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2.范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地区[识记以下内容](1)0º经线和0º纬线均穿过非洲。
0º经线穿过非洲几内亚湾、阿尔及利亚、阿特拉斯山脉,0º纬线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
(2)开普敦(气候)、好望角、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泊、东非大裂谷、刚果河(3)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分别穿过非洲大陆的北部和南部。
20ºE从非洲南端向北穿过非洲大陆。
3.地形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南部是南非高原,东部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中部偏西处是刚果盆地。
在东部高原上有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在其附近有内力作用形成的东非湖群。
(1)特点: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高原为主: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3)东非大裂谷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形成: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下陷形成的。
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堑构造。
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几亿年后索马里半岛可能成为一个岛屿。
(4)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5895)(5)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6)河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其它:尼日尔河、赞比西河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最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7)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
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4.气候(1)特点:炎热多雨(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本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炎热”是本区气候的共同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陆地轮廓北宽南窄。
宽处恰好是热带草原区,加上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即使处于赤道地区部分也因海拔高而热量、降水较少,成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热带草原气候是本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
南部陆地狭窄,因而本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有限。
3.热带草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大致在南北纬10º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受风带、气压带南北移动的影响,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干季湿季明显交替。
4—10月,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之下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
而此时,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则被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则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在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之下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
(4)非洲气候及影响(5)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6)非洲气候类型非地带现象分布及成因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赤道附近大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所以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厄加勒斯暖流对其有增温增湿作用,又有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从暖流上空带来的暖湿气流在山地迎风坡形成丰沛的降水,所以岛的东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区。
(7)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
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高气压带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
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小,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例1】读图,并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
(2)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
(3)E岛东侧气候类型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4)赤道穿过的肯尼亚山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
(5)B种气候类型在非洲北部广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非洲的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2)①气温高:绝大部分地方的气温在20℃以上,为热带气候。
②降水丰富: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
③大部分地区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的南北两侧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仅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3)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面有来自海洋湿润的东南风,并随中部纵贯南北的山地的抬升,产生大量降水,加之东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因而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4)高山肯尼亚山虽然被赤道穿过,但因其海拔高(5199米),气温低,垂直气候显著,缺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水热条件,因而形成高山气候(5)由于非洲大陆的轮廓呈倒置三角形,北宽南窄。
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之下,北回归线穿过北部非洲中部,东北信风从亚洲大陆吹来,是干燥的,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因而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例2】(2008年高考全国卷)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从经纬度判定这是赤道穿过的中部非洲,从地形上看属刚果盆地,从气候看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答案】(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
集水区域面积广。
(3)①人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
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人海泥沙数量少。
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5.人口和经济(1)黑种人的故乡: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有“黑非洲”之称。
外来的移民有阿拉伯人、欧洲人和亚洲人。
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到非洲,主要在非洲的东南部登陆,因为冬季东北季风使印度洋海水向西流动,船只可以顺风顺水到达非洲东海岸,再随莫桑比克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到达非洲东南部沿海登陆。
(2)政治地位的变化:15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非洲,到19世纪70年代殖民主义占领非洲大陆部分沿海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
其它各地分属英、法、葡、比、西等国强占和瓜分。
非洲被欧洲列强强占和瓜分的历史及非洲黑人被奴役和贩卖的历史。
这些惨痛的历史也是造成非洲目前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1990年3月非洲大陆上由白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
非洲黑人政治斗争的胜利是非洲社会进步的表现,也为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摆脱贫困创造了有利条件。
(3)矿产南非:黄金产量第一;几内亚:铝土产量第一;赞比亚:世界重要产铜国;刚果(金):金刚石世界产量第一;尼日利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非洲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大部分地区生态脆弱。
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导致非洲经济畸形发展,科学技术、农牧业的生产方式、耕作制度落后,人口素质低,导致粮食单产低;非洲各国独立后,经济得到发展,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在保持人口高出生率的同时,死亡率却大幅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使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粮食供给不足;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使非洲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各国贫穷落后,无力购买大量粮食。
因此,非洲缺粮严重。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当地居民只有大量开垦草原,砍伐森林,来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得燃料,最终破坏了环境。
因此,要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就必须消除殖民统治造成的影响,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使人口的增长与粮食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5)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品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二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首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本区大量出口初级产品的基础。
本区的主要出口产品有:矿产、森林、畜产品和热带经济作物。
其次,不发达的工业使本区的产品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工业制成品,是本区出口产品停留在“初级”状态的主要原因。
初级产品因技术含量低,一般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则因技术含量高而价格较高。
本区各国以出口初级产品而购买工业制成品,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吃大亏,影响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6.南非(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都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例3】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度地带。
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材料l:20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
这场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
材料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材料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1)分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有哪些?(2)绘制示意图说明你对萨赫勒地区人口、荒漠化与贫困问题三者关系的理解并试着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图文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既有气候干旱的自然因素,又有过牧过垦的人为因素。
从本区荒漠化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环境、贫困和发展问题的内在联系。