,认为诗文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性灵说重个性,贵独创,强烈表现自我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
12、临川派:为明代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
临川派作品大都是续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重视利益,以情反理的倾向。
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柄等。
四、简答题。
(20分)1、窦娥的悲剧性格?答: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抗争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蛮横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
经历过许多灾难的窦娥,本来很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
她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
但蔡氏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后,竟半推半就地应承了张氏父子蛮横无理的“入赘”要求。
但是她选择了不依从婆婆,更不屈于张驴儿的淫威,这一来,她前后和自己的婆婆发生冲突。
她谴责婆婆“你岂不知羞”当面顶撞,据理力争。
而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窦娥没有惊慌失措,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
她所寄予希望的官府,竟是一团漆黑。
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毒打,窦娥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
这就是窦娥的悲剧性格。
她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
2、《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答:《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书中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也就是,所谓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使它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或更能暴露其本质;兴,是起兴或发端,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之景起头儿,然后再引用所要歌咏的事,是诗经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
3、苏轼对词的卓越贡献?答:苏轼把诗之革新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为词的发展开拓出全新的世界,词在他手中得到了空前得解放和提高,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在观念上,破除了师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诗与词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词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
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出来,扩大了诗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诗的境界。
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了先路。
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
4、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答:a李白诗歌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他上呈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以个人的艺术天才创造性的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他反对琦丽华美、雕琢繁饰,倡导清新自然、朴素真率的诗风。
b李白的诗歌虽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因而他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c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象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d、李白能驾驭多种诗体,尤擅长乐府诗歌和五七言诗。
绝句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尤以七绝佳作最多。
5、《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成就?答:这首小令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也是元代散曲中的最富盛名的作品,此曲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秋思的艺术特点:精心选景、巧妙构思,构筑出鲜明的意象。
起首三句,作者精心选取常见而富于特征性的九种自然景物,勾勒出萧瑟苍凉的暮秋黄昏图,同时每种景物都构成一种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没有任何词语链接,纯以想象并置与意象叠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渲染出天涯游子的无线愁思,曲中意象众多却不散乱,密集却不拥挤,又共同组织成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显示出构思的巧妙。
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全曲重在抒情,却又主要写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创造出一种清冷悲凉的艺术境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同时又将天涯漂泊的孤寂、落寞和无奈抒写得淋漓尽致,成为游子思归的绝唱。
王国维《人间词话》赞誉这首小令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正指出了它在造境方面的特色。
6、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答: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是思想感情的真实书写。
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是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
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性格的刻画上,也现实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
五、论述题。
(30分)1、陶渊明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答:思想内容,陶渊明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如《饮酒》、《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他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
如《咏荆轲》、《拟古》。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期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谊。
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
艺术成就a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b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c天然本色,精炼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炼的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答:诗歌主张: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他一方面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他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既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彩,陈子昂的诗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
诗歌创作: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其革新主张的实践,他的代表作品《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有着充实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一反齐梁以来诗歌创作纤弱浮艳的诗风,继承了诗经汉魏风骨、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他的诗歌语言古朴简练,风格刚健雄浑,是有意扬弃和矫正齐梁以来的诗风,确实具有建安正史的遗风,在表现手法上善用比兴寄托,实践了他的兴寄主张,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彻底的抛弃了浮艳积习,为唐诗发展开辟了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