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
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
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被处死。
这个故事说明()A.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C.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1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14.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B.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18.人类积极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19.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①人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指导实践②人能以自己的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③人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变有害为有利④人能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使规律的作用有益于人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城门失火,殃及城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 一世反作用于物质22.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23.“只要你对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物质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24.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D.主动热情2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28.“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9.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京剧太老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30.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话所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增长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3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不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说明()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就有两面性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②④33.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的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34.哲学上所讲的对立是指()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35.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
这主要是因为()A.政治上讲的斗争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政治用语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哲学上的斗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政治上讲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体现,而不能概括事物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D.政治用语斗争是看得见的,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看不见的3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取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37.“实践是认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38.要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39.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A.人脑的错误判断B.人的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4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要直接经验来自实践4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