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科版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浙江专用)

浙科版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浙江专用)

学考章末检测卷(八)第八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为同源染色体a b联会,其中b出现了变异,其变异类型属于()h—o --------------1 2 5A .染色体缺失B .染色体倒位C •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A [由题图可知,b染色体出现了变异,且比正常的 a染色体缺少了 3、4 片段,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

]2.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A .普遍性B .稀有性C.多方向性 D .可逆性B [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体现了基因突变稀有性的特点,B正确。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育种工作者培育无籽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4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基因型的原因是产生了新的基因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同属于基因重组C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C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卵双生姐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

]5•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B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 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

]6.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 a图b所示的变异()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图a图b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由图可知,图 a 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性状可能没有变化;图 b 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性状也随之改变;二者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基因突变C .染色体畸变就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D.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发生基因重组A [真核生物可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而生物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B错误;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C 错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也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8.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基因突变一定产生等位基因D.DNA 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C [基因突变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原核生物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NA 中非基因片段的碱基对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9.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细胞产生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能诱发基因突变,不会引起染色体变异B.能诱发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对后代造成影响C.发生癌变的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突变D.对正在分裂的细胞影响大,对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影响小A [电离辐射既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畸变, A 错误;若是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以遗传给后代,B 正确;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正确;正在分裂的细胞内DNA复制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 正确。

]10.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 i或a2基因,但a i基因不可突变为A基因B .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无关C.Ti 质粒的 T-DNA 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 DNA 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i基因也可突变为 A基因,A错误;正常男性产生了含有两条 Y 染色体的精子是由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的, B 正确;质粒的 T-DNA 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 DNA 上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染色体畸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D 错误。

]11. (2016杭州七校联考)“ Mspi蛋白是一类与溶液中有毒镉离子有很强结合能力的蛋白质;超磁细菌是一类在外磁场作用下能做定向运动的细菌。

某超磁细菌细胞膜上不含“ Mspi蛋白,另一细菌细胞膜上含有“ Mspi蛋白,但不是超磁细菌。

如果要利用这两种细菌培育出具有“ M s p 1”蛋白的超磁细菌,则下列技术或方法中最不可能.被采用的是 ( )A .转基因技术B . DNA重组技术C •杂交育种D .诱变育种C [利用细菌进行育种,不能采用杂交育种,因为细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1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B.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C •单倍体育种最终获得性状优良的单倍体植株D.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C [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A 正确;诱发突变可明显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B 正确;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单倍体育种以单倍体为中间环节,最终获得性状优良的正常二倍体植株, C 错误;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

]13.下列关于育种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育种能排除显隐性干扰B •杂交育种能提高染色体畸变率C.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D.诱变育种能组合多个优良性状C [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不能排除显隐性的干扰, A 错误;诱变育种能提高染色体的畸变率, B 错误;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C 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通过诱变育种可以产生生物体原来没有的新的性状,但不能组合多个优良性状, D错误。

]14.科研人员交替使用 X 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青霉菌,诱发其突变后选育出了高产青霉素的菌株。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B [用 X 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属于人工诱变方法中的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B 正确。

]15.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 )A •用丫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B.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莓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A [用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A 正确;将抗虫基因转入普通棉的体细胞中从而培育抗虫棉,属于转基因育种,B错误;多倍体草莓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C错误;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D 错误。

]16.利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该育种方法称为 ( )A •多倍体育种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转基因技术A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通过普通二倍体西瓜与其经诱导加倍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的,这种育种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 A 正确。

]17.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属于( )B .转基因育种A •单倍体育种C •杂交育种D •多倍体育种B [将抗虫基因(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定向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属于转基因育种技术,B正确。

]18.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A .杂交水稻B .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甜椒D .克隆羊C [杂交水稻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获得,A错误;转基因抗虫棉通过转基因育种技术获得,B错误;太空甜椒通过诱变育种技术获得, C正确;克隆羊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胚胎体外培养等技术获得,D错误。

]19.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B .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C.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畸变A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A正确;用X射线处理生物从而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错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20.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内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①②代表染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果蝇的缺刻翅是基因b丢失造成的B.①和②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C.该变异能导致新基因的形成D.①和②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色D [分析图形可知,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缺失的染色体区段含基因b,A错误;①和②是同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变化前后的情况,B错误;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不能形成新基因,C错误;①和②都是染色体,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D正确。

]21.Tay— 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其可能是由基因突变产生异常酶引起的F列表格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 mRNA原因是( )' J鑽码子位置]葩种类i斗匕\苏氨酸I丝氨酸I隸氨酸容氨酰胺正常醍! I I■ (ACU) ■ (UCL) ■ (GL'U) ;(CAG)- 1苏氨酸1酪氨釀1丝氨酸i颔氨酸吊醍](ACL) ](U AC) ](ECU) j (GL'U)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了碱基AB•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 UACC.第5个密码子UAC被删除D.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B [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控制异常酶的 mRNA中多了一个遗传密码UAC,即在控制正常酶的mRNA中的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了 UA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