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板模接缝处应垫木方
所有压角、转角、套割处必须拼密缝,且不得出现小阳角。 尽量做到大模压边、原边压角。 梁板模板完成后应立即在柱墙插筋上抄测标高,对模板空间 尺寸进行复核(标高、开间)
*拼缝严密 *线条顺直 *尺寸准确 *节点到位





四、加固 梁应采用木夹具加固,木夹具间距应控制在 500-600之间。 高度大于600的梁必须采用对拉螺杆加固, 螺杆间距不得大于500。 所有临边梁模加固必须使用对拉螺杆。 梁上口锁口木方离角部间距不得大于200。 板底背方间距不得大于200。
净空尺寸复核
1、结构复核
板底模线 支撑体系间 距600
挂线找平支 撑体系
连接件
2、支撑体系搭设
板底方间距200mm,用铁 钉与支撑架固定
3、摆板底方

板底模
4、板底模安装
反复梯基
5、反扶梯基安装
顶撑木方固定
6、反扶梯基固定
踢板
步步紧固定
7、踢板安装及固定
楼梯侧板安装
8、侧板安装
侧板下口统一内 斜10mm
(1)中柱模板加固示意图
层高超过3m,必须按方案要求加固。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高度同边梁螺杆
(2)临边模板加固示意图
外墙接缝防烂根措施: 外墙上下层接缝处预留模 板加固连接件,使其接缝 严密。 确保边墙(柱)垂直度:边墙 (柱)模板位置必须进行 轴线和铅锤线双控
大模改进示意图
大模上口 锁口木方
板模
梁侧模
梁底模
加固螺杆 间距600
50*50*150找平方 间距600 梁底承重方 梁底加固方 梁侧锁口方 梁底加固顶撑
中间梁加固示意图
梁底模仰视图
梁底模 钉牢于梁底承 重方上。 梁底加固顶撑 间距600钉牢于 梁底承重方上
50*50*150找平方 间距600钉牢于梁底 承重方侧 梁底承重方
加固详图
四、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模板体系 施工准备 柱墙模板施工 梁板模板施工 支撑体系 模板拆除
测量放线\施工缝处理
一 般 标 准 层 结 构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柱、墙钢筋竖焊、绑扎 柱墙安装配管及施工缝清洁 下 一 层 施 工 柱、墙钢筋垫块 柱、墙钢筋验收
满堂架搭设 标高抄测 梁底模 梁侧模、板模 标高、模板开间复测及梁板模清洁
梁板阴角不咬肉、不错 台、线角顺直。天棚达 到不抹灰要求。 梁墙节点不咬肉,阴角 顺直。
构件加固可靠,不变形、 不爆模、线角顺直。
洞口不变形、不下挠、不 咬肉,线角顺直。
梯步模板牢固可靠,踢面统一内斜1cm,不吃模、不 爆模,收面平整,模板清洁。拆模时注意棱角保护, 线角顺直 。
结构外观清爽,色泽一致、接缝平整、无流坠、 无错台、线角顺直,垂直度满足要求。
(二)、施工准备
施工做法统一交底。做法必须统一,效 果才能一致。 熟透设计图纸、交底及变更,统一配模 方式,绘制配模图。 配模图经过项目部审核后方可进行模板 配制。 所有木方必须经过压刨,确保接触面平 整、顺直。
施工做法统一交底
•质量进度要求 •材料使用要求 •施工做法要求 •熟悉操作规程 •了解作业环境及危险度 •安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
高强螺杆 加固
吊模加固
等厚混凝土垫块, 间距小于1m
为防止混凝土洒漏及便于吊模安装,吊模下口所 有预留洞口均应设置盖板,盖板连同预留套管的 高度应与该处板厚相等
吊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踩踏试验,以经踩踏不变形、不位移为合格。
吊模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不漏 浆
楼梯施工
楼梯模板施工步骤
标高复核并弹出 底模线
轴侧图 断面图
实例图片
侧视照片
仰视照片
实例图片
底模节点照片
侧面节点照片
实例图片
加固外侧照片
加固内侧照片
边梁加固示意图
夹具
锁口木方
顶撑
对拉螺栓
“木夹具”加固示意图(梁高小于600时)
锁口木方
“木夹具”加固示意图 (梁高小于600时)
夹具
底枋 梁断面大于500时采
加固
用木制夹具加固。
梁模加固
根部套模防止烂根
不烂根、不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预留洞芯模1
预留洞芯模2
吊模施工
砼内空尺寸 +10mm
吊模净空尺寸应比设计值大10mm,以减小 因模板微小变形及位移引起的轴线偏差。
楼面标高2
九夹板
九夹板 背枋 楼面标高1 背枋
砼块
转角处设置, 厚度同板厚
吊模支撑剖面图
九夹板45度三角木
吊模支撑平面图
2、柱墙根部定位
3、安装
柱墙模板安装示意图
阴角加固铁钉,间距 不大于300mm 错误!
柱阳角模板拼装 所有转角处必须用铁钉固定
阳角拼装铁钉,间距 300~400mm
墙板拼缝
接缝平整 钉拼缝木条 确保接缝平整
拆模后效果
阴角背枋
穿螺杆
转角钉缝加 固 铁钉间距300
柱墙阴角模板拼装
4、加固
三、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体系。 一般标准层板下立杆间距不得大于 1.2m,梁下立杆间距不得大于 0.9m。 当板厚大于120或层高大于3m或梁 高大于700时,支撑体系应按方 案执行。
底层立杆下 满垫木枋
小横杆
梁下牵杆
<900
中部纵横水平杆,单向跨跨 连,垂直方向隔跨连
梁下设置扫 地杆
二、质量目标

模板工序是使混凝土按设计形状成形 的关键工序,拆模后混凝土构件必须 达到表面平整、线角顺直、不漏浆、 不跑模(爆模)、不烂根、梁类构件 不下挠。使混凝土成形质量达到“优 质结构”标准。
质量瑕疵处理

1. 2. 3. 4. 5. 6. 7.
每一部位拆模后两天之内必须将质量瑕疵 处理完毕。质量瑕疵处理必须派专人在施 工员指导下按质量要求进行处理。 所有拼缝漏浆打磨 塌模 爆模剔打 缺楞掉角修补 柱墙根部≥20㎜漏浆剔打 老墙螺杆锯除 外墙立面清洁、打磨。 拆模后如发现孔洞,大面积蜂窝、麻面、 露筋等质量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技术 部门,严禁私自处理。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目录



目的 质量目标 应当杜绝的质量缺陷 目标样板 安全文明施工 成本控制办法 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施工管理人员职责
一、目的



统一施工做法 明确质量要求 规范作业程序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 减少返工及修补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统一公司形象
5、梁上口锁口方
方上口与侧模上口平齐
板模原边压角、靠边,与梁 侧模上口钉牢。铁钉间距 〈300mm
6、板模安装
采用木质夹具进行加固,间距 〈600mm
7、加固
8、柱墙模板拼装
柱墙模板从梁侧模以下开始拼装,所有拼 缝均应钉拼缝木条,确保接缝平整
三、拼装节点处理
梁底模交接处必须拼密缝,且接 缝平整度不得大于1mm
大模上口 锁口木方
大模上口双 层模板条
大模下口形成 30mm预留线条
沉头螺栓加 固大模板 大模找平木 夹 内模下口定 位桩
预留老墙螺杆 加固
临边模板加固
/content/14/1227/10/11387532_436090623.shtml
临边模板加固
老墙螺杆
内空吊模每边可采 用铁丝或对拉螺杆 定位
固定三角板边长宜 大于250mm
净空大于2m时应 设定型木方顶撑
为防止吊模踩踏变 形,垫墩设置位 置及间距要求: 离转角处10cm 每边均应设置1 个垫墩; 模板接缝处每边 均应设置1个垫 墩; 中间每间距1m 应设置1个垫墩
吊模与混凝土接触面木方应刨光或加 设“九夹板”衬板,确保拆模效果。
效果图1
•背方间距200mm •螺杆离阴角间距 200mm •螺杆离封头间距 200mm •第一道加固离楼 面200mm
效果图2
样板1
样板2
柱墙模板配模高度:
大模板通高配制,散拼模板配至梁底。 1、平层内墙模板:层高-(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10mm 2、外墙及核心筒、楼梯间内筒大模板: 层高+100mm(下包50mm,上露50mm) 3、厨房、阳台处吊模位置柱墙模板:
三、目标样板
梁柱节点顺直,不爆模, 不咬肉,不漏浆
梁梁节点顺直,不爆模, 不漏浆;
剪力墙阴角不咬肉,线 角顺直。
剪力墙阳角顺直,不 爆模,不漏浆。
外墙接缝平整,不漏浆、 不爆模、不错台。
吊模根部平整,不漏浆、 不爆模 边梁上口顺直。
板底接缝平整,不漏浆、 不错台、不沉降。
墙面接缝平整,不烂缝、 不错台、不爆模。
(4)节点处理
柱墙阴角模板加固
螺杆距阴角<200mm, 螺杆处必须设置内撑,加 固用力适当,严禁阴角模 板咬肉。
柱墙阴角拆模后效果
对拉螺杆锁扣
柱墙阳角模板加固
模板角缝边缘混凝土浆 在每层置模前必须清理 干净,确保角缝拼装严密。
柱墙阳角拆模后效果
套模, 柱墙加固完成后应敲紧 贴模,有效防止漏浆。
层高- (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 +30mm(下包30mm)
4、下沉式卫生间吊模处柱墙模板:
层高- (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 +50mm (下包50mm)
必须确保外墙、核心筒、楼梯间内筒、厨、厕、 阳台吊模处根部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立面搭接 30~50mm。
柱梁节点模板拼装
阴角加固铁钉,间距 不大于300mm
中间层所有立杆 均设垫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