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名校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学名校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学名校历年真题汇总Ⅰ、教育学原理部分北京师范大学1996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学要求:论述科学,准确,充分。

(每题20分)。

一、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传授-接受教学”与“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四、教学有哪些辅助形式?它与上课又和关系?五、阐述学校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考试教育学试题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20分)1、学制2、教育目的3、班级授课制4、教学计划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2、概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3、简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4、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教与学的基本关系。

2、试分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北师2000年教育学试题一概念题: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民办教育教育目的课程范例教学综合技术教育教育评价二简答1 分析课程的主要特征。

2 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

3 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

三论述题1 在学习化社会中如何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2 简述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01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一、概念题(每题8分)1、教与学2、成熟优势说与学习优势说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4、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5、显课程与潜课程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现代学制的基本类型。

2、简析德育中“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

3、试析班级授课制。

4、简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我的学生观”为题,做一篇议论文。

(20分)要求:1、结构完整,观点鲜明,成一家之言。

2、字数不少于800字。

北京师范大学2002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一、概念题(5分,共30分)1、课程2、公民教育3、班级授课制4、教育评价5、教学方法6、教育目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评“量力性原则”2、简述“全民教育” EDUCA TION FOR ALL理念3、简答“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关系4、简析“受教育机会均等”三、论述题(共38分)1、试分析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免费性和世俗性。

(22分)2、阅读下列给出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短评。

(16分)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

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

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正如当代的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人类生下来就是“早熟的”。

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

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

所以从本质上讲,他是能够受教育的。

事实上,他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

这是赞成终身教育的一个主要论点。

我们时代的社会既有过去的经验,也有必须的现成的或潜在的资源(当然我们也不要低估了其中的困难)。

这就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使他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民主主义的促进者、世界的公民、实现他自己潜能的主人。

同样,这也可以帮助他通过现实去寻找他走向理想的道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196—197页北京师范大学2003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一.名词解释(6分/个)1.学制 2.活动课程 3.陶冶法 4.终身教育 5 遗传决定论二.简答(15分/个)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其教育作用三、论述(每题25分)1、论述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素质要求。

2、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25分)阅读下面案例,评述其中班主任老师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

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

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

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

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

“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

”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

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

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

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自谓涌上心头。

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

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

(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北京师范大学2004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价值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单轨制 4形式教育论5校本课程 6集体主义教育原则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美育的功能?3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意义?三、论述题:1辨析“教育”,“灌输”,“传播”,“训练”间质的差别。

2结合实际说明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根据材料(一个教师的教案)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目的观,和教学方法由本人凭记忆整理出希望可供大家参考北京2005年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实验教育学2、学科基本结构3、掌握学习4、教育目的5、德育过程6、教师专业化二简答1、教育怎么样遵循年轻一代的发展规律?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关系三、论述1、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论述现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然性原因3、评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师2006年教育学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2、社会本位论3、活动课程论4、非指导性教学5、道德情感6、全民教育二、简答题。

1、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学制的类型。

3、认识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请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转变,评论这段话。

2、联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3、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全民教育《民本主义育》教育民主化学习策略核心课程道德认识价值澄清法陶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

每题8分)1 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一回事3、课程与教科书不是一回事4、考试就是评价二、论述题(每题12分)1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理解2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将对教育产生哪些挑战?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学制教学策略道德两难问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1、“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2、{《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三问答题(每题30分)1、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2、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教学智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义务教育二、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

2、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

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4、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

三、简答题(每题5分)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3、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4、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0分)1.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主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2.试评论“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选做5题)。

教育主体教育资源德育的发展原则体谅模式泰勒原理教学机智二、简答题(每题10分,选做4题)1.解读教育目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2.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3.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4.规范用语和评价性用语在德育中的用法。

5.怎样理解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怎样理解学校本位课程开发的内涵?三、论述题(每题20分,选做两题)1.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 试论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3.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专业术语解释。

(每题8分,共计64分)产生式系统精致或精加工组织图式命题网络学习层级问题空间任务分析二、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务为26分,请有3、4之间任选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1、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在专家一新手的性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干发现,分析:(1) 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2) 各类知识相互作用2、当今年我国的教育界创新意识和创新性行为的培养响声极高,有些人也希望通过(1)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以及在(2)传授一般的推理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指出达到上述目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

3、描述态度的五项原则及改变的心理机制,并就这类学习与认知领域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你的见解。

4、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你的见解。

产生系统(发生集合):每一产生式(一种“条件行动”的规则)均含有一个目标或子目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一个条件;这些目标或子目标能使所有的产生式连结一个有组织的目标层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产生式系统”。

实际上,一个产生式系统代表了人在从事某一特定任务时一系列的复杂行为。

组织:组织是陈述性知识分成若干子集,并表明各子集的复杂行为之间关系的过程。

它能使工作记忆有限的容量在提取时有所提高,也提供更有效的线索。

命题网络:现代认识心理学家设想,贮存在人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单位,并非孤立在放在哪里的,其中分享同一主题的若干命题会发生相互联系,正是信息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推理及解决问题的基础,认知心理学家尝试用“命题网络(结构)”这种方式来揭示这种联系,在他们所设想的命题中,所有的组成单位都是命题,通常用结点(圆形)表示信息的基本单位,用连线或箭头表示命题中的论题及关系,以及一命题与他们命题之间的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